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莉
(上海立達學院,上海 201609)
對于高校英語教學來說,其需要注重文化內涵的傳遞,詮釋必要的實踐色彩。對于高校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本質化訴求來說,只有注重扎實的文化底蘊和理念基礎作為支撐,才能品味到真正的茶文化內涵。因此,在英語教學應用茶文化中,必須注意對茶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對茶文化的本質化掌握作為學生知識理解的關鍵前提。
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的教學活動,和其他的學科相比,其有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想要實現高校英語教學活動的理想效果,就需要根據該教學活動的自身特點,將相應文化的理念融入其中,通過實施具體的融合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高校英語教學的理想效果。
首先,我們要承認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活動中,依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及不足。在英語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其使用的教學理念極為陳舊,尤其是未能立足高校教學的整體定位來完善教學內容。客觀的看,當前教學訴求在不斷發(fā)展,尤其是對于高校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也有了更高的實施要求,所以只有從具體的時代性要求出發(fā),進行科學、人文化的英語教學課堂設計,才能滿足整體訴求。
其次,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其缺乏生活元素的生動詮釋與表達,在英語課堂中,想要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英語教學的內容訴求,就不只是簡單地進行知識講解,必須注重應用生活元素和內涵,因此想要提升英語教學價值,就必須充分注重引導學生感知生活元素,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只有在具體檢驗的時候,才能知道學生是不是真的達到了理想教學效果。對于英語教學來說,其不僅僅是知識內容教學,多數英語知識需要在實踐機制中來感知。同時,學生在參與英語知識內容學習與應用過程中,其不僅實現學生知識內容的掌握與應用,也實現了學生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
最后,結合當前英語教學活動的實施狀況,學生自身學習動機不明確,加上學習方法存在諸多問題,從而影響了整個英語教學的價值??陀^的看,學習動機是基礎,也是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首要因素。就目前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興趣元素和人文理念,從而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不僅如此,對于目前很多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來說,其中缺乏科學、完善的學習方法,加上整個英語教學中,多數學生所關注的是英語知識詞匯,忽略了英語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
茶文化中豐富的內容,可以成為拓展學生學習視野的重要元素。在理解傳統茶文化體系時,我們看到整個茶文化體系是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機制。特別是茶文化中的人文素材和充滿藝術性的文化特色,都是當前我們認為整個茶文化機制的重要前提。傳統茶文化是基于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所產生的重要文化體系,茶文化不僅是我國文化的基礎和關鍵,同時更關鍵的是茶文化體系是層次化、機制化的,因此,在當前我們理解茶文化時,就必須立足文化的基礎視角,通過探究合適的融入體系,從而提升茶文化的認知效果與利用價值。
茶文化的發(fā)展,背后詮釋的是茶葉產業(yè)的成熟發(fā)展,從先秦時代到今天,無論是具體的茶文化內容,還是其中所形成的關聯性因素,實際上都是基于茶葉產業(yè)不斷發(fā)展這一根本前提所形成的。當然,這也是茶文化自身物質屬性的價值詮釋。茶文化體系中包含豐富的實踐特色和人文內涵,我們在理解茶文化時,必須從實踐應用角度來對該文化體系形成層次化認知。
茶文化,作為我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和核心展現,其中所存在的很多理念和思想,都可以被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比如,注重人性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所以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中也一樣。英語教學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到教學活動的開展,這一系列的活動都不是獨立開展的,當前的英語教育中,未能注重多種元素的合理融入,特別是在教學融合成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和多元文化已經走進了教學課堂,多元化的素材將單純的英語講授活動,轉化為融入圖片、音頻等更富有吸引力的教學體系。通過集中融入多樣化的資源手段,才能使傳統的英語課堂變得更生動。
無論是英語教學活動,還是茶文化體系,其在展現與表達過程中,都是以文化內容為基礎的。所以,選擇合適的文化內容作為教學傳遞,就至關重要。教學內容直接關系到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通過對學生的時代性和個性化差異進行分析,選擇與學生成長、學習相匹配的人文理念,從而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正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樣,英語教學活動實施時,也不能夠僅僅局限于學校和課堂之內,可以走出校園,融入到具體的實踐應用活動之中。學生是充滿好奇心和富于觀察力的,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更能夠實現英語教學的實踐效果。感知采摘特點、品嘗茶文化內涵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師引導下,以小組的討論和分享為基礎點,具體記錄學生的親身感受,將茶文化內涵和英語學習活動相融合,通過真正走近“茶”,從而真正的體驗茶文化的魅力,進一步了解多元茶文化的本質化內涵,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機制奠定基礎。
我們可以從茶文化的實踐視角,對英語教育教學的思維和模式,進行合理化引導。對于茶文化來說,其中所具體倡導的實踐思維和人文元素,正是高校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新融入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可以從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的整體優(yōu)化來對英語教學進行指導。對于英語教學來說,其作為語言類的教學活動,因此必須注重實踐色彩的融入與應用,通過豐富具體的實踐色彩,從而實現強化英語知識記憶和鞏固知識思維的重要內涵。學生在接受英語知識時,自身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具體實踐活動,通常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結合高校英語教學活動的實施特點來說,在依托課本進行教學活動時,其更多鞏固的是基礎英語知識,是基于碎片化的知識內容學習,通過強化識記達到英語知識的積累。
真正意義上的英語學習,其需要學生對英語教育活動中關于英語知識的框架、思維內涵、實踐色彩等諸多方面形成深層次了解,并且達到深化學習。透過對茶文化體系進行合理理解,并且從中發(fā)掘出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等。人文思維這一點恰恰是茶文化與英語教學所共同體現出來的思維。比如茶的沖泡和品味的過程,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動作,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也同樣需要通過人文思維的基本視角來深化解讀和全面了解。因此,在整個英語教學活動中,其需要我們對具體的文化素材進行積累。
英語學科是有著豐富人文內涵和價值底蘊的實踐性學科,因此,只有培養(yǎng)學生形成濃厚的的人文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算是真正了解和認知高校英語教學。結合傳統茶文化體系的價值特點和本質內涵看,其同樣作為基于大眾創(chuàng)造的文化體系,兩者具備諸多融合點,這正是當前優(yōu)化高校英語教學機制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