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目的:探討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行宮腔鏡的臨床療效。方法:調取2018年4月至9月我科室的62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資料,依次行B超(對照組)與宮腔鏡(觀察組)檢查;以病理結果為參照,評估2組檢查符合率。結果:病理檢測子宮內膜炎、子宮胚胎物殘留、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各1例、2例、28例、31例;2組相較而言,觀察組診斷符合率較優(yōu)(88.71%vs.69.35%)(P<0.05)。結論: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行宮腔鏡檢查,可以有效確診病因,診斷精準性較高,因此能夠大力實踐與推行。
【關鍵詞】宮腔鏡;B超;異常子宮出血;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11-03--01
前言
在婦科臨床中異常子宮出血較為多發(fā),月經周期紊亂、出血量異?;蚪^經后出血為此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當下社會經濟與醫(yī)療技術日益增進,對其疾病的診斷多應用宮腔鏡,較傳統(tǒng)B超而言,其診斷符合率臨床價值更高。為進一步探討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行宮腔鏡檢查臨床價值,調取2018年4月至9月我科室的62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調取2018年4月至9月我科室的62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資料,年齡26~49歲,平均年齡(35.18±4.25)歲,均為已婚婦女;異常子宮出血13~35天,平均(22.52±3.83)天。比較所有患者臨床個人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1]。
1.1.1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接受到病理學的確診;②26歲≧年齡≦49歲的異常子宮出血女性;③無宮腔鏡禁忌或體質耐受患者;④診治檔案資料齊全且存檔;⑤積極配合且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
1.1.2排除標準
①使用激素類藥物或子宮占位性病變者;②存在節(jié)育器、盆腔急性炎患者;③準備妊娠、妊娠、哺乳期的婦女;④有腎肺、免疫性、血液等疾病患者;⑤精神障礙或智力問題患者。⑥當前正在參與或近期已經參與過其他治療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全部對象依次行B超、宮腔鏡、病理檢查。其中將病理檢查結果作為臨床“金標準”,B超檢查結果設為對照組,宮腔鏡檢查結果設為觀察組。
1.2.1 對照組
患者保持仰臥位,行B超檢查,采取B超掃描患者盆腔,切位主以斜切、橫切與縱切為主,將檢查結果加以記錄。
1.2.2 觀察組
告知患者檢查前4~6h禁飲禁食,于術前15分鐘靜脈注射間苯三酚注射液80mg松弛宮頸。膀胱排空后保持截石位姿勢,對宮頸管與宮頸口依次施以消毒與擴張術,以5%葡萄糖注射夜為灌流液保持膨宮狀態(tài),一般入水壓力設定為80mmHg≦壓力≦100mmHg,流速200~400ml/min。置入宮腔鏡依據實況適當調整壓力[2]。
由宮腔底部起對患者宮腔、宮頸管加以檢查,重點查看患者宮腔形態(tài),宮腔顏色,內膜厚度,是否有贅生物以及宮頸管形態(tài),是否有贅生物等,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預防感染,于手術當日及術后24h應用。同時告知患者一旦出現(xiàn)腹痛或陰道出血增多要立即就診[3]。
1.2.3 常規(guī)病理檢查
鏡檢完成后,以子宮內膜異常部位、宮腔贅生物為樣本進行活檢。
1.3 療效標準
以常規(guī)病理檢查作“金標準”,評估2組檢查符合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取SPSS19.0軟件加以評估,以(%)代表計數資料,檢驗采取x2。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理檢測結果狀況(n)
經病理檢測所有患者中子宮內膜炎、子宮胚胎物殘留、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各1例、2例、28例、31例,見表1。
2.2 2種檢測方式符合率對比(n/%)
對照組、觀察組符合占比分別為69.35%(43例)、88.71%(55例),2組相較而言,觀察組診斷結果較優(yōu)(P<0.05),見表2。
3 討論
對于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而言,及時、精確診斷與處理至關重要。一旦病情延誤會導致病況進一步惡化,對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產生多重危害。傳統(tǒng)治療上均采用B超檢查方式,隨后以B超檢查結果為依據,對患者加以經驗性用藥,這種方式可能會造成患者病情延誤,不僅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還會對患者身心造成嚴重損害[4]。
近年來,獨具微創(chuàng)技術性質的宮腔鏡被推及至異常子宮檢查領域中,其本質是一種纖維光源內窺鏡,通過直視可以詳細地觀察患者病變部位,同時還可以圖像的形式顯示病變部位,以其檢查結果作為實證對病變部位加以合理、科學診斷,較傳統(tǒng)B超檢查而言,臨床診斷會更為精準。
在本文研究中,病理檢測子宮內膜炎、子宮胚胎物殘留、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各1例、2例、28例、31例,其中觀察組診斷符合率較優(yōu)(88.71%vs.69.35%)(P<0.05),這說明,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采取宮腔鏡方式,與作為“金標準”的常規(guī)病理確診符合率較高,進一步證實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應用宮腔鏡方式的當代臨床價值[5]。
綜上所述,對異常子宮出血患者應用宮腔鏡,操作便捷,可以有效確診病因,診斷精準性較高,因此能夠大力實踐與推行。
參考文獻
劉現(xiàn)紅.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5:117-118.
牟紅梅.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10:60-61.
王瑩,徐彩臨,曹艷花,陳穎.宮腔鏡技術在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5,2103:415-417+420.
孫養(yǎng)玲.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患者診斷和治療的臨床價值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1:7957+7959.
厲霞玲,劉德佩,張月存,冷麗麗.宮腔鏡在異常子宮出血診治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30: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