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元+靳東+朱曉琳+張盛楠
【摘 要】 隨著我國科技專項資金投入總量的不斷增加,國家越來越重視對該項資金績效水平的準確評價。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先進的評價方法,能夠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地評價資金績效。文章通過對我國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水平現狀的深入剖析,發(fā)現目前該資金績效評價的方法和體系尚不健全,嘗試運用平衡計分卡理論結合科技專項資金在投入和使用過程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確定每個具體的評價指標,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指標賦予權重,以期更科學地評價科技專項資金的績效水平,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關鍵詞】 科技專項資金; 績效評價; 平衡計分卡
【中圖分類號】 F8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02-0107-05
一、引言
科技專項資金是由國家撥付的公共財政中的一部分,用來支持科學技術活動的進行,其目的是保障科技項目的完成以及科技部門的正常運作,從而提高科技水平?!秶鴦赵宏P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4〕11號)和《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fā)〔2014〕64號)都指出應當不斷提升科技專項資金的管理水平,《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資金管理辦法》(財科教〔2016〕113號)第六條更明確指出要注重對于資金績效的評價,需要進一步構建全方位的科學的評價體系?;谏鲜霰尘?,本文期望運用平衡計分卡的理論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
二、平衡計分卡為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提供新思路
(一)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現狀
現階段,我國科技專項資金的投入總量不斷加大,國家和社會公眾逐步提高了對科技專項經費管理的重視[ 1 ],但我國對于科技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并沒有全面而準確的一套評價體系,且評價指標多數是定量指標,缺少定性評價。雖然近期有學者提出了要加入一些定性指標的考量,如公眾滿意度、科研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等,但仍沒有將這些指標較為系統(tǒng)地融入到指標體系中,在科技資金績效評價過程中還是凸顯一些問題。首先,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上的指引。目前,我國關于科技資金的管理制度大多是暫行辦法的形式,這使得對于科技資金的評價各地區(qū)存在明顯差異,導致評價結果較為主觀,沒有可比性。其次,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科技專項資金是指國家通過稅收等方式,撥付給科技活動使用的經費,目的是提升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從而服務于社會公眾[ 2 ]。所以,科技專項資金的績效水平應該更加關注于社會效益等定性的層面。最后,缺乏過程評價。我國對科技專項資金的評價主要是項目完成時的效果評價,而沒有對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進行分析,但有時對項目過程的分析可能要比項目本身帶來的成果更為重要,加強過程管理更有助于科技專項資金發(fā)揮更大的效益,并且有利于每個項目的完成。
(二)運用平衡計分卡進行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優(yōu)勢
1992年羅伯特·卡普蘭和戴維·諾頓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平衡計分卡方法(BSC),為評價體系的構建帶來了新的思考,該方法從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及學習和成長四個互為補充和依賴的維度來評價資金使用效益[ 3 ]。平衡計分卡在國外已經被成熟地運用在營利及非營利組織中,相比之下,該方法在國內多數運用于營利企業(yè),而在非營利組織中的運用較少[ 4 ]。
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決定了國家的發(fā)展,所以我國對科技水平的提高予以高度重視,這就要求加強對科技專項資金的管理,首先就是要對科技專項資金的績效水平進行科學的評價。將平衡計分卡引入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中,有利于全方位地反映資金績效水平,達到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平衡、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以及資金管理者與資金使用者之間的平衡。傳統(tǒng)的績效評價方法注重對財務指標的考量,也就是將科技專項資金的績效水平大都體現在財務指標上,而沒有衡量能使科技專項資金充分利用的必要的非財務指標,導致了不能客觀地評價資金的績效,平衡計分卡則更加注重二者的平衡,從而使對資金績效的評價更加周全和準確。傳統(tǒng)的科技專項資金評價方法也沒有全面評價資金運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使得專項資金本身服務社會的屬性被淹沒,平衡計分卡恰好彌補了這一點,其在客戶維度的指標可以較好地評價出科技專項資金的社會績效水平,并且平衡計分卡追求過程與結果評價并重,因此,運用平衡計分卡進行科技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能夠為該資金的評價帶來一個新的思路,使得資金的評價結果更為科學可靠。
三、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構建原則
通過分析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及實踐,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全面性原則。運用平衡計分卡進行評價體系的設計正是為了保證指標的全面性和平衡性,將每個影響因素都考慮進去,使指標體系更為系統(tǒng)。第二,重要性原則。評價體系中各個指標對績效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需要將每個指標賦予適當的權重,才能更準確地評價資金效益。第三,可行性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對于科技專項資金有關數據的及時獲取可能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限制,為了保證指標體系的可行性,選取的指標應充分考慮現實條件下數據的可獲得性,以保證評價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
1.財務維度
雖然科技專項資金的使用績效注重社會效益,但財務指標仍然是評價其績效水平的重要因素。從財務維度對資金進行評價能有效地反映資金的投入及使用情況,從而直觀清楚地表現出科技專項資金使用的經濟和財務效益[ 5 ]。由財務維度所表現出來的資金使用水平是其他三個維度資金使用水平好壞的前提。筆者主要從資金投入情況、資金到位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三個方面衡量財務維度的績效,具體指標如表1。
2.客戶維度
科技專項資金是用于支持科研、教學等科學技術活動的經費,其目的是保障科技計劃的實施和科研機構的正常運行,進而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這也決定了科技專項資金要將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客戶維度的指標主要分為項目相關人員的滿意度和社會效益,具體指標如表2。endprint
3.內部流程維度
內部流程維度的指標主要包括內部運營能力指標和項目組織管理能力指標。過程管理對于科技專項資金來說是提高其績效的主要驅動因素[ 6 ]。這其中的管理不僅包括科技部門的內部運營能力,更包括對每個項目的組織管理能力。各個項目的高質量完成是科技專項資金具有較高績效水平的保證,完善的內部流程管理水平又是保證科技項目能夠順利完成的前提,具體指標見表3。
4.學習和成長維度
學習和成長維度的指標是保證資金能夠達到更大的使用效益而需要的人員和團隊狀態(tài),該維度是上述三個維度目標實現的內在動因。一個富有專業(yè)知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團隊是促進科技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而一個科技項目的成功也能促進整個團隊的提高與發(fā)展,該維度的指標主要包括團隊建設能力、對外交流能力和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指標見表4。
(三)確定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權重
20世紀70年代初期,運籌學家薩蒂突破性地提出了層次分析法,為具有層次特點問題的權重的確定提供了新方法。該方法既體現了專家對各指標重要性的主觀判斷,又與客觀的計算過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將復雜問題通過分層和兩兩判斷化為簡單目標間的關系。為了使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和準確,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因素的權重。
每個科學且合理的判斷矩陣是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的基礎,也是該方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7 ]。本文主要采用專家打分法來構建判斷矩陣。為了使判斷矩陣更具客觀性和合理性,專家組成員要來自與科技專項資金管理有關的各領域,包括科技部門的管理者、專項資金的使用者以及高校教授。在專家打分環(huán)節(jié),判斷矩陣的構建雖然是多個專家進行打分的綜合,但難免會受到一些主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還運用德爾菲法對專家的意見進行反復征詢、綜合和反饋,最終得到專家的一致意見。在打分時,采用Saaty的研究,用1—9及其倒數作為標度來確定aij的值,1—9標度的含義如表5。
為了使層次分析法在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中的運用情況更為直觀地表現出來,本文以目標層為例,敘述為指標賦予權重的過程。
第一步,依次就目標層的財務維度A1、客戶維度A2、內部流程維度A3、學習與成長維度A4對科技專項資金績效影響程度的相對強弱進行兩兩判斷,以此構建判斷矩陣H,由專家進行打分,確定矩陣各元素值,采用上述1—9及其倒數作為標度衡量兩兩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在判斷矩陣H中,a12=A1/A2=2,a13=A1/A3=3,表明通過綜合專家的打分情況,得到財務維度A1比客戶維度A2重要一些,財務維度A1比內部流程維度A3稍重要,還得到A2/A1=1/2,A3/A1=1/3,以此類推進行兩兩判斷后,得到矩陣H如下:
H=H A1 A2 A3 A4A1 1 2 3 3A2 1/2 1 2 3A3 1/3 1/2 1 2A4 1/3 1/3 1/2 1
第二步,求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根據公式A*X=λ*X可以得到λmax對應的特征向量X=(X1,X2,…,Xn)(n表示矩陣的階數),再將此向量進行歸一化,Yi= Xi/(X1+X2+…+Xn),得到向量Y=(Y1,Y2,…,Yn),此時得到的Y向量即為對應指標的權重系數。對于矩陣H,可以得到λmax為4.0710,對應的權重系數向量Y=(0.4476, 0.2829,0.1636,0.1059)。
第三步,一致性檢驗。這是層次分析法的必要程序,用以檢驗判斷矩陣的偏離程度。此時要運用到兩個指標,一致性指標CI=(λmax-n)/(n-1)和一致性比率CR=CI/RI(RI是不同階數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指標,其數值如表6)。當判斷矩陣的CR<0.1時,矩陣的偏離程度較低,則向量Y的元素能夠作為對應指標的權重;若CR≥0.1時,則矩陣的偏離程度較高,應該構造新的判斷矩陣。對于矩陣H,CR=0.0266<0.1,偏離程度較低,則向量Y中的元素可以作為對應指標Ai的權重值,即A1、A2、A3以及A4的權重值分別為44.76%、28.29%、16.36%和10.59%。
以上是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過程。本文結合YAAHP軟件,得到各指標對科技專項資金績效水平的影響權重和CR結果,如表7和表8。
如表8所示,每個判斷矩陣的CR數值均比0.1要小,表明偏離程度都可以接受。
(四)綜合績效得分的計算
在對科技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價時,指標體系中的每一個指標都是從某個角度對績效進行評價的,不同的指標帶有不同的計量單位,其中有定量的指標還有定性的指標,有正向指標還有負向指標。在指標體系中,專項資金投入額C111、專項資金投入額占總投資額的比重C112、專項資金投入占資金支出的比重C113、項目實施過程中資產損失率C311和科研管理成本C322為負向指標,除此之外的其他指標是正向的。為了使各個指標形成的評價結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加總,筆者采用“功能系數法”對該體系各個元素的最初結果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到各個指標對應的得分。對于正向指標,計算公式為單項指標得分=60+(該指標實際值-該指標最小值)/(該指標最大值-該指標最小值)×40;對于負向的指標,單項指標的得分=60+(該指標最大值-該指標實際值)/(該指標最大值-該指標最小值)×40。經過上述公式計算出各單一指標的得分以后,將各指標單項得分與對應的權重相乘,再將各自乘積的數值相加后便得到了科技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水平的總體得分。科技專項資金績效水平得分情況分為下面幾檔:90—100分表明資金運用得當,達到預期使用效益,并且資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都感到滿意;80—90分表明資金使用效益較好,基本達到預期,但有待提高;70—80分表明資金運用效益一般,屬于勉強可以接受的水平,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科技專項資金投入和使用的管理;70分以下表明資金沒有達到預期使用效益,資金的使用水平較差,應該在各個方面加強對資金的管理。根據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不僅能夠橫向分析各項目或地區(qū)的資金使用水平,取長補短,使資金達到更大的使用效益,還可以縱向比較資金在近幾年的使用水平,如果績效評分逐年增加,說明管理水平在不斷提高。
四、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本文基于平衡計分卡的理論構建科技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體系,以期能夠更加準確地評價資金的績效水平,該體系在實際運用時還應注意以下問題:第一,注意評價指標的適用性。本文所設計的評價體系在指標的選取上結合了科技專項資金共性的特點,但不同地區(qū)或項目在資金使用上又有所差異,所以在實際應用該指標體系時還要結合具體情況對指標進行修正和補充,以有利于評價結果更加準確。第二,注重打分人員的專業(yè)性。在構建判斷矩陣采用德爾菲法征集專家意見時,要選擇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員,盡可能多地收集專家評定意見,使構建的矩陣更加準確。第三,打分的標準要盡可能規(guī)范、合理。打分標準是進行科技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基礎,要在遵循我國現有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參照同行業(yè)、同級地區(qū)標準水平或平均水平,同時結合具體目標和歷史水平進行打分,只有最恰當的評價標準,才能使評價結果更為可靠。
【參考文獻】
[1] 馬曉利.中央財政科技計劃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探析[J].財政監(jiān)督,2015(15):42-44.
[2] 王勝浩,邵立洲.財政支持科技基礎研究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若干問題及對策建議[J].商業(yè)會計,2017(3):95-97.
[3] 段麗麗.平衡計分卡在醫(yī)院績效管理系統(tǒng)中的運用[J].會計之友,2016(9):109-112.
[4] 楊媚,楊運東,劉衛(wèi)民,等.基于BSC與KPI理論的高校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研究[J].會計之友,2016(12):98-102.
[5] 王秀云,王紅,張園,等.科技經費管理的財務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基于系統(tǒng)論的分析[J].會計之友,2013(5):25-30.
[6] 朱艷蘋,尉京紅.基于平衡計分卡的財政農業(yè)支出項目績效評價指標構建[J].財會通訊,2013(14):33-34.
[7] 申志東.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國有企業(yè)績效評價體系[J].審計研究,2013(2):106-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