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最早提出話語分析理論是在1952年,是出自于一位美國的語言學家。話語分析理論的提出引來世界上諸多語言學家的“圍觀”和研究。于是在1977年,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被推出。語言學家以往在對語言的探究問題上主要集中在用詞、語法以及語言背景上。而在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下,語言學家們開始注重由感官器官關聯(lián)出的話語效果因素,如色彩、圖像、音色、動畫等。這些因素影射到語言教學上就是一個促進學生全方位地掌握一門語言技巧的過程。近些年來,針對于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類型的探討學說有很多,但是特別針對于茶文化英語教學的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應用類的探討相對較少。茶文化英語教學是立足于民族文化傳播和語言輸出為教學方向的英語教學類別。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對茶文化英語教學資源的啟示意義不僅僅在于對教學硬件設備的改革上,還在于教學內(nèi)容的整改上。相信在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的啟發(fā)下,我國茶文化英語教學可以更順利地完成教學升級。
對于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的概念,本文將從字面含義和舉例分析這兩個方面來闡述?!岸嗄B(tài)話語理論”中的“話語”即是語言;“模態(tài)”在語言中引申為媒介的意思。因此,“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是針對于語言經(jīng)由多種媒介作用而產(chǎn)生的表達效果的觀點總結。據(jù)相關語言專家提出,人對于語言的接收往往不會僅僅只動用一種媒介。比如,當一個外國人在同你交談時,這個外國人的手勢、聲音、語調(diào)、表情甚至是神態(tài)都是作為你接收信息的媒介,這個時候你動用的感官至少有視覺和聽覺這兩種,這就是普遍存在的一種多模態(tài)話語的情景。在這里,也有專家把“模態(tài)”直接定義為是人們通過自己的五大感官同外界互動的一種模式狀態(tài)。因此,只動用了一種感官的叫做單模態(tài),兩種及以上的叫做多模態(tài)。在這里我們可以借用“早教機”這個電子產(chǎn)品來說明。一般的早教機就是一部利用智能語音與小朋友互動從而幫助小朋友學習知識的工具。早教機中配有圖片、聲音和動畫,動畫負責播放內(nèi)容,語音充當“教師”的職能負責提問、判斷和解答。比如一段短片過后,語音會問:“小鴨子在哪里?”小朋友根據(jù)問題在圖片中找答案即可。這就是典型的利用多模態(tài)話語來輔助教學的案例。在這個案例中,小朋友一般被調(diào)動的感官有視覺、聽覺和觸覺。
事實證明,被調(diào)動的感官越多,人對于事物的認識會更加深刻,這也正好可以回答為什么總是存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偏差問題。比如,一個從沒有看過海的人在看到大海的視頻或者圖片的時候,對海產(chǎn)生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而當這個人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的真面目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可能會有些許失望。這主要是因為,當他只是看到圖片或者視頻的時候,他最多只動用了視覺、聽覺這兩種感覺,對大海的印象只是由這兩種感官綜合形成的。而當他真正去到海邊時,海邊的空氣、海水的溫度、海灘的質地以及海風等等幾乎調(diào)動了所有的感官神經(jīng)。而只有親身感受的大海才會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則關于看海的例子其實質就是在闡明相對而言模態(tài)越多樣認識就越深刻這個道理。因此,對于茶文化英語教學而言,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的意義就在于利用非語言因素來輔助教學,利用感官與外部環(huán)境的互動來最大限度地增進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下,很多高校都開始構建媒體課堂教學一體化的平臺。然而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真正做到像西方部分學校一樣全媒體教學還需要一定的努力。另外,我國茶文化英語教學作為一門集文化語言于一體的課程教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依賴性比其他學科要更大一些。比如,在學生的英語基礎還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茶文化英語教學仍然需要以文章為切入點來進行單詞、語法以及文化的延展授教。如果真正實施多媒體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網(wǎng)絡媒體系統(tǒng)無法完全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基礎,這對于教學成果來說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因此,在茶文化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多媒體的投入和利用率并不高。而這樣的現(xiàn)狀并不是因為學校對于多媒體在教學的應用缺乏積極性,而是因為我國目前的多媒體技術與茶文化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能很好地融合,因此,在學生的茶文化英語基礎一定的條件下,改變多媒體投入和利用的模式和方法是扭轉現(xiàn)狀的關鍵。
教學資源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大到學校環(huán)境、教室環(huán)境、學校活動等,小到教材內(nèi)容、教師的資質等都屬于教學資源的范疇。茶文化英語是一門主要以茶文化為英語輸出內(nèi)容,且以文化和語言為教學目的的一門學科。然而在學校提供的教學資源方面卻鮮少有專門針對于茶文化的。茶文化被引薦到英語教學中,一方面是因為英語教學肩負著文化教學的責任;另一方面是因為茶文化是被全世界廣泛認可的一種文化,不止是中國,像日本、英國等國家也有自身非常深厚的茶文化內(nèi)涵;另外,茶文化與哲學、宗教等都有融合,有很多思想精髓是非常值得學生學習和借鑒的。但是在茶文化英語教學中,能作為茶文化資源的主要集中在教材的內(nèi)容上,而教材卻并不是唯一的英語學習資源。很多教師善于利用將英語學習與詩詞朗誦、話劇表演、歌舞演出等藝術類的結合,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英語,但是同時忽視了將茶文化元素也融入到這些藝術資源中,這讓茶文化在英語教學融入中的意義大打折扣。
這則建議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需要茶文化英語教學有一整套系統(tǒng)課程設計在多媒體平臺上。其中,最簡單的課程設計當屬PPT,再有難度一點是視頻設計,再往后是互動軟件等等。在這個前提條件下,學生可以開始嘗試拋開書本,以上述這些多媒體課件為學習的藍本來展開茶文化英語學習。而這就是創(chuàng)造多模態(tài)話語教學氛圍的前提。打一個比方:過去學生學習茶文化英語,主要是跟著教師對于教材文章的逐字逐句解析,然后對單子、句式展開理解和記憶。在多模態(tài)話語教學氛圍下,這些教材中的文章將變?yōu)槠聊恢械囊曨l,學生可以帶著某一個或者某幾個茶文化問題去觀看茶文化相關視頻,而每一個重點將變?yōu)檫@個視頻中的每一個引子或者謎團,要解開謎團就需要仔細去理解這個視頻。當然,這一定是關于茶文化的英語視頻。這個視頻對于每一個重點都會顯示解析以幫助學生記憶。這是一種典型的利用多模態(tài)話語創(chuàng)造的教學氛圍,因為視頻中人物的手勢、表情、動作、語調(diào)、畫面的顏色、氣氛等都將與學生的視覺、聽覺所連接,從而綜合作用于學生的記憶中,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多模態(tài)理論對于茶文化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多元化的要求。對于教學資源建設而言,教師作為其師資建設的一部分,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yè)勝任能力也是提高教學資源質量的一種表現(xiàn)。比如,在多模態(tài)理論下,教師不僅需要具備熟練操作多媒體的能力,還需要利用多媒體開發(fā)教學課件的能力。由于多模態(tài)理論的核心是建立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的感官之間的多方位、高密度的連接,因此豐富的情境教學模式是在多模態(tài)理論下茶文化英語教學的關鍵。而豐富的情景教學模式依賴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方式,這在無形之中對教師的應變能力、組織能力以及才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利用多媒體開發(fā)課件的能力、PPT制作能力、與學生的互動能力等集中起來可以歸結為一種“多模態(tài)”能力。在多模態(tài)理論下,“多模態(tài)”能力需要茶文化英語教師多多加強自身的“多模態(tài)”技能學習。
[1]劉莉.一則英文立頓茶廣告的多模態(tài)語篇分析[J].海外英語,2017(9):171-172.
[2]酈琿.應用型本科商務英語教學的多模態(tài)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7,23(3):35-38.
[3]袁祖煥.淺析英國茶文化與英語教學的關系[J].福建茶葉,2017,39(7):407-408.
[4]劉菲.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的多模態(tài)高校英語教學體系構建[J].外語研究,2014(6):63-66.
[5]王容花,江桂英.多模態(tài)外語教學:圖文資源的整合——以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故事部分為例[J].基礎教育,2015,12(3):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