齊振華
摘要:自新課改以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成為了當下教育著重關注的問題,而在最近幾年,在“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又提出了“學科素養(yǎng)”的新概念。就體育學科而言,所謂“核心素養(yǎng)”是指什么呢?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的組織者和體育知識的傳播者,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就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體育教育 學生 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青少年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在未來的無數(shù)個一百年里,青少年同樣是維系國運不衰的關鍵所在。又所謂“修身才能齊家才能治國才可平天下”,對于青少年來說,首要任務便是鍛煉一副好的身體,其次是要有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目的。
一、體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
1.關于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含義
所謂“素養(yǎng)”是通過自身努力積累而達到的一種水準或境界。隨著人類的進步,這一水準或境界也在不斷提高。回顧歷史,前人的積累為后人鋪平了道路?!八仞B(yǎng)”則正是這種積累和進步的集中體現(xiàn)。“素養(yǎng)”的高低不是由先天決定的,而是后天積累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生活的豐富程度決定了它的豐富性?!八仞B(yǎng)”不僅是形容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它也體現(xiàn)一個人整體積累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1]
2.體育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兩個方面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認知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身體素質(zhì)方面;二是體育精神方面。身體素質(zhì)的好壞首先取決于遺傳基因的優(yōu)劣,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其次,它可以通過后天的鍛煉得到改善和調(diào)高。體育教學在這個方面有顯著的功效,但關鍵其實還是靠自身的積累。而體育精神方面,不能單純的只注重思想意識,體育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還在于運動之中。[2]
3.從“核心素養(yǎng)”到“學科素養(yǎng)”
進入新世紀以后,OECD即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第一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它所針對的問題是:當今社會應該以怎樣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他們應當獲得哪些方面的核心技能才可以成功的進入社會,才能實現(xiàn)對自我的期許。有學者認為,“核心素養(yǎng)”的應用不應該只針對一些特殊情境、特定專業(yè)、或者特定的某類人,而應當應用于所有人。另有學者認為,“核心素養(yǎng)”是可以跨越學科之間壁壘的,它對各個學科的發(fā)展都有所幫助,對學生而言這無疑是最有用的東西。還有的學者則認為,“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是人們的目標更加明確,進而可以更加明確的定位學科教育。只要每個學科都能將“核心素養(yǎng)”的問題處理好,就可以發(fā)揮學科更好的價值。
“學科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核心素養(yǎng)”若是離開了學科教育就會失去力量來源。什么是體育的“學科素養(yǎng)”呢?結(jié)合各方言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體育學科的教學,讓學生掌握各方面發(fā)展所需的各項技能,以及健康的運動習慣、良好的體育情感等。
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框架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有三個主要維度,其下有分為六個固定維度,各維度的指標不會隨著學校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而是會由學段的不同呈現(xiàn)出來的特點而變動。三個主要維度是指體育情感、運動能力以及良好的習慣。其下的六個固定維度則分別是:第一主要維度——體育情感,分為對運動的興趣跟熱情兩個固定位維度。對運動是否有興趣是學生是否有動力參加運動的關鍵,而熱情則決定了學生愿意不愿意吃苦,能不能夠堅守規(guī)則,肯不肯拼搏;第二主要維度——運動能力,分為基礎運動能力和特長運動能力兩個固定維度?;A運動能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運動習慣,能夠定時定量的完成鍛煉任務。特長運動能力,比如球類、田徑類的項目,需要學生在良好的運動習慣智商,還要有更加專業(yè)的專項訓練,針對某一方面做出提高;第三主要維度——良好習慣,分為良好的健康知識儲備跟行為兩個固定維度。比如運動前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之后做合理的調(diào)整這些屬于良好的知識儲備。良好的行為則有,不要在交通要道運動,運動后要保持體溫等。
三、“核心素養(yǎng)”在體育課堂中的表現(xiàn)及培養(yǎng)
1.體育情感的表現(xiàn)及培養(yǎng)
在體育課上,第一維度的體育情感主要體現(xiàn)在對體育的興趣和態(tài)度上,比如,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很大,體育課是他們少有的放松自己的機會,因此他們對體育課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對于體育運動也更加熱愛,同時也愿意參與到運動中。良好的態(tài)度則表現(xiàn)在團結(jié)協(xié)作、責任意識等方面。比如,在足球練習中進行過桿練習時,有一位學生不小心將旗桿踢倒了,他馬上停下將旗桿扶了起來,這一行為從細微處表現(xiàn)了學生的責任感,老師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并在學生面前提倡這一行為。
2.運動能力的表現(xiàn)及培養(yǎng)
根據(jù)筆者的體育教學經(jīng)驗,每個學生的基本運動能力存在差異。比如,在進行隊列練習時,同樣是第一次學習隊列知識,有的同學馬上就能接受并且肢體上也能夠協(xié)同工作,而有的同學則會出現(xiàn)比如“順拐”或跟不上節(jié)奏的情況。在練習折返跑時也同樣存在因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而難以在折返點迅速轉(zhuǎn)身的情況。有的學生則對于完成一組折返跑都感到吃力。不過,對于學生的基礎運動能力,不能單憑一節(jié)課、一個測試內(nèi)容中就對其下定義,這樣既不科學也不負責。當然也有基礎運動能力比較出眾的學生,他們集中表現(xiàn)為喜歡鍛煉,并經(jīng)常端麗。這充分說明了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于基礎運動能力的影響。
3.良好習慣的表現(xiàn)及培養(yǎng)
在良好習慣的分支下,良好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做出對身體健康有益的行為有指導作用。故此,知識的儲備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行為對錯程度。如何探知學生的知識儲備是一個問題,因為它難以直觀的看到,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方式尋求答案。比如,上足球課時,對如何控制射門角度的問題向全班同學提問,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來判斷他們的知識掌握情況。再比如,在做完運動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活動放松身體,對學生放松身體的方式進行觀察,也能夠得知學生知識儲備的情況。之后,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教育,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
結(jié)語
對于學生,不僅要注重對于他們大腦的充實,還要注意體育素質(zhì)的提高。與充實大腦的過程一樣,提高體育的核心素質(zhì),就要引導學生掌握方法,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熱情,還有又相匹配的體育精神,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薛天龍.論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及其培養(yǎng)[J].運動,2017.
[2]李永華.論體育素養(yǎng)及其提升途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