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蓉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語文課堂怎樣在“說”、“讀”、“寫”方面下工夫,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用教材教;暢快說;入情讀;自由寫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一路跌跌撞撞,卻一直走不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語文老師一直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一名“護航員”,他們總有這點不放心,那點不敢放手,生怕有所遺漏,生怕學生“不懂”;他們習慣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學生充當配角;他們喜歡在課堂上連續(xù)提問,或是非問,或是選擇問,或是填空問,或是自問自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防止用集體討論來代替?zhèn)€人閱讀。”應該讓學生的思想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得到提升。怎樣讓語文課堂在啟迪學生心智、開發(fā)學生潛能,喚醒學生創(chuàng)造的天性等方面發(fā)揮出重要作用呢?
我想:語文課堂不能在僅僅滿足于“聽”了,更應該在“說”、“讀”、“寫”方面下工夫。
(一)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讓學生暢快地“說”
教師應時刻牢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上課前必須認真閱讀教材,領會編寫意圖,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對教學內(nèi)容再思考。只有教師真正做到“師于古而不拘泥于古,師其意而不師其辭”,也才能抓住“一箭”、“一石”、“一英寸寬”的教學重點,收到“三雕”、“千層浪”“一英里深”的多元效果。教師應努力成為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的那座溝通的橋梁,讓學生能暢快地說。
案例:在指導學生理解、品味《我的老師》課文后:
師:你認為莎利文老師教育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討論)生①:我認為她的教法得當,她讓海倫走出來,認識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生②:我認為成功的關鍵是莎利文老師的循循善誘,她不厭其煩地教海倫認識理解“愛”。生③:耐心細致不怕挫折的精神是老師教育成功的關鍵,她教海倫識字,比如教“水”,她一遍又一遍在海倫的手中寫著,直到侮倫懂得為止。生④:對海倫的愛是她成功的關鍵,她真誠地幫助海倫,想盡辦法教育海倫,當海倫失去信心發(fā)脾氣時,她耐心地引導啟發(fā)她。
師:我也認為教育成功的關鍵是愛,莎利文老師用愛心開啟了海倫封閉的心扉,是莎利文老師用愛心點燃了海倫智慧的火花。
(教師用紅色的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愛心,將板書包圍在里面)
師:愛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請以“愛”為話題,說一句最美的話,長短不限。
生①:愛是大海,它永不枯竭;生②:愛是一條小船,載著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生③:愛是一把火,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生④:愛是一杯茶,溫馨美好;……
學生的思維如脫韁的野馬,縱橫馳騁,說出了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悟,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意識,他們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暢所欲言。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在交流中發(fā)生碰撞,在碰撞中激發(fā)了思想的火花,成為課堂最美的風景。教師成為那一縷“春風”,學生則是飄飛的“柳絮”,這縷春風在帶動“柳絮”飄飛的同時,也帶來了“柳花之香”、“泥土草木的清香”、“美酒的飄香”,怎能不讓置身其間的人們陶醉迷戀呢?教師不僅傳授了知識,發(fā)展了智力、培養(yǎng)了能力,同時“潤物細無聲”地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盤活了教材,實現(xiàn)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二)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讓學生入情地“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有感情朗讀”,“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倍白x”自始至終都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法寶,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那些妙不可言的神韻自然而然地烙進了學生的腦際。它不僅能傳遞情感信息,觸發(fā)情感思維,引起情感共鳴,更能充分發(fā)揮語文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
案例:《小巷深處》是一篇講讀課,體會母愛,理解親情是學習課文的主要目的。朗讀無疑是完成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法,朗讀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常規(guī)的自由讀、小組讀、齊讀以外,還可以老師范讀、配樂朗讀、推薦朗讀、競賽朗讀、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遷移朗讀等等,靈活多變的朗讀形式可以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也可以通過朗讀的聲音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情感的氛圍,使得學生得到情感的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然遷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與父母相處中去,體會到父母的愛。朗讀讓學生既讀進“文本”,又讀出“文本”,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讓學生入情地“讀”可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朗讀和創(chuàng)造性朗讀,通過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構(gòu)建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像畫眉那樣在開滿山花的枝頭上自由地飛翔,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盡情歌唱,不再成為那禁錮在金籠中的小鳥,他們在更廣闊的空間時里自由飛翔。
(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讓學生自由地“寫”
于文正曾說過:“閱讀教學要把‘寫擠進去?!薄皩憽庇兄趯W生豐富詞匯的積累,良好語感的形成,活躍思維的發(fā)展。它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
閱讀教學的“寫”應該精心選擇“寫”的形式,既要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寫”的積極性,又要恰當自然地引導學生的情感性,讓學生能“寫”出所感所想、情真意切,使學生寫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麗風景。
案例:《小巷深處》的教學中,曾設計過這樣一處小練筆:
師:請你反復地朗讀,體會體會。文中:“‘為什么?好長好長時間的沉默,終于,她點了點頭,順手取過她那根不知啥時已從角落里拿出來……竹棒”,她沉默時的內(nèi)心活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英姨的心靈世界,將你讀到的寫下來。
(學生寫,然后交流)生①:含辛茹苦拉扯大了,沒想到卻開始嫌棄家,嫌棄娘了。莉她變了。生②:確實太窮了,我的眼又瞎,孩子在同學面前都抬不起頭,怪不得孩子怕回家。生③:孩子這一去應該會很長時間不回家了,食堂少油,我要給孩子做點吃的?!?/p>
通過“寫”,巧妙地利用了學生的閱讀期待,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也使得學生的情感升華積淀。
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就應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提供給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平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只需要做好一個引領者,掌舵人即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