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yī)院口腔科,遼寧 朝陽 122100)
口腔頜面組織缺損通常發(fā)生于頜面部創(chuàng)傷或者口腔頜面部腫瘤切除手術之后,缺損的面積大小不一,但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非常大,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對缺損進行修復是改善患者預后與生理功能的重要手段[1]。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顯微外科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針對口腔頜面組織缺損患者采用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治療的方法在臨床中得到較大的推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本文就我院36例口腔頜面組織缺損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的效果,現(xiàn)總結方法和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口腔頜面組織缺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17例;年齡最小的為18歲、最大的為76歲,平均為(35.26±5.37)歲;口腔頜面部缺損的部位在舌口底的有3例、下頜骨缺損5例、面頰腭部缺損患者11例、其他部位缺損患者7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游離組織瓣抑制修復治療,手術治療前對患者的病史與一般資料進行詳細的調查,通過影像學檢查了解缺損狀況、受區(qū)血管狀況等[2]。手術前進行Allen試驗,標記頭靜脈以及橈靜脈的走行,以二者的重點線作為中央線對皮瓣進行設計。手術過程中使用止血帶后常規(guī)將組織瓣翻起,根據(jù)需要解剖皮瓣的血管長度選擇靜脈,對分支進行結扎,等待受區(qū)的血管制備完成之后進行斷蒂處理,對位縫合皮瓣進行覆蓋。顯微鏡下對動脈和靜脈進行縫合,其中使用前臂皮瓣的患者18例、腓骨復合組織瓣患者12例、股前外側皮瓣患者6例。
1.3 評價指標。療效評價:成功的判斷標準:移植之后的皮瓣未發(fā)生壞死,色澤和血運狀況正常;反之則判定為失敗。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6.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統(tǒng)計學分析時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代表差異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手術后對患者進行隨訪,前臂皮瓣修復的18例患者中評價為治療成功的有17例(94.44%)、腓骨復合組織瓣修復治療的12例患者中成功的有11例(91.67%)、股前外側皮瓣6例患者中治療成功的有6例(100.0%),36例患者整體修復成功率為94.44%。36例患者手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有6例,占總人數(shù)的16.67%,其中供區(qū)感染患者3例、受區(qū)感染患者3例,針對感染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局部換藥處理。手術后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觀察,面部功能以及外形均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能夠經(jīng)口進食,外形恢復狀況良好。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能量創(chuàng)傷和腫瘤對人們健康的威脅越來越大,口腔頜面部損傷的患者人數(shù)逐漸增加,由于影響到患者的語言功能、進食以及呼吸,生活質量下降明顯[3]。針對這樣的情況,對口腔頜面組織缺損患者給予科學的治療手段,完善手術治療流程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措施。游離皮瓣移植修復在口腔頜面組織缺損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療效與安全性均較高。尤其是顯微外科技術以及頭頸重建外科技術發(fā)展速度較高,在創(chuàng)傷或者口腔面部腫瘤術后缺損治療中游離組織瓣修復手術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有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游離組織瓣移植在口腔頜面部缺損修復中的治療成功率在91.5%~99.2%[4],且安全性也得到廣泛的證實。有學者指出,口腔頜面組織缺損嚴重的情況下需要分不同的階段開展治療,第一個階段主要是維持患者的生命體征與全身健康裝量,恢復上下頜關系,并最大限度的位置面部軟組織外形,在這一基礎上制定下一步的計劃,也就是修復與重建階段,針對軟硬組織缺損使用組織瓣移植或者植骨的方式進行干預,恢復正常的組織結構[5-6];最后的階段是進行局部美容以及義齒修復等。
本文中,對36例口腔頜面組織缺損的患者給予游離組織瓣修復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總的修復成功率為94.44%,并發(fā)癥較少且通過有效治療能夠較好的控制,獲得較高的臨床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游離組織瓣進行修復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握手術禁忌證,必須保證患者的全身狀況能夠耐受手術治療、頜骨發(fā)生大范圍或者階段性的缺損且局部皮膚修復無法實施、軟組織瘢痕對頜面組織功能產生較大的影響等[7]。目前最為常用的組織瓣是前臂皮瓣與腓骨瓣,前者的應用非常廣泛,優(yōu)點在于血管吻合的難度較低、直徑較大、制備較為簡單,口內組織修復非常適用[8]。加上皮瓣組織質地較好,能夠與受區(qū)感覺神經(jīng)吻合,促進功能的恢復。腓骨瓣的優(yōu)勢與前臂皮瓣相似,且能夠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當結合患者的病情與臨床經(jīng)驗合理選擇具體的供區(qū),從而提高手術療效。
[1] 劉曙光,艾偉健,欒修文,等.血管化游離組織瓣移植在口腔頜面部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11(15):2742-2744.
[2] 吳立萌,蔣燦華,陳潔,等.口腔頜面部游離組織瓣移植受區(qū)血管制備困難時的處理[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6,39(2):114-118.
[3] 張晨,王笑茹,霍峰,等.口腔頜面部腫瘤切除后缺損的即刻修復與重建163例臨床分析[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1,28(1):30-31.
[4] 甕潔,林泉,汪菲,等.大腿肌皮瓣移植整形修復頜面部復雜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4,23(10):793-795.
[5] 鄭維銀,羊書勇,張定濤,等.腹直肌皮瓣在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組織缺損重建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2,22(3):283-284.
[6] 裘罡,李陽,郭麗盟,等.腓骨肌皮瓣加種植體植入對頜面部軟硬組織缺損的功能重建[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2,28(7):676-678.
[7] 葉國鳳,邵麗紅,孫紅燕,等.45例口腔頜面部游離組織瓣移植術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352-1355.
[8] 王朝暉,陳錦,李春華,等.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頭頸部腫瘤術后組織缺損的臨床分析[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13,19(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