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摘 要】目的:研究在小兒猩紅熱中采取整體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依據(jù)雙盲法將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診治的66例小兒猩紅熱患兒實施平均分組,每組收入33例患兒,將常規(guī)護理干預收入?yún)⒄战M,將整體護理干預收入試驗組,比較且計算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情況。結果:試驗組小兒猩紅熱患兒家屬臨床滿意度合計值高于參照組,退熱用時、全身癥狀消退用時、皮疹消退用時短于參照組,P<0.05,統(tǒng)計學存在組間計算意義。結論:將整體護理干預應用在小兒猩紅中有利于縮短退熱時間,可顯著改善臨床癥狀。
【關鍵詞】整體護理;小兒猩紅熱;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9--01
猩紅熱屬于常見的臨床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在學齡兒童中比較高發(fā),是由于空氣飛沫傳播導致的疾病。本文報道且評價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66例小兒猩紅熱患兒中應用整體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對象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66例小兒猩紅熱患兒,將雙盲法作為分組依據(jù),參照組入組33例患兒,男性和女性比是16:17,年齡范圍處于1至12歲之間,中位年齡(6.55±0.98)歲;試驗組入組33例患兒,男性和女性比是17:16,年齡范圍處于2至13歲之間,中位年齡(6.22±1.01)歲。對兩組涉及的基礎資料進行計算且對比,P>0.05,統(tǒng)計學不存在計算意義。
納入標準:入組患兒均滿足《傳染病學》給出的臨床判斷標準,均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現(xiàn)象,高出皮面,存在點狀紅色皮疹,有癢感,經(jīng)咽拭子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得到確診的患兒,且患兒與家屬對同意書內(nèi)容同意且簽字。
排除標準:不配合治療、智力障礙等患兒。
1.2 方法
參照組開展本院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實驗組開展本院的整體護理干預,(1)傳染預防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予以患兒隔離監(jiān)護處理至癥狀完全消失,且給予患兒3次咽拭子檢查顯示陰性,此時可將隔離解除。醫(yī)護人員定期消毒病房,以含氯消毒液對于病房物品進行清潔,且煮沸消毒處理小兒的玩具和餐具,確保醫(yī)療器械(如溫度計)專人專用。(2)皮膚護理干預?;純喊l(fā)病出疹時需要護理人員保持其皮膚的干燥清潔,不可通過刺激性液體(酒精、肥皂水)對皮膚進行擦拭,如存在嚴重的皮膚瘙癢現(xiàn)象,需外涂爐甘石洗劑,在患兒出疹且脫皮時不讓其用手撕剝,此時需護士以消毒的剪刀進行修剪,如果皮膚發(fā)生破潰,可小面積擦涂5%碘伏,以棉質消毒敷料進行合理包扎,預防感染。(3)發(fā)熱護理干預。發(fā)熱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對患兒體溫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以物理降溫(溫水拍拭、冷毛巾冷敷)方法進行處理,不可進行酒精或者冷水擦浴,予以患兒醫(yī)囑下的退熱藥物治療,維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保持適合的溫度和濕度。(4)減輕疼痛的護理干預。維持患兒口腔的清潔,讓患兒用餐后以淡鹽水進行漱口,且需要早晚進行科學的刷牙,予以患者易消化且有營養(yǎng)的食物,保證足夠休息,采取分散注意力方法緩解其疼痛。(5)健康教育。詳細告知患兒家屬疾病知識,如傳播方式和臨床表現(xiàn),強化衛(wèi)生宣傳,注重患兒個人衛(wèi)生,及時晾曬被褥。
1.3 觀察指標
關注對比兩組患兒臨床滿意度合計值、退熱用時、全身癥狀消退用時、皮疹消退用時。以本院自制統(tǒng)計物件分析兩組滿意,滿意為超過90分,不滿意為低于60分,一般滿意為60至90分。滿意度為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涉及的數(shù)據(jù)資料輸入到SPSS19.0 軟件中處理,以率(%)的形式闡述臨床滿意度合計值,采取X2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形式表示闡述退熱用時、全身癥狀消退用時、皮疹消退用時,采取t檢驗,P<0.05,統(tǒng)計學存在組間計算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且分析兩組患兒臨床滿意度合計值
試驗組不滿意0例、一般滿意10例、滿意23例,臨床滿意度合計值100%;參照組不滿意6例、一般滿意14例、滿意23例,臨床滿意度合計值81.81%,卡方為6.600,P=0.0101<0.05,統(tǒng)計學組間計算意義存在。
2.2 對比且分析兩組患兒退熱用時、全身癥狀消退用時、皮疹消退用時
試驗組退熱用時、全身癥狀消退用時、皮疹消退用時對比參照組,P<0.05,統(tǒng)計學存在組間計算意義。
3 討論
猩紅熱實際上是因發(fā)生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導致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中醫(yī)研究將其納入爛喉痧的范疇[1-2],存在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咽峽炎、發(fā)熱、疹退后脫屑明顯等臨床特征。部分患病后因變態(tài)反應導致發(fā)生心腎以及關節(jié)的損害,高發(fā)季節(jié)為冬春季,在小兒中比較常見[3-5]。
此文數(shù)據(jù)顯示,試驗組小兒猩紅熱患兒退熱用時、全身癥狀消退用時、皮疹消退用時、臨床滿意度合計值與參照組對比,P<0.05,統(tǒng)計學存在組間計算意義。證實,整體護理應用之后有利于縮短全身癥狀消退時間、發(fā)熱時間以及皮疹消退時間,對于提升滿意具有顯著意義。
綜合以上結論,將整體護理干預應用在小兒猩紅熱患兒中對比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護理效果更具優(yōu)勢。
參考文獻
孔德川,陳健,王曄,等.2005-2015年上海市猩紅熱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疾病監(jiān)測,2017,32(5):394-398.
趙夢嬌,于秋燕,隋慶梅,等. 2006-2015年濟南市猩紅熱流行特征和趨勢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6, 43(20).
姜秀麗.談小學生猩紅熱臨床觀察與護理[J].民營科技,2017(9):232-232.
張琳.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對提高猩紅熱患兒家長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的影響[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16,14(5):597-598.
趙夢嬌, 于秋燕, 隋慶梅,等. 2006-2015年濟南市猩紅熱流行特征和趨勢分析[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6, 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