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靖梅
摘要:當前,高三語文教師普遍反映“課堂教學十分辛苦,學生學習的很累,學習效果卻十分不理想?!币爰皶r走出高三語文教學誤區(qū)不斷提升教學效率,就需要正確認知語文教學誤區(qū),保證復習教學有的放矢?;诖?,本文主要以人教版語文教材為例,對高三語文教學誤區(qū)與教學效率提升進行思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誤區(qū);效率
高三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承受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對于教師而言也是一種壓力,此階段的教師不能像以往那般給學生講述課程知識,而是要集中復習歸納,幫助學生更好查缺補漏,此階段的課堂教學至關重要,教師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學生的未來
[1]。但是從現階段高三語文課程教育情況來看,存在許多問題急需解決。
一、高三語文教學誤區(qū)
1、關注課堂教學,不關注課后反思。許多高三語文教師并不關注的課后反思,在教師看來課后反思是額外的工作,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而增添的一項無意義工作,沒有意識到課后反思的價值。部分教師雖然開展了課后反思活動,但是主題十分不明確,沒有發(fā)揮出課后反思的價值,沒能實現預期的效果。許多高三語文教師在開展反思環(huán)節(jié)時,只是關注了教學內容的設計、學習方法的總結,卻極大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反思,對教育目標的反思、對教學手法的反思。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反思的很全面,卻缺乏層次性,復習結構十分雜亂無章,一時之間看不出重點側重點。
2、學習問題缺乏有效性。課堂提問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積累語文知識、控制學習進度、進行課堂鞏固的最佳途徑。從現階段高三語文教學活動開展情況來看,存在許多問題急需解決。其一,合理把握提問的“度”。部分教師并沒有合理規(guī)劃提問時間,導致課程教育環(huán)節(jié)不夠連貫緊湊,不便于學生更好的復習所學知識。部分教師則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沒有幫助,反之若是提出的問題太難,學生將會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主動進行思考分析。其二,合理把握提問的“量”。部分教師誤以為只要保證問題的數量就能把握復習效果,在教學中提出大量問題,學生經常被教師的思路所束縛[2],對學生個性化學習發(fā)展十分不利。
3、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在高三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就是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一個問題展開討論并得出一個結果,然后由一位學生代表出示答案。課堂學習氛圍十分激烈,學生學習興致比較高昂。此種教育形式表面看起來順應了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但是在合作學習中卻很難得到教師的指導。部分小組在討論中無法得出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沒有完全發(fā)揮出合作學習的作用。有些合作學習則沒有把握好時間,大部分都是為了合作而合作,為了應付老師而討論。
二、提升高三語文教學效率的主要策略
1、注重反思,善于總結不足。課后反思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也是教學結束后知識的回顧過程。如,正式教學前教師需要設想可能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構想課程教育效果,對教育目標是否科學,能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教材是否充分利用、教育方法是否科學有效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導致此問題的原因,調整課程教育形式,轉換教育理念,從而不斷提升課程教育效率。這也就要求語文教師成為一名研究型教研人員,深度解析教材教育手法,研究高中生學習心理。
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一課時,其是一篇富有思想、社會意義的作品。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藺廉交歡”三個故事,贊美了藺相如的智勇與愛國主義精神。通過有效對傳記素材進行整理、提煉,選擇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來寫,能夠凸顯出歷史人物的一生。從細節(jié)處體會人物語言個性化。以“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的“視”為例,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卻刻畫出藺相如善于觀察情勢、分析情況的才能。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誦讀、領悟和積累的習慣,要使學生在熟悉人物思想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品味精彩的段落[3]。
2、保證學習問題的時效性。其一,科學把握尺度,牢牢把握契機,科學設置學習矛盾,有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其二,科學把握“適中”的教育原則。高三語文教師在教學前需要解析學生的學習心理,既不能使學生盲目樂觀,又不能給學生過多的壓力。教師需要在問題的難易程度設置上耗費心血,不可以出現“吃不飽”的學生,也不可以出現“出不完”的情況[4]。其三,合理把握“適量”的教育原則,既要保證數量的適量,又要保證頻率的適量。其次,教師需要依據問題設置學習情境,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豐富課程教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5《裝在套子里的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作者用幽默諷刺的筆法刻畫別里科夫的外表,是否僅僅為了引人發(fā)笑?”“為什么說別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臘文也就是雨鞋雨傘呢?”“別里科夫整天戰(zhàn)戰(zhàn)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為什么又都怕這個膽小如鼠弱不經風的人呢?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利用學習問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由淺至深的解析知識,使學生正確認識別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時代意義,認識沙皇專制統(tǒng)治的反動與黑暗。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需要保證問題的層次性,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其一,使學生了解學習的目標與重點;其次,保證探究任務具備明顯層次性,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充分發(fā)揮生生互動的價值。最后,要求學生做好記錄,強化學生學習歸納能力。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8課《拿來主義》這一課時,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需要做好評價工作。針對合作學習效果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點評,盡可能避免濫竽充數現象出現,使學生在學習評價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5]。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高三語文教師要將課內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使用課內閱讀方法指導學生的閱讀行為,利用課外閱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改的教育背景,在高三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反思教學誤區(qū),依據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利用教材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煥發(fā)新生,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賀松黎.高三語文復習教學一招半式[J].長三角(教育),2017,(09):57-58.
[2] 陰智強.高三作文教學的誤區(qū)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237-238.
[3] 梁寶漳.淺析如何走出高三語文教學誤區(qū)提高效率[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18):149.
[4] 王必成.走出誤區(qū) 踏上坦途──關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再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6,(6):6-7.
[5] 張彩.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問題的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4,(11):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