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穎
(鞍山市長大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05)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1],不僅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采用不同護理模式對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不同護理,現(xiàn)敘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心血管內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就診順序將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患者的男女比例為42∶28,最低年齡為42歲,最高年齡為76歲,中位年齡為(62.14±4.25)歲;對照組中患者的男女比例為38∶32,最低年齡為43歲,最高年齡為79歲,中位年齡為(63.64±4.26)歲。組間一般資料差異經統(tǒng)計學檢驗后P>0.05,可做進一步的對比與研究。
1.2 方法: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服務。①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整潔干凈、溫馨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定時開窗通風,保證病房內空氣清晰,適時對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整,放置綠植,粘貼壁畫和裝飾品,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懷,降低了患者的不安感和緊張感,安裝隔離簾,盡可能的保護患者隱私[2]。②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在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期間,需要主動與患者交流,以便掌握患者心理狀況的變化情況,并予以個性化的心理干預措施,耐心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疑問,為患者列舉治療成功病例,穩(wěn)定患者情緒,鼓勵患者與病友變流,消除緊張感和焦慮感,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家屬講解家屬陪伴和支持對穩(wěn)定患者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的重要性,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懷,提高患者對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的依從性和配合度,為臨床治療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③疼痛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就是劇烈胸痛,使患者飽受折磨。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講解疼痛的成因,必要時在醫(yī)師的囑咐下予以鎮(zhèn)痛處理,并對患者的疼痛持續(xù)時間、疼痛程度及間隔頻率進行觀察和記錄[3],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需要立即通知主治醫(yī)師。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調整呼吸方式減輕疼痛感,以及通過聽音樂、聊天等方式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勵。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服務,按照醫(yī)師囑咐完成基礎性治療及護理操作,口頭安慰患者及健康教育等。
1.3 觀察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疼痛評分標準數(shù)字評分法VAS[4-5]對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況及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和統(tǒng)計。同時,調查和整理兩組患者對本次護理干預服務的滿意程度。
1.4 數(shù)據處理: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對本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期間形成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組間差異以P<0.05作為判定標準。
2.1 組間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況及疼痛評分對比:據統(tǒng)計,觀察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的SAS評分、SDS評分及VAS評分分別為(63.33±4.25)分、(64.52±4.21)分和(6.32±1.42)分。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后的SAS評分為(42.14±3.35)分,SDS評分為(44.63±4.25)分,VAS評分為(3.74±0.64)分。對照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的SAS評分、SDS評分及VAS評分分別為(64.52±5.42)分、(63.46±4.53)分和(6.27±1.38)分。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后的SAS評分為(53.25±3.57)分,SDS評分為(52.27±4.16)分,VAS評分為(5.26±0.57)分。
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護理前的心理狀況評分及疼痛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服務后,組間SAS評分、SDS評分及VAS評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2.2 組間護理滿意度對比:據統(tǒng)計,70例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共有38例患者對本次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程度為非常滿意,共有30例患者對本次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程度為較為滿意,共有2例患者對本次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程度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97.14%。對照組的70例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共有30例患者對本次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程度為非常滿意,共有31例患者對本次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程度為較為滿意,共有9例患者對本次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護理滿意程度為不滿意,總滿意度為87.14%。組間護理滿意度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進展快,致死率高的特點,是一種可以造成患者死亡的兇險疾病[6],患者往往因對疾病認知的不足,疾病癥狀的加重而喪失信心,放棄治療,是其產生負性情緒,依從性差,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7]。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服務,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服務。結合所得結果,前者護理干預后SAS評分、SDS評分及VAS評分較比后者明顯偏低,前者護理總滿意度97.14%較比后者護理總滿意度87.14%明顯偏高,組間差異經檢驗后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以上數(shù)據,我們不難看出,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相比,人性化護理干預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所取得的效果更具有優(yōu)越性。
綜上所述,人性化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效調節(jié)和改善了患者急性期的焦慮、抑郁情緒,減輕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fā)生,值得予以更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
[1] 勞小平.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4,27(10):221.
[2] 陳娟.心理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52):224.
[3] 劉玉英.全程優(yōu)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健康度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6,10(2):145.
[4] 尹自清.淺析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17):114.
[5] 劉訓娜.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的可行性研究[J].心理醫(yī)生,2016,22(9):166-167.
[6] 鄭麗如.人性化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32):237-238.
[7] 張秀英.優(yōu)質護理對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情緒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9):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