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芳
摘 要:案例分析法是以案例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是哲學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案例的選擇與運用關系到哲學教學的成敗,因此,要精心選擇與運用哲學教學案例。
關鍵詞:哲學;教學;案例
案例分析法是以案例為核心的教學方法。由于哲學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的特點,使其適宜運用案例分析法開展教學。在哲學教學中通過案例可以讓學生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經(jīng)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在案例分析法中,案例的選擇與運用關系到哲學教學的成敗,因此,要精心選擇與運用哲學教學案例。
一、案例的選擇
教師要搜集、整理和加工案例,使之切合哲學的某一主題,達到教學目的。選擇什么樣的案例關系到哲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要廣泛搜集案例,即使是同一主題也會有許多案例,因此對諸多案例要進行篩選、去粗取精,適合的才是最好的。選擇的案例要以真實性、典型性、啟發(fā)性、導向性和可推廣性為標準。
1.案例要具有真實性
案例真實才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和真實的事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身邊的人和事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出的問題也能引起共鳴。真實的案例可以把現(xiàn)實生活帶入課堂,讓我們的哲學學習不再是空中樓閣,不再是空洞的說教。因此,案例要選擇真實的、本地的、身邊的好人和好事,通過案例分析滿足學生關注生活、了解社會的現(xiàn)實需要,使學生學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
2.案例要具有典型性
案例的選擇要典型,要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案例可以是具有獨特個性同時又能反映社會本質的典型人物或事件。這些典型人物或事件可以超越時代的局限而具有某種永恒的性質,因而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長效性。選擇案例時要求內(nèi)容要嚴謹,要有針對性,要符合所講的教學主題,要緊扣教學內(nèi)容。
3.案例要具有啟發(fā)性
案例的選擇要能啟發(fā)人的思維,要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的案例要有吸引力,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能鼓勵學生主動地探求事物的本質與規(guī)律,積極地參與問題的解決,形成師生交流與對話的啟發(fā)式教與學。
4.案例要具有導向性
由于哲學屬于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東西,通過哲學學習,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因此,哲學案例的選擇既要符合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又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哲學的引領作用,也唯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才能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fā)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導向性。
5.案例要有可推廣性
案例的選擇要有可推廣性。案例要能豐富和拓展教學內(nèi)容,學生通過學習與研究案例能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哲學的學習是一個由現(xiàn)象到本質、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個別到一般、由個性到共性的過程,因此,選擇的案例要有延伸性、可推廣性,讓學生可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
二、案例的運用
案例的運用體現(xiàn)在通過呈現(xiàn)的案例讓學生在哲學課堂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達到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標。案例的運用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要將精心選擇和準備的案例提供給學生閱讀,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學生了解案例發(fā)生的背景、發(fā)生的過程及結果。
課堂上教師還可通過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對案例進行思考與探索。
其次,教師也要擬出一些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并讓學生根據(jù)相關資料準備好發(fā)言提綱。
2.分析問題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圍繞案例開展分析和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案例分析法成功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交流與討論。
實施時,教師可通過組織分組討論或自主發(fā)言與輪流發(fā)言相結合的方式,激發(fā)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一個或幾個有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依據(jù)一定的理論知識,或做出判斷與分析,或作出評價,或提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意見等,引導學生從個性到共性、從具體的案例到概括總結出抽象的理論,形成自己的思想觀念,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
以菲律賓馬克坦島紀念碑為例,讓學生分析航海家麥哲倫被菲律賓人視為侵略者,拉普拉普會成為菲律賓的民族英雄的原因及理由。學生發(fā)言會有許多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無論觀點對與錯,教師都要積極鼓勵學生去表達、去參與、去主動思考。
3.解決問題
最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與總結,以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一方面,通過教師的點評可以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與鞏固知識要點,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共識。此時,要求教師要有高度的駕馭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能高屋建瓴地指引學生認識事物的立場、角度,學會多角度、多方面認識事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以菲律賓馬克坦島紀念碑為例,教師在收集學生的觀點之后,引導學生認識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的立場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不同。
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使學生的學習得到升華??梢赃M一步挖掘材料提出我們應如何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分析站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上,麥哲倫是一位著名的航海家。這說明只有符合客觀規(guī)律、自覺站在人類利益立場上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教師要運用精心選擇和準備的案例與教學內(nèi)容,將二者緊密結合,讓學生了解事實,學會思考和客觀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案例既能服務于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對象,又能反映出一定的共性或規(guī)律。通過案例教學把晦澀難懂的哲學道理用簡單具體的案例呈現(xiàn)出來,使哲學課堂更富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汪小云.案例教學法,使哲學課堂煥發(fā)活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
[2]路小波.探究案例分析法在唯物辯證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16(9).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