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玲+陳倩倩+田藝麟+王祁+金夢霞
摘 要:格林兄弟的著作《格林童話》家喻戶曉,其中大量的王子形象對兒童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對王子形象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本文以《格林童話》里的王子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王子們的身世、外貌、語言、行態(tài)、經歷等主要特征,得出了兩大類的王子形象:正面形象和有缺陷的形象,且其中正面形象占主導地位。正面形象主要有善良勇敢,對愛情忠貞不渝的特點,而有缺陷的形象主要關于身為王子但目中無人和恣意妄為。
關鍵詞:王子;格林童話;形象研究
一、 引言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的合稱。兄弟二人既是歷史和語言研究者,也是童話搜集者。格林兄弟畢業(yè)后就開始埋頭研究歷史,但在德國浪漫派思潮影響下,開始收集古老民間故事,并陸續(xù)出版了3卷本的《德國兒童與家庭童話集》,即后來被世人簡稱為《格林童話》的童話集。
在《格林童話》中,王子形象頻頻出現(xiàn)在不少故事中。原因在于那時的德國由數(shù)百個分裂的小國組成,諸侯王的孩子都是王子和公主。古時邦國林立,紛爭不斷,底層人民生活艱辛。所以通俗易懂、膾炙人口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極易在民眾中廣為流傳。
二、 正面的王子形象
受歐洲騎士文化影響,正面的王子形象是童話故事的主旋律。代表性的王子形象有歷經磨礪而成長的王子,如《鐵漢斯》中小王子從廚子助手到花匠再到保衛(wèi)國家的騎士,他借助擁有神力的鐵漢斯實現(xiàn)了個人成長歷程??傮w來說,從一心只想玩耍的孩子到擁有責任感,借助神力成為保家衛(wèi)國的騎士,這個小王子的成長是顯而易見的。這樣神奇的冒險經歷足夠引起幼童的向往。
心靈善良、天性淳樸的群眾也謳歌具有同樣品質的王子?!度鹈分械男⊥踝?,排行第三,譯文中簡稱老三。他雖然不是聰敏機警,但善良和單純是他最大的閃光點。不像哥哥們那樣狂妄自大而隨意應付國王的要求,老三在蟾蜍的幫助下贏得了所有比賽。哥哥們想著王位,而他惦記著父親的安危。他的成功固然與幸運脫不了干系,但心靈淳樸和無勾心斗角之心是小王子老三最難能可貴的品性。
《生命之水》中的主人公也是如此。國王病重,三位王子先后請命為他去尋生命之水。兩位哥哥因為傲慢無禮,被小矮人下了魔法困在山谷,而小王子的謙遜卻贏得了小矮人的幫助,勇敢和機警的小王子通過了層層考驗,取得了生命之水、贏得了公主的愛慕?!度鹈泛汀渡愤@兩篇童話故事中的兩位小王子經歷相似,性格也相似,都是知善惡、有孝心的人。小王子兩位哥哥也許是因為年紀稍長,內心有了對王權的渴望,性格也更加世故和復雜,所以哥哥們突出了小王子的單純與善良。在很多童話故事中,無論故事起源之人還是傳承之人,大多數(shù)人都偏向于美化年紀稍輕的王子,因為這些王子不知世故而不趨炎附勢,不會陽奉陰違而擁有珍貴的孝心。
除了勇敢、善良、淳樸和謙卑的王子形象,另一種經典形象往往和女孩分不開。這樣的王子,顯示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其中又可分為兩個大類——女孩的拯救者和被女孩拯救之人。王子作為女孩的拯救者,出現(xiàn)在如《灰姑娘》《白雪公主》《少女瑪琳》《紡錘、梭子和針》和《真新娘》等的童話中。這些王子占據(jù)主動地位,識破了種種詭計,找出了真正心愛的人,解救了苦難中的女孩,仿佛肩負著一切光芒和所有人的期待。另一類是被女孩拯救之人,例如《青蛙王子》《林中小屋》和《鐵爐》。這里的王子都是魔法受害者,形態(tài)外貌變得奇特丑陋。正因如此,這些王子就成了品德的試金石。如果少女給予善良和尊重,王子們就會被解除魔法而重新獲得英俊的外貌;如果少女給予不屑和怠慢,那她們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些童話通常謳歌了少女的善良和不以貌取人,頌揚了純真的愛情。
三、 有缺陷的王子形象
《格林童話》中不僅有正面的王子形象,還有一些有性格品行有缺陷的王子形象?!稛o所畏懼的王子》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王子長大后選擇獨自闖蕩,途中未經許可擅自進入巨人院子,并且語出不遜。在童話《兩個國王的孩子》中,王子不顧警告而迷路,來到一個陌生的王國。那個王國的國王命他為公主守夜。每當鐘聲敲響之時,王子必須回應國王的呼喚。王子依靠小公主的幫助克服了國王的種種刁難。但一旦失敗,王子便失去信心不再努力。這個王子甚至在故事的結尾和公主逃亡,回到自己國家。直到最后,王子從未真正勇敢。
有些生活條件優(yōu)越的王子也會目中無人、任性妄為。《蜂王》中,本想游歷世界開闊眼界的他們,經受不住萬千世界的誘惑,過起了揮金如土的腐化生活;面對生靈,他們也展現(xiàn)出了惡作劇的殘忍心態(tài)。身份高貴、錦衣玉食、深受寵愛的王子亦十分容易被刻意討好的話語腐化,逐漸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妄為,對無辜的生靈毫不在意。這樣的王子形象在歷史上必然是存在的。身居高位的人若是視生命如草芥、自私自利,欺壓與奴役百姓,這就是百姓的深重苦難了,童話里的“惡人”王子形象也就不可避免。
四、 結語
綜上,王子的形象并不是像我們所認為的,是一味的堅韌勇敢、心靈善良,亦或是天性淳樸的。對一個生動形象的人物的刻畫,必須是建立在矛盾的基礎上。所以也就有了目中無人、恣意妄為的王子。我們對當今孩子的教育,也應該從這種“矛盾”出發(fā)。一方面,慢慢引導、循序漸進,讓他們認識到王子美好的形象,使自身向善、向美的意識覺醒;另一方面,反面的教育也必不可少,明確地指出其性格缺陷及其危害。這兩方面相互結合,使兒童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格林童話[M].楊武能,楊悅譯.江蘇:江蘇譯林出版社,2010.
[2]鮑俊琴.淺析《格林童話》人物形象特征及其文化意蘊[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93-395.
[3]楊軼芳.“格林童話”中的王子意象分析[J].青年文學家.2014(30):89-89.
[4]刑燕萍,劉紅麗.“格林童話”的性別觀對兒童性別意識形成的影響[J].昆明學院學報.2014(36):14-17
作者簡介:
張宇玲,陳倩倩,田藝麟,王祁,金夢霞,浙江省寧波市,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