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 是臨床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 患者多具有咳嗽、氣促、呼吸困難等現象, 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傷害, 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所以在臨床治療上多采取排痰治療, 氣道分泌物的多少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耐受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及時排除氣道分泌物, 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本文對本院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20例進行分組護理觀察, 并對其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 并深入研究和探討對慢阻肺患者采取振動排痰護理的運動耐受性的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20例, 其中男54例, 女66例;年齡65~82歲,平均年齡(75.2±3.3)歲;支氣管哮喘患者36例,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36例, 肺結核患者34例, 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患者14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26例, 女34例;年齡65~81歲, 平均年齡(74.3±2.9)歲;支氣管哮喘患者20例,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9例,肺結核患者16例, 肺心病患者5例。對照組中男28例, 女32例;年齡67~82歲, 平均年齡(76.9±2.7)歲;支氣管哮喘患者16例,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17例, 肺結核患者18例, 肺心病患者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人工排痰及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采取振動排痰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相結合的方式, 具體如下。
1.2.1 采用振動排痰機。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 將振動排痰機的速度調整為10~60 GPS, 將叩擊頭的速度調整為20~30 W/s, 患者采取前傾姿勢, 以保證最大的胸廓容積, 并按照由內而外、由上至下的順序對患者進行振動排痰, 振動排痰的過程中保持叩擊頭在胸部體表慢慢平移叩擊。
1.2.2 護理過程
1.2.2.1 在進行護理前, 護理人員做好健康教育宣傳, 讓患者和家屬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 以增強患者的治療配合度。
1.2.2.2 在使用振動排痰機前, 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好合適的叩擊頭、設置好叩擊速度, 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振動排痰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以減少患者的不安情緒。
1.2.2.3 在使用振動排痰機時, 為患者選擇舒適體位, 在叩擊過程中注意叩擊順序和速度, 避開心臟腸胃等關鍵部位,及時觀測患者的臨床表現。
1.2.2.4 護理人員為患者使用3~5次/d振動排痰機, 10~15 min/次。
1.2.2.5 排痰結束后, 及時清潔口腔。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評分?;颊叩倪\動耐力由6 min步行距離進行評定;生活質量由圣-喬治醫(yī)院呼吸問題調查問卷(SGRQ)_進行評估, 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的6 min步行距離(401.12±69.56)m長于對照組的(355.47±89.21)m,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6 min步行距離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 6 min步行距離(m) 生活質量評分(分)護理前 護理后 運動能力 臨床癥狀 疾病影響觀察組 60 340.23±89.46 401.12±69.56a 10.22±3.48a 24.25±3.24a 10.98±1.13a對照組 60 341.38±84.33 355.47±89.21 16.59±2.98 42.56±4.01 16.92±1.27
在臨床中, 慢阻肺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且致死率高, 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嚴重者可威脅患者生命[2]?;颊咴诨疾∑陂g多出現氣短、咳痰等現象, 為患者排痰即為護理人員的主要工作, 目前, 臨床上多采用氧療的方式進行排痰, 此方法主要是通過增加患者動脈血氧分壓,而降低患者肺動脈壓, 從而達到輔助排痰的目的[3-5]。振動排痰機通過特定的方向和力度叩擊患者的胸背部, 使患者呼吸道上的代謝物加快液化和松動, 以促使痰液排出體外[6-8]。經過分組比較, 作者選取120例慢阻肺患者, 在運動耐力方面, 兩組患者護理后均有所提升, 但是采取振動排痰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相結合的觀察組提升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在生活質量評分方面, 觀察組的各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這充分證明了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介入振動排痰護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運動耐力,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 對患者疾病癥狀的減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 對慢阻肺患者在治療中介入振動排痰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排痰效率, 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受性, 使其減少住院時間, 減輕經濟負擔, 值得在臨床上廣泛的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