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麗娜
說是語言的最基本的屬性,如果語言的教學忽視了對語言的基本屬性的強調,教學就一定不會圓滿。所以,對小學生的說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
一、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合理地應用對話教學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最為常用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相應地預習、自習意識,所以教學的教學必須要進行導入。實際上,經過有意識的觀察和分析以后,教學中不少教師的課程的導入其實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有一部分的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存在有問題的。教師的導入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導入的價值。眾所周知,我們應該通過導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但是實際上有的教師的導入不僅不會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甚至還可能會讓學生反感。因為這部分教師在導入的時候會強調學生必須要聽從教師的安排。有的學生在教師節(jié)能型課程導入的時候,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這個時候教師不但沒有主動的思考學生的意見的正確與否,反而直接否定了學生的意見,這意味著學生的思考的價值就喪失了,如果教師都按照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的話,那么學生必然會比較失落。因為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長此以往,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就肯定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
事實上,教師能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效地刺激學生進行英語表達,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英語對話教學的成敗。為了在英語教學中調動學生進行英語表達的興趣,筆者在課堂引導過程中采用了活動教學策略,例如:在教學《the zoo》這一課時,先對學生進行英語詢問“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zoo?”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相關句式,但由于缺乏對“zoo”這一單詞的了解與認知,學生只能夠回答:“Sorry,sir,I do not know where you are.”但“zoo”這一單詞學生已經有效記憶了,教師在這一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追問:“Do you know where there are many animals?”在這一問句中學生對“animals”也不認識,于是提示學生道:動物。學生立即反應過來教師疑問句詢問的是自己有沒有去過動物園。但總歸會有學生沒有去過動物園,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學生進行動物圖片的放映,告知學生動物的習性等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允許學生提問,但要求學生必須用英語進行,這就有力地推動了英語對話教學的開展與實施。
二、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立對話情景
我國是漢語系國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英語的場景并不多,這就使得學生缺乏自我實踐的機會。實踐機會的缺失使得學生覺得,英語的學習是為了考試。但是實際上,語言的學習是為了文化。學生學習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考試只是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的手段。所以我們不能夠本末倒置,因為沒有實踐機會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應該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實踐機會。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與培養(yǎng)仍舊是極為必要的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二者之間達成有效平衡。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教材場景對學生進行情景教學。例如:在教學“It is your skirt”這一課時,先為學生進行了課題的額外深入,在這一基礎上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對話,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間進行英語問答,為學生介紹自己衣服的顏色與樣子。在這一基礎上教師不僅要矯正學生的英語規(guī)范性,還要強調復數(shù)結尾“s”的發(fā)音。通過這種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英語對話學習質量提升。
三、在教學中做好教學時間分配
時間的分配是有重要意義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到時間的分配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意見,但是學生需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分配時間。在基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定時間的分配,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生具體時間情況,然后組織好學生進行自我掌握,根據(jù)自己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時間分配計劃。這也正是學生進行英語對話教學的基礎,教師不論是出于提升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儲備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提升學生對話能力的角度考慮,單詞與句式教學都注定要占據(jù)教師的大部分教學時間,在這一情況下教師應當進行合理地教學設計與時間分配。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對話教學不僅是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為了提升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表現(xiàn),教師想要提升英語對話教學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應當以學生學習基本情況為基礎,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教學,對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則需要細致探究,采用合適的教學策略予以規(guī)避,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縣花廳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