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成才 蔣侃婕
【摘要】紀錄片在文化交流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如何提高紀錄片字幕翻譯質量從而促進中華文化傳播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目的論以翻譯目的為根本出發(fā)點采取相應翻譯策略,這與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目的性有著共通之處。本文以《發(fā)現(xiàn)中國:美食之旅》為研究對象,以目的論為指導理論,總結出可運用于紀錄片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紀錄片 字幕翻譯策略 目的論 《發(fā)現(xiàn)中國:美食之旅》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5-0286-01
【Abstract】Documentary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ocumentary subtitle becomes a key question. Skopostheorie takes translation purposes as the fundamental foothold, which has similarities with the purpose of documentary. This thesis takes Exploring China: A Culinary Adven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egards Skopostheorie as the guiding theory, tries to summarize some strategies which could be applied to subtitle translation.
一、概述
紀錄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傳播途徑,極大地促進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與發(fā)展。紀錄片能夠快速地讓觀眾了解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社會文化等。字幕翻譯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紀錄片的質量。而目的論以翻譯目的為根本出發(fā)點,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充分考慮目標語觀眾所處的文化背景,使譯文更好地為目標語觀眾所接受,彌補了傳統(tǒng)翻譯研究的不足。
二、目的論簡述
弗米爾是德國功能學派的核心人物。他在自己的著述《普通翻譯理論框架》中,首次提出目的論。該理論將目的語文本置于譯者的視野之中,源語文本只是提供信息的載體,譯者可以根據(jù)翻譯的目的靈活地選擇翻譯策略及翻譯方法,從而將源語文本轉換成目的語文本,而目的語文本則要面向目的語文化,保持其本身的連貫性。翻譯目的論包括三原則:即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
三、《發(fā)現(xiàn)中國:美食之旅》中的字幕翻譯策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許多人認為食物是探索中國文化的最佳途徑?!栋l(fā)現(xiàn)中國:美食之旅》是英國廣播公司出品的美食紀錄片,主要描述了中國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美食,意在展現(xiàn)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豐富性和歷史性。按照目的論的要求,在翻譯之前,譯者首先要做的是明確導演的意圖,使譯文發(fā)揮的作用與導演的意圖一致,同時充分了解觀眾的實際情況,然后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以下將結合影片的具體實例來討論字幕翻譯策略。
1.歸化
歸化策略以目的與文化為歸宿點,把譯文讀者置于首位,采取目的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內容,并用目的語讀者熟悉的語言和文化來表達源語的語言和文化。歸化翻譯能夠使目標語觀眾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字幕翻譯傳遞的信息。
例1:My grandmother always said, “Dont waste rice,”
because you know each grain of rice is like a bead of sweat,
because it takes such hard work and back breaking
to collect each grain
譯文:我祖母常常講“不要浪費飯”
因為每一粒米都凝結著汗水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古詩是中國的文化珍寶,他們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稇戅r二首》是李紳最著名的作品,描述了農耕的艱辛景象。家長們經常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教育孩子們珍惜食物,這句話對中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古詩的運用為譯文增添了文化內涵。
2.直譯
直譯指的是原文與譯文在內容和形式上保持一致。直譯通過中英文的直接轉換,最大程度表現(xiàn)紀錄片所傳達的信息,再現(xiàn)紀錄片所包含的情感,是目的原則和忠實原則的體現(xiàn)。這要求譯者在翻譯時準確表達原文的含義,不能隨意添加或刪除原文的思想,并且應保留原文的風格。但是,直譯的結果必須使譯文具有可讀性。
例1:Unlike the range of knives we have in the west
The cleaver blade does it all -
From chopping and shredding to slicing and dicing.
譯文:和西方的刀不同
菜刀幾乎樣樣全能
剁肉切絲 切片切丁 皆不在話下
直譯保留句子的原意,并且不會改變原來的句子結構。但是直譯并不是機械式的翻譯,如有必要,可以進行一些調整以使翻譯更加流暢清晰。在這句話中,譯者對后半部分進行了調整,四字詞語的運用更符合中國觀眾的用語習慣。
3.釋譯
釋譯是為了顯現(xiàn)出源語言中不明顯的或隱藏的東西,以避免由字幕模糊而引起的觀眾誤解。當信息不足引發(fā)歧義時,譯者會通過添加一些必要的信息或改寫成更易于理解的字幕來解釋紀錄片的內容。
例1:Beneath the modern face of the capital
There are small pockets of the city
Where it seems little has changed for centuries
譯文:在首都的現(xiàn)代化表象之下
這座城市里還有些小地方
仿佛數(shù)個世紀以來都未曾改變過
“Pocket”的本義是指用布料做的小袋子,可用于攜帶小物件。但在這句話中,如果直接把“pocket”翻譯為“口袋”,觀眾可能會感到困惑。他們可能會問“口袋”和“城市”之間到底有什么樣的的聯(lián)系。通讀上下文之后,顯然,在這句話中,“pocket”是指某個小地方、小角落。 譯者使用“小地方”使字幕更容易被觀眾理解。
四、結語
本文以翻譯目的論為理論基礎,以“探索中國:美食探險”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實例,分析了該紀錄片的字幕翻譯,并總結出歸化、直譯、釋譯以及刪減四種翻譯策略。這些策略的運用實現(xiàn)了譯文的功能和目的,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觀影效果,使不同文化層次的目標語受眾都能夠理解該紀錄片的內容和文化內涵,從而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如今,中國還在蓬勃發(fā)展,制作一些高質量的紀錄片來推廣中國文化變得十分必要。我們應該規(guī)范紀錄片的字幕翻譯,吸引國內外觀眾,使紀錄片成為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徑之一。筆者認為,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靈活運用多種翻譯策略,有助于紀錄片字幕翻譯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Vermeer, Hans J. “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 Heidelberg:
Heidelberg University 67 (1978).
[2]段自力,“翻譯目的論介評”,《渝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第81-84頁.
[3]姜海清,“淺談翻譯目的論”,《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第87-89頁.
[4]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中國翻譯》,2001年第4期,第38-40頁.
[5]湯玉潔,“淺析翻譯目的論”,《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8年第1期,第159-161頁.
[6]仲偉合,鐘鈺,“德國的功能派翻譯理論”,《中國翻譯》,1999年第3期,第48-50頁.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林成才(1996—),女,浙江永嘉人,學士,同濟大學浙江學院;第二作者:蔣侃婕(1988—),女,浙江嘉興人,碩士,講師,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