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琦 劉凱君 潘珂
摘要: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地不斷深化和完善,舞蹈藝術教育逐漸進入小學課程,并逐步在一線城市成為普及教育。但目前各小學舞蹈課程所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齊,且缺乏相應的評價方法與手段,進而小學生舞蹈教材評價體系的建立成為當下急需關注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通過透徹剖析小學舞蹈教材評價的核心要素,對其評價體系的建構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小學舞蹈教材 評價 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2-0152-02
一、小學生校內舞蹈教材使用現狀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教育飛速發(fā)展,在強調教育強國建設,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雙發(fā)展”的背景下,舞蹈課程逐漸滲入義務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尤其在一線城市,其舞蹈課程已成為普及型藝術教育課程。但與此同時,作為課堂三大基本要素之一的教材,它的建設卻遠遠落后于教學實踐的步伐。
當前關于青少兒舞蹈教育教材的市場備受關注,目前學校開設舞蹈課程教材的使用情況大致分為三類:考級類教材、自行組織教學內容以及自編校本教材,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小學生舞蹈教材。
二、教材評價原則
為了使小學舞蹈教材評價的工作規(guī)范性的進行,我們在建立小學舞蹈教材評價體系時應遵從以下三項原則:第一,規(guī)范性,即在進行評價中應符合教育教學的一般性規(guī)律,遵循教育評價的客觀規(guī)律;第二,特色性,即小學生舞蹈教材的評價體系應體現出基礎教育的特色,貼合小學教育實際情況建構出的評價體系;第三,可行性,即評價工作實施的可操作性,評價指標的可測量性,評價結果的可接受性。
三、校內教材評價的核心要素
(一)教材內容
教材的內容作為小學生舞蹈教材評價的核心要素應具備以下核心特征:首先需立足于舞蹈本體藝術。當下諸多舞蹈教材以學生的藝術體驗為主,僅僅只注重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而教學內容實則缺乏一定的藝術審美性,更像是一種藝術活動課程,為此作為小學生舞蹈教材評價要素之一的“內容”,必須充分尊重舞蹈藝術的審美性,立足于舞蹈本體,在樂趣性與藝術性中均衡發(fā)展,并非有所偏激。如教材中的組合講解應包含組合動作、組合音樂、組合情感的講解,按照音樂旋律和節(jié)奏特點對主題動作和情緒變化進行解構,讓教師和學生在清晰動作要領的基礎之上,加深對音樂的認知,從而提升肢體的表現力以及對舞蹈藝術的理解。其次教學內容具有啟發(fā)性。小學生具有強大的內在潛能,因此通過組合動作的啟發(fā)、音樂認知的啟發(fā)、情感表達的啟發(fā),提升學生們對舞蹈學科知識進行延伸拓展的主動性,是促進學生把現有知識轉化為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在學習完舞蹈組合后引導學生自己編排小組合或是舞蹈片段,就是完成了一次啟發(fā)。最后應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如在課程中滲入英語歌謠、繪畫涂鴉等,將舞蹈藝術與語言學習、繪畫藝術完美地融為一體。
(二)結構層次
小學生舞蹈教材的結構應在遵循舞蹈藝術學科知識內在邏輯的前提下,以學生的興趣需要、學習需要、情感需要、能力需要為核心,即以學生為本,逐步延展教材內容,在知識傳遞與趣味培養(yǎng)之間找到平衡點,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因此小學生舞蹈教材從結構來看應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和“模塊化”特征。
其“綜合性”主要包括一下三點:第一教學目標的綜合性,即教學目標的設定在強調針對性、局部性的同時注重訓練的目的的整體意識,以此避免教學目標的單一性。第二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即舞蹈學科知識各要素的綜合體現,各類知識融入舞蹈教學之中,在跨學科的交互性中做到潤物細無聲之效,課堂學習內容與課外學習內容的互通性,讓學生能在課堂訓練和課后復習等過程中全面提升舞蹈學習的效果。第三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性,即教材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每一單元的課程從新課導入到新課學習到鞏固復習再到完成家庭作業(yè)以及課堂回課,為教師提供多種教學手段及方式,形成系統(tǒng)化、特色化的舞蹈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其“模塊化”主要指教材的呈現方式呈“模塊式”而并非僅僅拘泥于以往教材單一的文字陳述方式,因此無論從“文體方面”還是“表達形式”上都應該融入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認知特點和審美喜好,注重舞蹈藝術的本體,不忽視知識的延展性。一方面“化整為零”,把教材中的每一個課程內容分解成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成為系統(tǒng)因子,符合當今舞蹈美育課程的需要且適應于教師舞蹈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聚零為整”在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中,教材中的各個模塊可以依據教學對象能力水平、情感喜好的差異性進行靈活的組合,從而真正意義上做到因材施教。
四、評價指標
結合我國現有較為完整的教材評價指標體系和小學生舞蹈課程的特殊性建立出一套適合小學生校內舞蹈教材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五、結語
小學校內舞蹈教材評價體系的建立是一項復雜的綜合事件,此次對教材評價體系的探索,是有效推動小學舞蹈課程走向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必要進程。對于評價體系的設立,還需進一步在實際舞蹈教學中進行試驗,以此來檢測它的合理性,在教材評價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教材編寫者與使用者的實際性特點。本文通過對小學舞蹈教材評價初步的探索,希望能夠推進舞蹈評價體系的完善與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