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愛萍
【內(nèi)容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中考思品越來越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具體說是以學生閱讀與提煉、歸納與綜合、理解與表達等方面的結(jié)合考查;從近幾年的中考試卷可以發(fā)現(xiàn)試題內(nèi)容更加關注生活、強化能力、體現(xiàn)情感,尤其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初步分析、歸納、提煉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從社會角度考慮問題。無論從主觀性試題,還是客觀性試題始終聚焦社會熱點.時代感非常強,問題的設計也更加生活化,考查方向也由知識邏輯向生活邏輯轉(zhuǎn)化。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社會、關注生活,讓學生在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生活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關注新聞熱點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它有利于擴大課堂空間,從教室內(nèi)延伸到社會大課堂,讓學生向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轉(zhuǎn)化,幫助其開闊視野、開拓思維,達到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應對中考能力。
【關鍵詞】新聞熱點?應考能力?課堂教學
一、要在課堂教學中貫穿新聞熱點,緊扣時代脈搏
思想品德課的時代性特征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與時俱進,緊密結(jié)合時事,關注熱點話題是思想品德課的生命力所在,從中考的內(nèi)容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來,比如:
2012年中考試題,考試內(nèi)容貼近社會生活熱點和學生生活實際,其中有對“網(wǎng)絡謠言”、拐賣(騙)少年兒童、“中國制造”、奢侈品消費和浪費現(xiàn)象等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探究,還有對我區(qū)生活變遷的體驗感悟、對破解“中國制造”憂患難題的思考、有防范被拐賣(騙),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的警醒、有對在生活中保持艱苦奮斗作風的探究。上述問題既有社會生活熱點,也有學生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的焦點。一份試卷就是一幅生活的畫卷,生活化躍然紙上。學生作答猶如登上了社會生活的大舞臺,在觀察社會、了解社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反思自我的過程中完成答卷。這就是構(gòu)建生活化的課程,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價值觀在紙筆考試評價中的體現(xiàn)。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與時俱進將社會生活融入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國內(nèi)外重大時事,并能夠結(jié)合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時政素材要盡可能地做到全面分析和多角度的分析,并尋找與教材的鏈接點,使時政熱點與教材知識有機結(jié)合起來。一方面更好地提高應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在參與社會、了解社會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更有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支持,做一個國家政策的宣傳者和支持者。
二、做好課前5分鐘新聞播報,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思品課的功能、特點及中考的方向要求孩子必須要關注生活、關注社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5分鐘新聞播報則成為學生關注社會的一個很好平臺。孩子在參與中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在明辨是非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由于初中各年級學生年齡、知識、社會經(jīng)驗不同,不同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認知層次必然存在差異。所以對不同年級的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不一樣。初一:新聞播報,重在選擇(指明方向:國內(nèi)為主,國際為輔,與生活、自身利益密切相關),學生要有自己的看法,簡單說是是非的判斷,教師要課前審查,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并對學生的看法作出點評。 初二:在初一要求的基礎上,自己點評,教師課前審查,課上對學生的點評作補充。
初三:結(jié)合一年的時政熱點,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學生把熱點與教材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運用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學會鑒別哪些是有價值的時事新聞。另一方面要指導學生提煉、概括新聞內(nèi)容,并運用思品學科知識多角度多層次及辨證地分析,最終用思品學科語言觀點明確,條理清晰,準確規(guī)范地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新聞評論中,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思品學科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做好熱點專題,進一步強化復習成效
時事專題是每年初三復習階段的第二輪復習,目的性很強,要通過熱點專題訓練,有重點、有目的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中考前的沖刺階段。這一階段我通常把一年的時政新聞梳理出來,分別歸類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及寧夏六個方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是什么(說明了、反映了)、為什么(原因、意義、作用等)、怎么樣(措施、建議等)通過漫畫、圖表、表格、活動等多種形式,想方設法編制或?qū)ふ視r政熱點與學生生活及教材知識有機聯(lián)系的訓練題型,切實提高復習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由于初一、初二有了新聞播報的基礎初三學生從新聞的收集、選擇到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然提升,比如當我們把火爆熒屏的《戰(zhàn)狼2》引入課堂后,學生看到中國援非醫(yī)生、中國駐非大使館、華裔工廠等元素,馬上聯(lián)想到我國的外交政策;看到東來局長的一聲“開炮”,看到結(jié)尾處護照上寫的“中國公民,當你在海外遭遇危險,不要放棄,請你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看到當冷鋒舉起五星紅旗通過交戰(zhàn)區(qū)時候,交戰(zhàn)雙方紛紛?;鹱屗麄兺ㄟ^學生真正感慨中國的強大,這就是中國力量。實踐證明挖掘時政并引入課堂,才能不斷提高復習課的趣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結(jié)束語
思品課的功能和特點要求課堂要強化對時政熱點的關注和研究,作為政治教師應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實踐,使時事政治教學向著更加科學、完善、實用、易教、樂學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提高思想政治課程的方向性、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作者單位:銀川二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