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紅 張少華 張革琴
(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河南 三門峽 472500)
原發(fā)性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晚期會出現(xiàn)肝區(qū)疼痛、肝臟腫大、腹腔積液、體質量明顯下降、乏力、食欲下降等[1-2]。肝癌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確診時多已處于肝癌中晚期,增加手術治療難度且效果并不理想。肝癌介入手術創(chuàng)傷小、安全、便捷,對中晚期肝癌的治療具有一定優(yōu)勢,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肝癌介入手術存在一定的術后并發(fā)癥,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其預后有重要影響,臨床路徑管理是一種臨床護理措施,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研究選取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00例肝癌介入手術患者,通過分組對比,探究臨床路徑管理在肝癌介入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00例肝癌介入手術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100例。所有入組患者均符合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診斷標準,且經病理學確診。觀察組男89例,女11例;年齡40~68歲,平均(55.61±3.11)歲;病程2~3 a,平均(2.42±0.31)a。對照組男79例,女21例;年齡37~66歲,平均(56.73±4.76)歲;病程2~3 a,平均(2.57±1.11)a。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接受臨床路徑管理,具體如下。①準備工作:相關護理人員接受臨床路徑管理相關知識的專門培訓,并進行考核,確定其完全掌握相關知識。②制定臨床路徑:a.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肝癌介入術后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相關內容,使其了解實施臨床路徑管理的目的、過程以及臨床作用,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和積極配合;b.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圖,以時間為橫坐標,以入院宣講教育、化驗、檢查、用藥、護理、活動指導、飲食指導、出院指導、健康教育等為縱坐標,嚴格實施路徑圖。③臨床路徑管理的實施:責任護士負責臨床路徑管理的具體實施,護理組長或護士長負責監(jiān)督;責任護士按照臨床路徑圖,完成工作內容并作記錄;護理組長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
1.3觀察指標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費用、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護理滿意度。術后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肝區(qū)疼痛、胃腸道反應、穿刺部位出血、肝腎功能損害、失眠。護理滿意度采用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病房管理、健康教育、溝通交流等,總分100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59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住院時間和費用觀察組住院費用和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住院費用和時間比較
2.2不良反應觀察組肝區(qū)疼痛、胃腸道反應、穿刺部位出血、肝腎功能損害、失眠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3護理滿意度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原發(fā)性肝癌起源于肝臟上皮或間葉組織,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現(xiàn)認為是多種原因導致的,該病因早期癥狀不明顯,病情進展較快,就診時多為中晚期,錯過最佳手術時機,非手術療法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方式[3-5]。肝癌介入手術作為一種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式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療中效果顯著,應用廣泛。臨床路徑管理是一種標準化的治療模式,可進一步保證治療規(guī)范化,輔助提高治療效果[6]。臨床路徑管理是一種新的護理管理模式,其護理理念是使患者盡早康復和盡量減少醫(yī)療費用[7]。臨床路徑管理是為使患者縮短住院時間,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相關化驗檢查,讓其盡早做好術前準備,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研究顯示,臨床路徑管理對圍手術期的護理更加具體化、多元化,進一步提高整體護理水平[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費用、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肝區(qū)疼痛、胃腸道反應、穿刺部位出血、肝腎功能損害、失眠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該結果說明在肝癌介入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臨床路徑管理,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改善護患關系,值得在肝癌介入手術患者護理中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臨床路徑管理應用于肝癌介入手術患者護理中效果顯著,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提高護理滿意度。
[1] 王冰,賈佳,張紹庚,等.手術切除與射頻消融治療符合米蘭標準的原發(fā)性肝癌的療效對比分析[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6,41(3):221-226.
[2] 葉勝龍.原發(fā)性肝癌研究當前面臨的挑戰(zhàn)[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6):819-823.
[3] 陳楠楠.肝癌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2,29(3):244-245.
[4] 魏礦榮,彭俠彪,梁智恒,等.全球肝癌流行概況[J].中國腫瘤,2015,24(8):621-630.
[5] 李焱,程朋.中晚期肝癌臨床治療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4,30(3):233-236.
[6] 黃永東,張振岳,毛健,等.原發(fā)性肝癌伴動靜脈瘺的介入栓塞治療[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1):12-15.
[7] 王梅,祖大玲,黃敏.臨床護理路徑在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安徽醫(yī)學,2016,37(8):1041-1042.
[8] 何代蘭,王小芳.臨床護理路徑在經皮肺穿刺活檢術中的應用與護理[J].安徽醫(yī)學,2011,32(4):53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