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丹
[摘要]愛國主義是一種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是國家意識的核心內容。本文通過毛澤東愛國主義的時代性內容,闡述新世紀新形勢下,它對當代大學生國家意識培育的基礎作用,希望他們能夠感同身受祖國的滄桑坦坷,民族的艱辛危難,徹悟國家之于民族的意義,勇于承擔起民族復興的重任。
[關鍵詞]愛國主義;大學生;國家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7)04-005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4.026 [本刊網(wǎng)址]http:∥www.hbxb.net
中華民族發(fā)展至今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霜雨雪:有繁榮興盛,有蕭條沒落,有鶯歌笑語,有狼煙烽火,有歡欣鼓舞,有悲愴嘆息,它們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著民族的意志、愛國的情感,華夏的精神,孕育出國家民族的意識。在國家衰敗無為之時,諸多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國之興亡赴湯蹈火,為民之命運肝腦涂地。其中,中國共產(chǎn)黨人毛澤東的愛國主義,更為深沉博大、為國家意識注入了人民之魂,并帶領飽含滄桑的中國人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新生。
一、毛澤東的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就是人們忠誠、熱愛、報效祖國集情感、思想和行為于一體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積淀著人類社會的文明,激越著民族情感的進發(fā),展現(xiàn)著主人翁的責任感、榮耀心和歸屬情,最終凝結出磐石般的國家意識。毛澤東,新中國的締造者,開創(chuàng)者,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他把畢生的大愛全部投身于祖國的革命事業(yè),為民事業(yè),為中華的崛起甘愿奉獻終生。
(一)傳承歷史文化之精魂
華夏五千年,歷史底蘊豐滿而醇厚,思想博大而精深,文化遺產(chǎn)豐富內蘊涵著精華。毛澤東酷愛中華歷史文化,博覽經(jīng)典古籍,諸子百家,甚至是浩瀚的二十四史,從中汲取和傳承優(yōu)秀思想精華。毛澤東歷來認為,我們的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它有許多特點和珍貴之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他從《周易》中繼承了自強不息、頑強抗戰(zhàn)的精神,從先秦諸子百家的經(jīng)世致用到弘揚實事求是精神,從民本思想創(chuàng)造出群眾路線,從“尚變”傳統(tǒng)吸取為變革精神,從修繕道德人格到培育自身廉潔精神。由此,毛澤東成長為一名開拓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社會主義實踐者和傳承中華歷史文化精魂的偉大愛國者。
(二)勇?lián)鷩d民亡之責任
近代中國清王朝沒落腐朽,侵略者殘忍貪婪,人民生活悲慘凄苦,往日的輝煌繁榮一去不復返。在國家衰敗,民族危亡之際,毛澤東不愿避世而居,明哲保身,而主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在東山學校就讀時,深感作為一名國民應對自己的國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于是自取名為“子任”,旨在:以國家為己任。同時,他還目睹到人民生活的艱難辛酸,更增強了改變國家現(xiàn)狀的決心,誓要做一名真君子,要“盡力于斯世”,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義,以天下為己任,為萬世開太平。毛澤東就是將個人的理想和人生價值寄予國家責任之中,為民族大義、國家復興傾盡全力,奉獻畢生。
(三)堅定社會主義道路之信念
毛澤東身懷大志,毅然投身中國革命,積極尋求救亡圖存之道。近代中國封建制度去勢已定,資產(chǎn)階級又無力擔當民族大任,唯有無產(chǎn)階級最具革命先進性、徹底性、堅定性,其政黨中國共產(chǎn)黨更為實現(xiàn)人民的利益為己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為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社會主義即將為中國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為此,毛澤東堅信,社會主義必然戰(zhàn)勝資本主義,最終將實現(xiàn)全人類的解放。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毛澤東在中國革命的危急時刻,永不妥協(xié)、永不退縮、堅定信念,多次力挽狂瀾挽救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我黨和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最終勝利,使人民過上了安居樂業(yè)的美好生活。
(四)倡導愛國主義之同胞主義
毛澤東的愛國主義非獨囿于一方國界,他的信仰拓展了愛國的內涵,延伸到世界的范疇。他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也愛世界的人民同胞。毛澤東認為,四海同胞主義,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別人好的主義,也就是社會主義。其實質就是無產(chǎn)階級的國際主義,它號召全世界的人民聯(lián)合斗爭,反對霸權,消滅不公,維護和平,共同促進人類進步。此外,毛澤東還強調,中國的革命不是孤身作戰(zhàn),國際革命力量給予中國不同形式的援助,那么,我國也將盡己所能幫助世界人民獲得解放,因此,毛澤東主張,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要相一致,相統(tǒng)一。
二、當代大學生國家意識的現(xiàn)狀
時近當下,國家意識已然成為國際競爭軟實力之一,成為國富民強的動力源泉。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生力軍,其自身潛力和感召力的充分發(fā)展離不開國家意識的培育,離不開民族情感的羈絆。加強當代大學生國家意識、民族情感,既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必要條件。但進入新世紀后,大學生國家意識現(xiàn)狀不容樂觀。
(一)市場經(jīng)濟削弱當代大學生國家意識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掙脫了傳統(tǒng)理論的束縛,經(jīng)過改革開放的實踐摸索和檢驗,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要求。二十多年后,經(jīng)濟建設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明顯改善。但同時,市場經(jīng)濟自身固有的消極影響也日益顯露,被一些心懷不軌的西方國家大做文章,鼓吹資本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大肆宣揚、吹捧西方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從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上極力慫恿我國青年一代全面西化,充分暴露他們的險惡用心,使得一些大學生陷入國家意識的迷茫、困惑、甚至發(fā)生動搖,降低了應有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新媒體時代削弱當代大學生國家意識
在人類物質生活加速發(fā)展的新世紀,迎來了獲得海量信息的媒介時代——新媒體時代。它革命性解決了橫亙不同區(qū)域、國別、民族、語言之間信息發(fā)生的實時性、信息獲取的便捷性、信息傳播的高速性、信息反饋的簡單性等問題,使得全世界人、事、物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促進各種社會意識的交流、碰撞和融合,為各個國家民族文化輸送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逐漸弱化、模糊本民族國家意識的危機。在世界媒體信息的交匯之中,西方國家利用所謂揭秘我國制度腐敗和夸大偏遠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矛盾,虛構杜撰所謂政治事件攻擊和抹黑社會主義制度等,致使一些年輕人對此深信不疑,其中部分辨別是非能力較差的大學生出現(xiàn)思想波動,愛國熱情削減,國家意識冷淡。endprint
(三)價值觀念多元化削弱當代大學生國家意識
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斷深入,各種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紛至沓來,目不暇接,對一度持有封閉保守的人們造成心理上、精神上的猛烈沖擊,特別是處于求知若渴時期的新一代年輕人,尤其是當代大學生,他們被一些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所迷惑,盲目追求和推崇所謂西方文明的價值和理念,而忽視了本民族的道德觀念、理想信念、國家意識。在校園生活和學習中,當代大學生偏重工具理性價值,忽視價值理性價值,重個人利益,輕他人和集體利益,對國家利益漠不關心,愛國精神令人堪憂。
三、毛澤東的愛國主義對當代大學生國家意識的奠基作用
(一)中華歷史文化是大學生國家意識的基本內涵
作為當代中國的大學生,首先要有一個基本立足點,就是要具備一定中華歷史文化的素養(yǎng),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具有辨識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成果的能力,才能由衷地激發(fā)愛國情感和國家意識。毛澤東的自強不息精神,抗戰(zhàn)精神、群眾意識、變革精神和廉潔精神,都是中華歷史文化的精髓體現(xiàn),是對中華民族的深情羈絆。當代大學生雖身處和平時期,但激烈的“生存戰(zhàn)爭”從未停息,我們只有堅守民族文化,民族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才能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堅定和加強國家意識,因此,中華歷史文化是當代大學生國家意識的基本內涵。
(二)全心全意為民服務是大學生國家意識的內在要求
在黨和毛澤東的帶領下,中華民族重拾久違的獨立,民族的尊嚴。中國人民獲得了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真正解放,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政權,這是人民的政權,人民的國家,處處烙印著人民的印記。大學生作為人民的一分子,作為未來中國的中堅力量,必須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國家意識,這是刻在血脈里的內在要求和本質屬性。
(三)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是大學生國家意識的精神實質
我國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其國家意識的精神實質和遠大追求大多不同于其他國家。社會主義是人類一項嶄新的事業(yè),它的成長無可借鑒,但我們仍信心百倍,堅信領袖毛澤東的社會主義引領。所以,新時代的大學生無需猶豫,不要迷茫,暫時的落后和差距,就是發(fā)展的動力,這更能激勵我們不竭的奔跑,為超越而奔跑,為引領而奔跑,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理想而奔跑,這才是我們國家意識的精神實質。
(四)國際意識是大學生國家意識的重要原則
毛澤東的愛國主義未因國界而局限,他將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聯(lián)系起來,縱觀全局。只有國際和平,世界發(fā)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有更好的建設和發(fā)展的環(huán)境,人民才能過上長治久安的幸福生活,密切關注國際社會是國家意識的重要原則。當前世界進入全球一體化新形勢,大學生的國家意識更不能拘囿于一方天地,應納入國際意識原則,密切關注國際社會,探察國際形勢發(fā)展態(tài)勢,努力學習汲取國際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開拓視野,提高能力,增強本領,為實現(xiàn)我們的中國夢奮勇前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