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修文
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檢察院,四川 成都 610014
敲詐勒索罪是刑法第五章第二百七十四條所規(guī)定的罪名,雖然法條未對敲詐勒索罪的構成要件進行直接規(guī)定,但通說認為構成敲詐勒索罪,應符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脅迫手段,使對方產生恐懼心理,進而取得財產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廣義上的私力救濟是指:當事人認定權利遭受損害,在沒有第三方以中立名義介入解決糾紛的情形下,不通過國家機關和法定程序,而依靠自身或私人力量解決糾紛,實現(xiàn)權利。而狹義上的私力救濟則不包括刑法上正當防衛(wèi)、緊急避險等概念①。
私力救濟是與公力救濟相對應的概念,由于私力救濟缺乏規(guī)范性,因此在進行私力救濟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輕微暴力;通過私力救濟取得財物也可能違背對方當事人的意愿。例如:店主以拉扯強拽的方式,不允許吃霸王餐的顧客離開,顧客迫于無奈支付了相關費用。換句話說,私力救濟也可能具備敲詐勒索罪的某些構成要件,因此區(qū)分二者的關鍵在于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但目前既沒有對非法占有目進行規(guī)范或定義的法律條款,且由于非法占有目的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其必須最終落腳于具體的客觀行為表現(xiàn)上。因此有必要從具體的行為表現(xiàn)方式入手,以此厘清二者之間的差異。
私力救濟是針對民事權利受到損害后所作出的一系列反應,因此產生私力救濟的前提是有權利遭受損害,這也是能夠索要財物的前提條件。若沒有任何權利遭受損害而索要財物的,則明顯不屬于私力救濟的范疇。例如在李某敲詐勒索案中,被告人李某多次在某電玩城內,以不賠償其玩游戲的損失就舉報電玩城內存在賭博機相威脅,向多名被害人勒索人民幣9萬余元。盡管李某辯稱此舉是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但由于李某玩游戲支付的財物系其自愿的支出,李某也沒有任何權利受到損害,因此法院最終仍認定李某構成敲詐勒索罪。②同樣的,借口收取保護費、索要并不存在的債務、收受封口費、保密費等,由于行為人并沒有權利受到侵害,因此根據(jù)其行為手段的不同,則可能構成相應的犯罪。
另外權利受到損害,并不一定要求合法權利受到損害,當權利客體涉及到贓物、毒資、嫖資等物時,只要權利人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損害,也可以阻卻敲詐勒索罪的成立;其次權利義務受到損害并不要求其受到了實際損害,當行為人出現(xiàn)認識錯誤時,也可以就自己的權利進行私力救濟。
實施索要行為與權利受到損害的受損者之間應當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只有當二者為同一人或具有利害關系時,才可能成立私力救濟,而以所謂幫助朋友為名索要財物,則不能成立私力救濟。例如在栗某敲詐勒索案中,栗某以索要工人工資為由,采用威脅、圍堵等方法,索取某建設工地負責任人陳某2.7萬元。③但由于栗某既不是被拖欠工資者本人,也與其無利害關系,因此栗某不構成私力救濟。
在特殊情況下,私力救濟中可能會出現(xiàn)輕微暴力或輕微脅迫,但其暴力程度是遠低于敲詐勒索罪所具有的暴力程度,例如行為人以傷害他人身體作為威脅手段、以侮辱性方式進行毆打、隨意毆打、持兇器進行威脅等,都可以看出該行為明顯超過了輕微暴力的程度,其當然不屬于私力救濟的范疇。
但私力救濟的方式除了應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圍以內之外,還應該符合以下兩個條件:手段方式合法以及手段方式符合權利救濟的范圍。所謂手段方式合法是指行為人進行私力救濟應采取法律所允許的方式,若行為人采取曝光隱私、公布商業(yè)秘密等法律所禁止的方式作為索要財物的手段,則行為人可能構成敲詐勒索罪;反之若行為人以向媒體曝光違法行為、向相關部門舉報、進行訴訟等,由于行為手段合法,則可以阻卻敲詐勒索罪的成立。
而手段方式符合權利救濟范圍是指行為人要求經濟補償或賠償時,應當在權利救濟范圍內索要財物。例如當物權遭受侵害時,物權人可以通過確認物權、返還原物、排除妨害等多種方式尋求權利救濟,但只有當物權人遭受了經濟損失時才可要求賠償損失。若物權人并無經濟損失,卻要求進行經濟賠償,則明顯超過了權利救濟的范圍從而不屬于私力救濟。再比如,由于刑法沒有賦予被害人要求懲罰性賠償?shù)臋嗬?,因此當被害人超出其損失范圍要求賠償時,則可能構成敲詐勒索罪。例如在陳某敲詐勒索案中,陳某的電動車(購買價0.56萬元)被石某等三人盜走后,陳某遂要求石某及石某親屬給付現(xiàn)金1.5萬元,否則報警。④由于陳某要求給付的金額明顯超出其損失,因此陳某不成立私力救濟。
當民事糾紛發(fā)生時,只要適格主體根據(jù)合法事由,采取合法手段要求賠償,即使索要財物數(shù)額巨大,也不能認為其構成敲詐勒索罪。例如消費者要求高額賠償,受害人提出高額的精神損失費等,因其屬于可以進行民事協(xié)商的范疇,因此一般情況下均不應認定為敲詐勒索。
司法實踐中,嫌疑人往往辯稱自己的行為系合法的私力救濟,從而否認其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我們需要從行為人的具體行為表現(xiàn)入手,從而分析其行為性質,真正做到不枉不縱。
[ 注 釋 ]
①本文以下涉及的私力救濟均指狹義上的私力救濟.
②(2014)一中刑終字第3235號刑事裁定書.
③(2015)奉刑初字第504號刑事判決書.
④(2015)惠刑初字第202號刑事判決書.
[1]張明楷.刑法學第四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2]徐昕.論私力救濟[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