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武
摘 要:結合本校學生對校園足球整體認知水平以及近十年足球選修模塊的開設經驗,提出了足球教學模塊分層設計策略,認為高中校園足球教學模塊設計應遵循健身育人、分層推進、興趣培養(yǎng)、實踐指導的原則,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并對模塊教學的發(fā)展理念、目標設定、內容改造、多元評價等維度進行分層設計。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足球運動興趣;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保障足球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推動校園足球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校園足球;教學模塊;分層設計
一、研究的目的
校園足球活動自啟動以來,受到全社會持續(xù)、高度的關注,特別是《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的推出,使得校園足球上升為國家教育、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足球大力推廣的過程中,足球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者和研究者都深深感受到校本課程在開發(fā)理念、內容選擇、組織實施等方面缺乏相應的理論與實踐指導,甚至有些學校的足球校本課程設計一味突出足球技術和技能的傳遞,推崇競技化[1]。有些學校雖然能夠以“模塊”的方式進行足球教學,但是對水平、模塊、單元、課時四者關系的理解模糊,“模塊”被簡單理解為單元的延伸,缺乏對模塊思想內涵的深入思考。開發(fā)足球校本課程關鍵是要加強教師的“模塊”意識,對其中蘊涵的體育教育理念和教學價值取向積極進行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
二、本校校園足球現狀分析
1.學生對校園足球認識水平低,男女生區(qū)別較大
調查結果統(tǒng)計顯示,本校經常關注足球信息的男生為14.0%、女生為1.3%,偶爾關注的男生為53.4%、女生為41.2%。愿意參加足球運動的男生為32.5%、女生為9.4%。對影響參與足球運動的因素調查中,最主要的是興趣原因,男生為58.2%、女生為72.9%;其次是學習因素,男生為18.6%、女生為8.2%。每周參加足球運動兩次以上的男女生分別占24.1%、3.4%,一次及以下的學生分別占75.9%、96.6%。初中階段參與足球系統(tǒng)學習的男生為9.3%、女生為0.7%,幾乎沒有參與過足球運動的男女生占比分別為75.2%和93.2%。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校學生足球整體認識水平并不高,男生明顯好于女生。從調查數據中了解到,升入本校學習的學生足球基礎非常薄弱,這與本地區(qū)初中學校很少系統(tǒng)開展足球課堂教學的實情相關。普通高中校園足球的推進關鍵還是要聚焦課堂,教學模塊設計應考慮學生對足球運動興趣的培育。
2.參與足球模塊學習的學生,發(fā)展需求呈現多元化傾向
參與動機的調查統(tǒng)計顯示,為了鍛煉身體的學生占24.3%,提高技能的占22.9%,娛樂身心的占36.5%,沒有明確目的的學生占16.3%,但50%的學生對學習足球技術有一定的愿望。在足球運動中,學生遇到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個人技術和團隊戰(zhàn)術上,比重共占67.5%,部分問題是體能等其他因素。學生對課堂技術教學的看法,認為技術難度能接受、能掌握的比例為78.3%,少部分學生認為太難,有17.6%的學生沒有認真對待。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對足球技能學習動機呈現多元化需求。有的學生能認識到足球課程學習對展現自我、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有的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愿意參與體育運動并有快樂感受;也有部分學生只想參與比賽娛樂身心;還有一部分沒有明確的目的,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因此,教學模塊的設計要講求包容性,在目標達成、動作難度和技術要求上因人而異,采用差異化教學,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供更多的學習條件,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2]
三、足球教學模塊分層設計的實踐方法
足球課堂教學是推動校園足球開展的主陣地,不能偏離真義、“初心”跑偏,將校園足球從“課內為主”偏離到“課外為主”。[3]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特點之一就是采取模塊教學的形式。模塊教學是以一個教學模塊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單位,教學中必須從模塊這個整體出發(fā),統(tǒng)籌安排制定教學方案,即在一個相對規(guī)定的課時內,對某個主題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學習。
1.分層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發(fā)展需求的層級界定
依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與發(fā)展需求,對教育對象進行“量體裁衣”、分層培養(yǎng)。
3.模塊各類目標分層設定
4.設定模塊教學內容
5.評價機制建設
校園足球課程的評價可以結合觀察、口頭評價、測驗、知識技能評定、活動展示、成長記錄、量表評定等手段,對學生的參與態(tài)度、知識與技能、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等方面來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四、結論與建議
1.校園足球教學模塊分層遞進設計思想符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的教學理念與實施要求,改變了傳統(tǒng)單元課程設計固有的封閉性缺陷,既表現出知識的綜合性,又表現出教學方式的開放性,便于校園足球課程內容的開合、取舍、增刪。
2.教學模塊分層設計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可授性,尊重高中校園足球課程開展的實情,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足球運動興趣與愛好,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和自身發(fā)展需求,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3.校園足球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體育教師是關鍵。教師應積極提升教育理念,把握模塊教學的內涵,立足于足球課堂教學,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推動校園足球開展。
在研究中本人也有不少困惑,一是很難把握校園足球課程教學中的評價機制設定與執(zhí)行,二是在學生近視率始終處在高位的情況下如何安全推進足球運動。本課題將繼續(xù)在理論與實踐層面開展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曉賢.校園足球活動中小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基于美國SPARK課程理念[J].體育學刊,2015,22(3):91.
[2]馮愛民.校園足球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調查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4,35(6):109.
[3]毛振明.校園足球實施一年來的成績、經驗與問題:論“新校園足球”的頂層設計之四[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3):8.
[4]朱萬銀.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38-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