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崢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遼寧 朝陽 122000)
現階段,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工業(yè)及交通運輸業(yè)得到快速發(fā)展,促使創(chuàng)傷患者越來越多。部分創(chuàng)傷患者伴有休克癥狀,有著較高的傷殘率、病死率,需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干預[1]。而臨床上治療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的關鍵是采取積極措施,縮短搶救時間,提升急救時效性。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服務模式,急診綠色通道強調自患者接診到手術搶救的過程中,不實施以往送往病房做好手術準備再安排手術的方式,而是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實現各科室一體化,縮短手術準備時間,可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時間,促使手術搶救效果得到提升[2]。本研究以104例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急診綠色通道手術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的一般資料,將其按照是否運行急診綠色通道,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2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8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8.9±5.6)歲;致傷原因:45例為車禍外傷,3例為高處墜落傷,1例為刀刺傷,3例為其他;12例為胸腹聯合傷,11例為血管損傷,10例為多發(fā)傷,9例為多處骨折,5例為顱腦傷,5例為其他。對照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7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8.8±5.5)歲;致傷原因:44例為車禍外傷,4例為高處墜落傷,2例為刀刺傷,2例為其他;13例為胸腹聯合傷,10例為血管損傷,10例為多發(fā)傷,8例為多處骨折,6例為顱腦傷,5例為其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準備,主要是完成常規(guī)檢查后,送至病房,安排手術時間,做好手術準備等。研究組則實施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內容包括:
1.2.1 創(chuàng)建綠色通道:ā在各相關科室設立綠色通道手術專用電話,如急診科、檢驗科、功能科、血庫、手術室等。ā完善綠色通道流程,實施首診負責制。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接診后,接診醫(yī)師迅速明確患者病情,根據需要開通綠色通道;及時通知手術室,做好手術準備;電話通知相應科室醫(yī)師,使其快速集合,確保相關科室醫(yī)師10 min內全部到達;急診科護士快速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并護送到手術室。
1.2.2 手術室綠色通道:①快速術前準備:手術室護理人員接到通知后,及時按照患者具體情況,做好手術器械及物品準備,并備好急救藥物,特別是糾正休克的藥物;②快速急救:患者送至手術室后,指導其保持平臥位,麻醉醫(yī)師及時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并做好吸氧處理,創(chuàng)建心電監(jiān)護,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觀察。③術中配合:巡回護士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確保患者輸液輸血通路處于通暢狀態(tài);器械護士協(xié)助醫(yī)師完成器械傳遞,以便順利完成手術。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搶救情況,包括搶救成功、搶救失敗。②觀察兩組患者急診準備時間,包括術前準備時間、急診到手術室時間、入手術室到開始手術時間。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用χ2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以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急診搶救成功率對比:研究組52例患者中,51例搶救成功,1例搶救失敗,急診搶救成功率為98.1%(51/52)。對照組52例患者中,41例搶救成功,11例搶救失敗,急診搶救成功率為78.8%(41/52)。兩組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急診準備時間對比:研究組術前準備時間、急診到手術室時間、入手術室到開始手術時間分別為(8.1±4.2)min、(5.2±1.2)min、(18.0±8.8)min,對照組則為(15.6±8.5)min、(8.3±1.6)min、(30.3±10.3)min,差異顯著(P<0.05)。
急診綠色通道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危急重癥患者的服務模式,能確保危急重癥患者得到快速的手術救治,提升搶救成功率。具體來說,急診綠色通道能經由專用電話及完善的服務流程,促使各科室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為患者提供一條龍服務,克服以往先送至各科室檢查處理的弊端,大大縮短接診到入手術室救治時間,可提升搶救成功率[3]。有研究認為,降低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致殘率,成功挽救其生命的“黃金時間”為傷后1 h,在該時間內采取積極院內急救手術,是提升搶救效果的關鍵[4]。而創(chuàng)建急診綠色通道,能有效促使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在傷后1 h內到達手術室,并得到系統(tǒng)、完善的手術治療,提升搶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本研究中,研究組、對照組急診搶救成功率分別為98.1%、78.8%(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5]。由此可知,在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急診綠色通道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提升搶救成功率。
急診綠色通道的實施,還能對創(chuàng)傷休克手術相關涉及科室的工作職責及任務進行明確,促使急救工作順利進行。此外,還能對手術搶救過程進行準確、完整、及時記錄,便于保證醫(yī)療安全,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急診綠色通道的實施,還有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搶救應急能力,促使其不斷完善業(yè)務水平及護理技能,在處理復雜傷情時做到臨危不懼,井然有序配合麻醉醫(yī)師與手術醫(yī)師完成手術,提升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的手術搶救成功率。開通急診綠色通道后,還可以優(yōu)先實施相關檢查、化驗、治療、手術等,確保相關部門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診治檢查工作,從而縮短患者術前準備時間,便于進入手術后直接手術,為患者急救贏得黃金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前準備時間、急診到手術室時間、入手術室到開始手術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結果相符[6]。由此可知,在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急診綠色通道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能縮短手術準備時間,有利于改善救治效果。
綜上所述,在創(chuàng)傷休克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用急診綠色通道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能縮短手術準備時間,提升急診搶救成功率,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 廖玉峰.急診綠色通道手術對創(chuàng)傷休克病人的影響研究[J].數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28(5):689-690.
[2] 曾登芬,李希西,程麗霞,等.急救綠色通道模式下204例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救治[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2,14(2):108-110.
[3] 鄭君俠.急診創(chuàng)傷手術面臨的問題和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20):3420-3422.
[4] 羅珊.急診綠色通道救治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的護理措施[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14,2(5):260-262.
[5] 李振榮,何春紅,趙文娟.影響手術室綠色通道通暢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右江醫(yī)學,2010,38(6):774-775.
[6] 劉艷玲.創(chuàng)傷性休克68例急診護理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9):11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