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士慧
【摘要】 目的 分析CT血管成像在左腎靜脈(LRV)壓迫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42例
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患者, 運用隨機分配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21例。治療組給予CT血管成像檢測分析, 對照組給予二維多普勒腎臟動靜脈彩超檢測分析。對比兩組陽性檢測率及患者滿意率。結果 對照組陽性檢測率為61.90%, 治療組陽性檢測率為100.00%, 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滿意率為95.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9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CT血管成像在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較高, 臨床應用較廣, 患者滿意率較高。
【關鍵詞】 CT血管成像;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滿意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1.025
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又稱胡桃夾現(xiàn)象(NCP), 指左腎靜脈在匯入下腔靜脈的行程中穿過腹主動脈(AA)和腸系膜上動脈(SMA)之間的夾角或腹主動脈和脊柱之間的間隙, 受到擠壓而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左側腰痛與腹痛等一系列癥狀的疾
病[1-3]。CT血管成像(CTA)指從被檢者靜脈中快速注入一種對比劑, 通過血液循環(huán)在血管(動脈及靜脈)中對比劑濃度達到最高峰值的時間內(nèi)進行掃描, 經(jīng)工作站的后處理重建出血管的三維立體影像, 是檢查周身各種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4, 5]。本文將本院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患者進行對比分析, 得出CT血管成像是檢測該疾病的金指標, 準確率高。具體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腎病科2017年2~8月門診及住院的42例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患者, 告知患者本次實驗的目的及療程, 爭取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運用隨機分配法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21例。治療組男15例, 女6例;年齡12~31歲, 平均年齡(20.43±5.19)歲;
其中無癥狀血尿患者16例, 蛋白尿患者3例, 左腎叩擊痛患者1例, 腹痛患者1例。對照組男12例, 女9例;年齡13~38歲, 平均年齡(22.62±7.45);其中無癥狀血尿患者14例, 蛋白尿患者4例, 左腎叩擊痛患者2例, 腹部疼痛患者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根據(jù)1988年日本伊藤克己提出的具備以下條件[2]:①一側性腎出血;②尿鈣排泄物正常;③尿中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90%);④腎活檢呈輕微變化;⑤腹部B超和CT示左腎靜脈擴大;⑥左腎靜脈與下腔靜脈(IVC)間的壓差>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排除標準:①對對比劑過敏者;②顱內(nèi)椎管內(nèi)腫瘤、動脈瘤、血管畸形及感染者;③有癲癇病史者;④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者;⑤惡性腫瘤所致餓消耗狀態(tài), 低蛋白血癥, 水電解質(zhì)失衡者;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嗜酸細胞瘤患者。
1. 3 方法 治療組進行CT血管成像檢測分析, 通過血管注射對比劑, 將對比劑注入患者靜脈, 根據(jù)血液循環(huán)使得對比劑流經(jīng)全身血管, 利用多層CT掃描血管成像, CT掃描速度快, 一次屏氣掃描可獲得較長的解剖范圍, 所獲得的圖像清晰度高, 空間分辨率高, 能夠完整顯示腹腔內(nèi)部解剖結構。CT血管成像還可以客觀地顯示腹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結構和分布走行, 多方位顯示腸系膜上動脈、腹主動脈、左腎靜脈三者間的解剖關系, 可以在任意一個切面上直觀的呈現(xiàn)腹主動脈及腸系膜上動脈間的交角以及左腎靜脈的受壓情況[6, 7]。通過測量左腎靜脈受壓前部管腔直徑和受壓部管徑, 觀察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左腎靜脈處的弓形隆起以及腹主動脈前部弧形壓跡, 診斷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3]。對照組利用多普勒腎臟動靜脈彩超二維多普勒診斷, 平臥位時左腎靜脈近腎門最寬處與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夾角處內(nèi)徑
>3 mm, 脊柱后伸位15 min后>5 mm, 腎臟大小及形態(tài)無特殊改變, 即做出診斷[4, 8]。
1. 4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陽性檢測率及患者的滿意率。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對患者的滿意率進行對比, 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檢測率對比 對照組陽性檢測率為61.90%, 治療組陽性檢測率為100.00%, 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滿意率對比 治療組患者滿意率為95.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9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病史的延長, 左腎血流會進一步減慢。推測到成人后, 身體體能生長發(fā)育停止, 身體不再增高, 體型逐漸豐盈, 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周圍的脂肪及填充物增多[9], 腹主動脈和腸系膜上動脈之間的夾角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增大, 再加之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 使得左腎靜脈受壓迫情況好轉(zhuǎn), 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隨之自愈, 無需特殊治療, 只需囑患者避免劇烈運動, 預防感冒即可[7, 10]。
本研究中, 治療組給予CT血管成像檢測分析, 對照組給予二維多普勒腎臟動靜脈彩超檢測分析。對照組陽性檢測率為61.90%, 治療組陽性檢測率為100.00%, 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滿意率為95.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9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CT血管成像是檢測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的可靠指標, 陽性檢測率和患者滿意率均較高, 可有效指導臨床后續(xù)治療, 值得進一步擴大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蓓紅, 夏正坤, 程寶金. 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的診治策略.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 18(13):192-194.
[2] 項金鳳. 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的影像學特征. 醫(yī)學綜述, 2011, 17(20):3156-3157.
[3] 黃樞, 閆建平, 項金鳳. 斷層超聲顯像診斷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的意義. 東南國防醫(yī)藥, 2012, 14(4):289-291.
[4] 符偉軍, 洪寶發(fā), 肖越勇, 等. 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診斷左側腎靜脈壓迫綜合征. 中華外科雜志, 2005, 43(14):953-954.
[5] 曹茂盛, 陳愛華, 孟瑜, 等. 128層CT血管成像對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的顯示及診斷價值. 生物醫(yī)學工程與臨床, 2012, 16(4):351-354.
[6] 王悅兵, 吳小勤, 羅輝宇. 螺旋CT血管成像對胡桃夾綜合征的診斷價值. 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 2010, 4(5):228-229.
[7] 譚子琨, 劉廣保. 多層螺旋CT在診斷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中的價值. 貴陽醫(yī)學院學報, 2011(4):391-393.
[8] 李亮平. 16層螺旋CT在診斷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的應用價值. 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2013, 28(2):140-142.
[9] 陳文琴, 萬玉萍, 張文生. 128層雙源CT與彩超診斷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對比分析. 甘肅醫(yī)藥, 2016, 35(2):121-123.
[10] 李亞英, 王榮品, 廖昂, 等. 雙源CT血管成像對胡桃夾綜合征的診斷.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3, 29(11):1871-1873.
[收稿日期:2017-09-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