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
摘 要:高中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對重點教學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夠自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教學的開展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好教學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主動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索。本文主要通過一些教學實例來更新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問題教學法 實施策略
生物教學中,教師想要做好教學引導,就需要通過設計教學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對某一類型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尋找解題策略,為以后的生物學習打下基礎,學生在解答教學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主要教學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教師通過問題串來引導學生進行生物課堂的學習,能夠讓學生主動進行教學內容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多數教師開始將問題教學引入課堂,目的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豐富教學課堂。[1]
一、課堂提問緊扣實際生活,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生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門與自然相結合的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也要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引入:小實驗——蘿卜條的軟硬對比,蘿卜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教師設計教學實驗流程準備,浸在濃鹽水中的蘿卜條、浸在清水中的蘿卜條兩種,觀察蘿卜條是否新鮮,小結:細胞的滲透吸收和滲透失水,滲透:水分子通過細胞膜的擴散,觀察并分析造成軟硬差異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提出問題能力。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從顯微觀察下進行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整個過程的學習,引導學生透過事物的本質尋找客觀規(guī)律。再比如:實驗設計:洋蔥外表皮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教師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選用洋蔥來進行實驗和滲透實驗內容的整體結構,提高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選擇解題中常見的概念來為實驗設計進行鋪墊,提出問題:水分子通過滲透作用進入到了細胞的什么結構中?從什么結構中分離了細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判斷,為實驗設計的流程提供理論依據。實驗的開展離不開儀器和試劑:教師要將需要的,或者可能用到的實驗材料準備好,顯微鏡、鑷子、載玻片、蓋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引導學生通過思考進行教學內容的討論,實驗小結:設計實驗的目的是能夠讓學生和教師、同學之間進行友好的交流,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落實科學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來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在練習中進行實驗總結,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洋蔥外表皮細胞吸水和失水視頻的播放,引出教學內容質壁分離,即植物細胞壁與其原生質層分離的現象。[2]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得出結論,當外界的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所具有的濃度時,細胞會出現失水的情況,結合實驗過程中的所有知識點來組織學生進行系統化、科學化、合理化的分析,通過對洋蔥外表皮細胞液濃度的討論交流,來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同時也能夠明確細心觀察對生活的重要性。[3]
二、對課本知識點進行試驗設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蘊含的實驗規(guī)律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形式是教師通過枯燥的教材理論知識的講解來進行,語言描述對生活知識的概括并不完善,學生在學習時很難構思出教學情境,對知識的掌握也只能通過背誦來實現。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驗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將實驗現象演示出來,通過教學任務的設置,讓學生探尋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成因,例如:將動物紅細胞分別放在蒸餾水中和濃鹽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對農作物一次施肥過多,作物會出現“燒苗”現象?將新鮮的黃瓜放在蔗糖與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開始時黃瓜呈現萎縮,糖醋汁液面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黃瓜呈現膨脹并有酸甜味道,說明腌制的黃瓜細胞內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試分析原因。通過這些教學問題的設計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生物學科的魅力,通過觀察來讓學生自己進行生物學規(guī)律的總結,提高學生的知識記憶能力。
三、通過設計引導性問題,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教師在完成教學問題設計后,學生會迫切的想要通過實際操作來解決問題,探尋現象背后所蘊含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我們知道,想要解決問題,需要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結合實際生活和教材的重點內容,進行問題的構思,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來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實現知識的有效結合。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學生要弄清問題的已知條件,通過表現出來的具體實驗特征進行詳細思考,在頭腦中找尋問題答案,運用文字、圖形和實驗來揭露問題的實質。教師想要做好教學設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就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識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帶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物素養(yǎng),幫助學生找到合理的解題思路。例如:通過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來提出問題: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展示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熒光水母的圖片,提問學生:這是什么生物?為什么它們能發(fā)出美麗的熒光?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fā)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通過學生的談論結果來設計教學問題,引出教學主題。總結階段,也可以通過教學問題的設計來讓學生對下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產生好奇心,例如:一些食物(肉 、蛋 、乳等)為什么我們經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么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由此為下堂課埋下伏筆。[4]
結語
生物學教學設計離不開實驗和生活現象,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教學問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yǎng)和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董巧紅.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2):122.
[2]華梁曉.問題情境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設探究[J].亞太教育,2016(13):58.
[3]李貴平.淺談高中生物教學心得[J].學周刊,2015(14):182.
[4]陳金芬.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1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