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燕 鄭作秋
【摘要】日記寫作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它的內容和表達形式相對自由,能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畏難心理。日記真實,能實現(xiàn)生命的真誠對話。為學生的日記提供發(fā)表的平臺,可以激發(fā)學生產生持久的寫作動力。
【關鍵詞】自由 ?真實 ?發(fā)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92-01
所謂“日記”,顧名思義就是“一日一記”,把一日當中印象最深的見聞和最有感觸的想法用文字記錄下來。上個世紀,葉圣陶等語文教育家就已發(fā)現(xiàn)了日記的練筆意義,遼寧魏書生老師成功地開展了“日記取代作文”的改革實驗,并提出“學生寫日記便是習作鍛煉”的新理念?,F(xiàn)在,日記寫作逐漸被一線老師接受,開始以日益蓬勃的態(tài)勢進入學生寫作訓練的陣營,成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日記自由,消除寫作的畏難心理
《語文課程標準》針對習作要求有這樣的描述:“要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反觀目前的作文教學,多數仍以“布置題目——學生作文——教師批改和講評”為主要模式。這樣的作文教學只是在堆砌辭藻和機械模仿范文上下功夫,多為應試服務,最終導致很多學生一提寫作文,個個愁眉不展,學生的總體寫作能力與課標中要求達到的水平也相去甚遠。
而日記相對自由,更容易實現(xiàn)課標中放開束縛自由表達的目標。首先,日記的內容是自由的。它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可以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凡是在一天中做過的,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容。在教學中,對于初寫日記為內容犯愁的學生,筆者故用夸張的語氣引導:“寫日記,簡單得很。用上‘靜默法:閉眼靜思一天之中的見聞,那些最強烈‘跳出來的事,往往就是觸動內心的事,值得記錄的事。比如,上學路上不小心摔了個嘴啃泥的倒霉能寫,吵過架的同桌不計前嫌借筆給你的感動能寫,課間和伙伴玩耍的快樂能寫,回家被媽媽冤枉的委屈能寫……總面言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大事小事,皆可入文!只要還活著,只要有生活,就有內容寫!”學生聽完哈哈一笑,畏難心理放松釋然。
其次,日記的表達是自由的。學生可以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通過或敘事、或議論、或抒情的方式在日記中表達出來。學生在不拘形式、自由靈動的表達中,逐漸發(fā)現(xiàn)寫作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
二、日記真實,實現(xiàn)生命的真誠對話
“要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闭n標中這一重要的寫作目標,告訴我們:作文不是和學生生命成長毫不相關的寫作技能訓練,還應該是和他人之間的“心靈對話”,是學生的“生命獨白”。
日記另一特點就是真實:內容來自真實的生活觀察,觀點來自真實的生活思考。它比應試作文更容易在寫作中踐行“用文字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這一要求。魏書生說:“在學生的日記中,有對某一事情的看法,有對學習焦點的研究,有對自己思想行為的審視,有對個人學習生活的總結。從學生的日記里,可以看到他們在心靈的原野上向著真善美奔跑的足跡,可以看到他們如何充實著自己的精神世界?!边@話揭示了寫作的本質在于尊重作者的生命理解,滿足作者表達與交流的需要。以日記為載體提升習作能力,就是要架設生活與心靈之間的橋梁,就是要關注學生寫作的心理過程。在生活觸碰心靈的那一瞬間,在心靈呼喚表達的那一剎那,寫作便成為了一種內在的需要。這樣,寫作的內容是真實的,寫作的空間是敞開的,寫作的心靈是飛翔的。
筆者平日讀學生日記,發(fā)現(xiàn)能令人動容的往往是文字中的“真”。即便學生的文字尚且稚拙,但孩童真實的喜怒哀樂,往往讓人或會心莞爾,或捧腹開懷,或同情難過。讀完后,有時也在文末簡單談談老師的看法,或認同,或建議,或辯駁,可長可短。對于學生真實的文字,老師能給予包容、鼓勵與引導,就有利于他們寫作時放下思想包袱,寫得更輕松,更精彩。說真話,是最基礎的作文之“美”,也是最重要的人格之“美”。教師要保護學生童年時代的這份”真“,再引導其走向“善和美”。
三、日記發(fā)表,激發(fā)寫作的持久動力
在感受到日記的自由和老師對真實的包容之后,學生對日記的畏懼大大減少,但要讓學生產生持久的寫作動力,還要另辟路徑——發(fā)表!寫作本質上是一種面向公眾的言說,讀者的作用和意義顯得非同尋常。沒有讀者的寫作,是沒有生命的寫作;沒有讀者的作文教學,也是沒有生命的作文教學。學生心中有了讀者意識,他們的筆下才會有對話的欲望。當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文字在讀者那兒產生了回應,便能意識到自己發(fā)出的聲音是有價值的,進而獲得了寫作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因此,文章每公開發(fā)表一次,每被老師和同學評論一次,學生對寫作的態(tài)度和價值認識便會刷新一次。
因此,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發(fā)表的平臺,是學生產生持久寫作動力的一劑良方。筆者在日記寫作的教學實踐中,選擇了簡便易行的班級Q群發(fā)表學生日記。班群里有老師、家長、同學,學生自然渴望能在這個平臺展示自己的文字風采。筆者先耐心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鼓勵學生寫完日記,自己先認真修改:用“朗讀法”逐句讀一讀,把別扭拗口的句子改一改;嘗試站在讀者的立場,不理解的內容要交代明白;學會重點的部分寫具體,還原重要細節(jié)……學生為了爭取發(fā)表的機會,會比較自主認真地修改日記。
等老師批改完日記,選出寫得好和進步大的幾名同學,指導他們回去再認真細改,改完決定能否發(fā)表。到這一步,日記離發(fā)表已經近在咫尺,學生激動不已,修改起來自然不遺余力。教師尤其要注重選用中等學生的文章,因為他們是這個集體的 “中間”部分。中等學生文章的發(fā)表,對后進的學生是個鼓勵,對優(yōu)秀的學生是個刺激,要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獲得發(fā)表的機會。有了這樣的成功體驗,自然會源源不斷地激發(fā)出寫作欲望,產生持久的寫作動力。
長此以往,學生在寫日記中獲得了寫作能力,提高了寫作素養(yǎng),增加了寫作積累。教師把學生的作文底子墊寬、墊厚了,學生在面對應試作文時,也能應對自如。
日記,因其自由真實而有了生命的溫度,因有了發(fā)表機會又有了創(chuàng)作的熱情。它為寫作教學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相信,日記寫作的大繁榮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