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艷萍
[摘 要]隨著科技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斷發(fā)展,“微課”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之中。合理使用微課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方法,具體表現(xiàn)在:利用微課特點,可讓課題切入變新穎;發(fā)揮微課優(yōu)勢,可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微課突破時空限制,可讓實驗教學不再紙上談兵;利用微課讓教學生活化,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微課推送課后作業(yè)講評,可破解課堂時間少的難題;等等。
[關鍵詞]微課;高中化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35006802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教育活動的全過程。這種在線教學方式不僅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也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一些不足,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好處。筆者現(xiàn)談談如何借助微課之“手”助力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希望對高中化學教學有所促進。
一、利用微課特點,讓課題切入變新穎
微課課時短,因此課題切入必須要迅速,同時還要能夠吸引學生,所以制作者對切入課題的方法必須要仔細斟酌。在化學史上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通過引入這些故事,可以使書本上簡單、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在講授氫氧化銅時,教師可以先以一個歷史故事為切入點制作微課,如“諸葛亮第四次釋放孟獲時,禿龍大王揚言要利用毒泉消滅漢軍,其中有一個是‘啞泉。漢將先鋒王平率人探路時因當時天氣炎熱,人馬爭先恐后地誤喝了‘啞泉之水,回到大營后士兵說不出話來,諸葛亮當時也束手無策,經(jīng)當?shù)匾焕项^指點漢軍將士們喝了萬安溪的安樂泉水方轉危為安”。然后,教師與學生互動分析其中的原理:“啞泉”中含有大量的CuSO4,人喝了含有銅鹽的水就會中毒,引發(fā)說話不清、嘔吐腹瀉,最后導致虛脫、痙攣而死,而萬安溪的安樂泉水中含有較多的堿,其中的OH-能與啞泉中的Cu2+結合生成氫氧化銅沉淀,這種沉淀不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這樣教學不僅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歷史教育。
二、發(fā)揮微課優(yōu)勢,突破教學難點
化學學科知識點瑣碎,有些微觀、抽象的概念對于以感性經(jīng)驗為主的高中生來說,有著很大的學習難度。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對于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識點,學生只能做到“蜻蜓點水”式的學習,這遠不能適應以考查能力為主的高考命題趨勢。而微課“短小精悍”“圍繞一個知識點而教”的特點對于突破教學難點有著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將微課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中,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反復訓練,可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會一種方法,獲得一種能力,課堂也因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識點小、多、雜,是高中化學的一大特點,繁多而零碎的知識常造成學生在學習時張冠李戴、顧此失彼。合理設計微課,尋找規(guī)律,將繁雜的知識細化是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最開始的10min內是最集中的,超過10min就會出現(xiàn)倦怠,學習效果就會降低。微課教學與常規(guī)教學不同,它缺少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及時掌控以及師生實時互動,若微課時間過長、容量過大,都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微課時長一般控制在5~10min。
例如,在教學《氧化還原反應》時,筆者曾制作了一個10分鐘的微課,內容包括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實質、判斷、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劑還原劑等。在課堂上,通過練習檢測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微課的學習效果不佳。經(jīng)過與學生交流獲悉,學生看一遍微課只能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要理解微課的全部內容,需要反復觀看。為此,在后續(xù)教學中我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微課教學做了調整,把視頻分割成3個小視頻,分別為《氧化還原反應第1課時》(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實質、判斷),時長8分鐘;《氧化還原反應第2課時》(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時長6分鐘;《氧化還原反應第3課時》(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時長8分鐘。這樣把《氧化還原反應》的微課設計成3個知識點的微課程,雖然總課時增加了,但單個視頻的知識點突出,教學效果更好。學生學習時再也不會錯漏百出、似是而非的現(xiàn)象了。
三、利用微課突破時空限制,讓實驗教學不再紙上談兵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是培養(yǎng)學生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雖然實驗教學已日益受到師生重視,大多實驗也已進入課堂,但受實驗條件或課時不足的影響,一些較危險的實驗,如鋁熱反應、爆炸等實驗,以及一些應慢、花費時間長、操作性不強的實驗,如甲烷與氯氣的光照、乙烯的催熟等實驗,教師多采用講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學生對這些實驗毫無體驗,更談不上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了。如何突破時間、條件的限制,為學生的實驗體驗開辟更大的空間?微課為解決該問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將實驗操作視頻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可以讓學生安全直觀地感受到實驗效果。
例如,在上完選修4中的《原電池》一節(jié)后,筆者讓學生完成P72的“科學探究”,根據(jù)提示制作一個原電池使小燈泡變亮。為了檢驗學生的完成效果,筆者將班級學生分成8小組,并給他們布置了任務:用手機或其他錄像設備錄下實驗的操作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制作一個5分鐘左右的微視頻。課堂上播放優(yōu)秀小組的微視頻并由小組代表介紹實驗過程。實踐證明,學生的參與興致很高,異常認真、嚴謹?shù)赝瓿闪藢嶒?,同時根據(jù)自己的操作總結出了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課堂交流時,學生積極發(fā)言,并對實驗操作中的不嚴謹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四、利用微課讓教學生活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生活處處有化學,如水的分解、碳酸鈣的形成等都是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傳統(tǒng)教學略顯乏味,而微課的出現(xiàn),可以把現(xiàn)實生活呈現(xiàn)在課堂中,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利用微視頻播放一段生活飲用水的探究內容:長期飲用不煮沸的水、煮沸的水和重新煮沸的水對人體有哪些傷害,并對生活實際調查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這三種水進行化學性質的檢測,發(fā)現(xiàn)第一次煮沸的水對人體更加有益。利用生活現(xiàn)象制作微視頻,把化學知識生活化,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還提高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五、利用微課推送課后作業(yè)講評,破解課堂時間少的難題
化學學科既需要記背知識點,又需要推理計算,因此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較為復雜。不講評或將幾次作業(yè)集中在一起講評,會使學生的錯誤觀點得不到及時糾正,知識和能力缺陷得不到及時彌補,進而影響后續(xù)知識的學習。但作業(yè)講評又不宜在課堂上占用大量時間,這給我們的教學出了難題,而微課的到來可幫我們破解“課堂時間少”這一難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課輔導學生的課外作業(yè),針對作業(yè)內容,準確預判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并針對難點和易錯點錄好視頻上傳到相應平臺(如QQ群、微信群、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等),這樣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yè)后自主批閱及訂正。課外作業(yè)講評只需要錄制教師講評的聲音,不需要錄制講評的場景和表情,所以每次課后作業(yè)的講評微課的錄制大約需要15分鐘就能完成,不會給教師造成太大的負擔,卻能及時跟進指導學生的學習,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 參 考 文 獻 ]
[1]張正偉.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及要注意的問題[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6(6).
[2]陳廣余.微課,讓化學學習更加有效[J].化學教與學,2015(3).
[3]錢華.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和思考[J].化學教與學,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