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英??
摘要:為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目的,充分發(fā)揮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高中英語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教學觀念
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實現(xiàn)改革的目的,糾正各種偏離教育要求的行為,充分發(fā)揮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高中英語教師要從以下六個方面轉變教育觀念。
一、 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們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課堂教學“并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移到學生的頭腦”。以往的教育觀念認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這種關系中沒有將學生看成一個獨立的整體,認為學生是學習知識的容器。在這種觀念下,師生之間關系是不平等的,這樣不但無法將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出來,甚至還會導致學生不喜歡自己的老師。我們必須認識到只有學生喜歡自己的教師,才會慢慢地將對教師的喜愛轉化成為對這個學科的喜歡,從而切實提高學生這個學科學習的動力。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必須對其耐心,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其學習信心。
在教學的時候,學習者是學生,并且學生也是認知主體。教師教學對象應該是具有一定主動性的學生,但是想要將學生的主動性很好地發(fā)揮出來,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合理地引導。教師指導作用便是組織各種活動,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真正地激發(fā)出來,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切實提高學生自身的自學能力。
二、 由傳授知識轉向培養(yǎng)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教學的著眼點要放在發(fā)展學習的能力上”,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每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就心理學以及教育學角度而言,訓練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技能,能夠幫助學生將自身的知識轉變成為能力。所以,在進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不但需要精講那些必要語言知識,還需要對學生語言技能進行訓練。實踐證明,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有機結合,雖然在不同的課型中各有側重,但卻是培養(yǎng)學生言語能力的有效途徑。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認識到學法指導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切實提高學生本身的英語能力,學會求知和做人。
三、 從重智力開發(fā)轉向促進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明確指出:“中學生要有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心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通過培養(yǎng)學生知識語言能力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英語本身的思想性和實踐性比較強,通過聽和讀能夠提高學生接受性方面的技能;通過說和寫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和鞏固其創(chuàng)造性技能;通過語法知識的學習和運用,能夠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提高其思維創(chuàng)造以及理論實踐聯(lián)系的能力;而pair work和 group work則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團結互助、互相尊重以及對人際關系進行正確處理的能力。并且教科書中的閱讀材料和會話材料中包含很多思想教育因素,通過分析學習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道德品質。
在英語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語言形式的利用,將其融合到課堂活動中去,幫助學生提高其綜合素質。
四、 從教科書的單一教學轉向與教科書配套的系列教學
很多教師都發(fā)現(xiàn),雖然現(xiàn)在中小學英語教材擁有比較豐富的語言材料,但是其課時比較少,教師很難完成其教學任務,所以有些學校緊緊重視教科書而沒有將和其配套的閱讀材料以及聽力材料利用起來。課時不夠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比較多,最重要的則是教師還沒有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觀念。所以,想要更好地將各種材料作用發(fā)揮出來,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
通過實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材料,并且經過一些實踐才能夠獲得通過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聽力上,除了通過課堂用語、新語言材料的介紹和操練等進行訓練外,還要進行專門的訓練。與教科書相配套的閱讀訓練是系列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材料有助于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的語言,擴大詞匯量,并且還能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技巧和興趣。教師需要進行整體語言觀念的樹立,并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將配套教材運用進來。
五、 從強調教學結果轉向注重教學過程
在應試教育時代,我國在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比較重視結果,輕視過程,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的時候,應該將目標和評價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根據(jù)教學的目標和學生情況進行適當教學步驟的設計,及時地評價課堂教學,通過反饋信息來切實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多方面的,包括語言知識結構、聽、說、讀、寫技能、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即使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也有不同的學習目標,應根據(jù)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所以,只有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適合,才能夠對教學過程進行優(yōu)化,提高教學的質量。
六、 從低層次課堂管理轉向高層次
在進行英語教學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教師認為進行課堂管理目的便是進行紀律的維持,確保教學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但是這種教學方法本身便是一種層次比較低的要求。需要從心理學和教育學出發(fā),必須認識到進行課堂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從初學階段就開始進行課堂交互活動,才能逐步養(yǎng)成學生的交流意識,“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在英語課堂交互活動中,教師應該正確處理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關系,使學生在表達意義、進行交流中自如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結構。
當然,英語課堂本身涉及的因素比較多,教師進行高中英語教學的時候,必須全面的考慮到課堂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的技巧等一些因素,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袁昌寰.21世紀中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J].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張雪英,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