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和良好校風的集體組織。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和形成了自我實現的愿望,他們由一個個活潑好動的個體組成了學習的集體即班級,對于班級管理來說仍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需要班主任老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這一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教育目標,使學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fā)展。因此,小學高年級的班級管理需要創(chuàng)新策略。
一、創(chuàng)新班級文化建設,讓學生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人
一個班級需要有自己的班級文化,這并不是說在教室的墻壁上掛上幾幅名人畫像或是名人格言就成了班級文化,以往固定的、死板的墻面文化已不能適應當前學校班級文化的需求。班級文化不應該是固定的,更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是動態(tài)的,散發(fā)時代氣息的,那么,讓學生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人是新時期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如何讓學生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主人?建設什么樣的文化?首先,要建設好班級民主制度文化。民主制定“班級一日常規(guī)”,定期讓班干部組織帶領學生學習,時刻提醒,時刻“鞭策”,促使后進生思想轉變。其次,以班會課、隊會課為載體,形成動態(tài)的德育文化。改變以往的班會課由老師一言堂,甚至是“一不能這么做,二不能那么干”的條款式的“禁令”,老師根據近期班級學生出現的問題設計班會主題或隊日活動主題,讓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積極承擔活動策劃和組織,確定活動主持人,教師予以指導和鼓勵,把班會課或隊會課變成生動活潑的“德育活動課”,既體現了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育人理念,又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能力。再次,加強激勵文化建設,即通過班級宣傳欄對好人好事表揚,向家長通報班級的好人好事,激發(fā)學生向優(yōu)秀靠近,重視品德和修養(yǎng),從而使班級形成良好班風。讓“榜樣學生”為“進步生”頒獎,展示他們是班級主人的形象,體現榜樣引領示范作用。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發(fā)揮激勵作用,班主任激勵班干部,班干部也激勵其他學生,發(fā)現學生的進步點和有點即時告知于眾,并在班級張貼表揚信,使學生獲得自信。
二、創(chuàng)新班主任工作方式,適當做一個“懶”班主任
俗話說:“勤能補拙”。很多學校的領導都很喜歡勤快的班主任,不喜歡懶班主任,這是人之常情。這里所說的“懶”不是班主任懶惰,而是有的放矢的“懶”,是一種放手管理,并非是行為之懶惰,相反,思想上一定是要做到勤。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太勤快的班主任未必是好事,因為勤快的班主任往往把學生能干的事都干了,大干包干,學生沒事可做,不敢做事也不會做事,久而久之,學生不愿主動做事,對自己沒有信心。
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懶”之有效呢?懶的前提是思想上要十二分的勤。首先,適當的“懶”有利于鍛煉和培養(yǎng)班干部管理班級的能力。一個班集體往往有很多日常事務,如班級衛(wèi)生、值日生管理、板報宣傳、出操活動等,這些屬于班級的家務事,如果讓一個既承擔教學任務又負責班級管理的班主任來做得話,從精力和時間上都遠遠不夠。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這也符合國家的教育方針,使他們全面發(fā)展。班主任只需要從思想上“勤”一些,多想出一些能夠鍛煉學生的點子,指引他們去做,班級衛(wèi)生也好,板報宣傳也好,學生通過合作完成,既學會了做事又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這樣就會鍛煉和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班干部。其次,班主任適當的“懶”能夠激勵學生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和樹立自信。相反,如果班主任懶一些,讓學生自己出點子,去策劃、組織、實施,班主任只是給出建議,把決策和執(zhí)行權交給學生的話,他們往往會努力地去參與,并不斷的創(chuàng)新,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自我價值的體現過程,他們有信心去完成,這樣就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從而促使他們熱愛校園生活,增強集體榮譽感。這樣的放手恰恰是給了學生鍛煉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反之,如果班主任一手執(zhí)行,課堂效果并不好,也可能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三、創(chuàng)新后進生轉化工作思路,允許學生犯錯
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個體,個體之間往往會存在著差異,這和我們伸出一只手看到手指有長有短是同樣的道理。一個班級不可能沒有后進生,這里的后進生是指那些學習興趣不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好的習慣的學生,面對這樣學生,班主任往往是欲哭無淚,因為他們的存在可能會給整個班級帶來“麻煩”,但是,他們又不能不存在?!敖涑摺苯逃龝r代早已過去,暴力教育手段不可取,強硬的“禁令”已經失效,那么,惟有創(chuàng)新后進生轉化工作思路,允許學生在錯誤中成長是有效途徑。如班里有愛動手打人的學生,有上課不聽講做小動作的學生,有不完成作業(yè)的學生等等,轉化他們的工作可能是最難的,可是,只要是有了方法,一定能轉化他們的。一般情況下,班主任老師苦口婆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是無動于衷,不得不使老師“火冒三丈”。這時候,不妨冷靜下來好好想想行之有效的對策,人都是有尊嚴的,或許這些學生需要一種“懲罰”中的肯定,再不好的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那么,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為突破口,大加贊賞,然后鼓勵這些學生參與班級活動,給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吃到“甜頭”即獲得感。然而,這期間仍然會屢教不改,屢教屢犯,允許他們犯錯誤才能讓他們獲得自尊,可以使用“軟辦法”來教育,如某同學打架,讓他以“打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交上來后老師認真批閱,并且給他詳細修改,最后寫上一段關于文章的評語,有鼓勵也有建議,文章改好后在作文課上讓他朗讀給其他同學聽,同學們都為他的優(yōu)美的文采而鼓掌,之后,這位學生在沒有發(fā)生過打架現象。因此,創(chuàng)新后進生轉化工作思路是時代要求。
總之,小學高年級學生接近青春叛逆期,有他們獨有的思想,對于班級管理來說,要不斷創(chuàng)新治班策略,結合學生心理特征進行管理。通過創(chuàng)新班級文化建設來影響教育,既要放手又要抓緊,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為重點抓好養(yǎng)成教育,創(chuàng)新后進生轉化工作思路,不斷提升班級管理水平,才能成為新時期有思想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