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彩艷 高海成
眩暈癥是中醫(yī)學領域中的名稱, 在西醫(yī)學上, 將該類疾病稱為高血壓。該疾病的常見臨床癥狀為感到天旋地轉的暈,嚴重者還會出現嘔吐、惡心以及冒冷汗等。該疾病主要分為兩種, 即真性眩暈以及假性眩暈。在中醫(yī)典籍《內經》中所言:“諸風掉眩, 皆屬于肝[1]?!币约啊吧咸搫t眩?!备吆3芍嗅t(yī)醫(yī)師認為眩暈癥往往是由于飲食失宜、內傷虛損以及情志失調導致的, 需要針對患者的辨證分型來采取針對性的藥方治療, 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研究主要采取總結分析的方法對老中醫(yī)高海成多年來治療眩暈的經驗進行總結, 現總結如下。
眩暈癥的患者從中醫(yī)辨證的角度大致可以分為痰濕阻遏型、肝腎陰虛型、氣血兩虛型、血瘀型、肝火上炎型以及氣血不足型等類型, 高海成醫(yī)師認為眩暈癥往往是由于飲食失宜、內傷虛損以及情志失調導致的。一般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常見臨床癥狀為感到天旋地轉的暈, 嚴重者還會出現嘔吐、惡心以及冒冷汗等。對于該類疾病治療的常用中醫(yī)藥物為天麻、川芎、半夏、陳皮、黃芪、決明子、龍骨、牡蠣、蒺藜、澤瀉以及茯苓等。
高海成醫(yī)師根據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藥方進行治療, 具體的治療情況如下。
2.1 痰濕阻遏型 患者的中醫(yī)辨證為痰濕阻遏、清陽不升等, 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眩暈、惡心、耳鳴、舌淡有齒痕、苔白膩、脈弦滑或濡弱等。對于這種辨證分型的治療采取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澤瀉湯, 主要使用的藥物為半夏白術天麻湯:天麻 3 g、白術 9 g、澤瀉10 g、甘草 1.5 g、半夏 4.5 g、茯苓 3 g、橘紅3 g、生姜 1片、大棗 2枚, 用水煎服, 取藥汁服用。
2.2 肝腎陰虛型 患者的中醫(yī)辨證為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等,常見的臨床癥狀為頭暈頭眩、口苦、耳鳴、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等。對于這種辨證分型的治療采取天麻鉤藤飲加減, 主要使用的藥物為:川牛膝12 g、山梔 9 g、夜交藤 9 g、益母草 9 g、川牛膝 12 g、天麻 9 g、杜仲 9 g、桑寄生 9 g、石決明18 g以及鉤藤12 g等。
2.3 血瘀型 患者的中醫(yī)辨證為血瘀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眩暈、耳鳴、視物不清、走路不穩(wěn)等。對于這種辨證分型的治療藥物包括:天麻 3 g、葛根 6 g、地龍 6 g、川芎 3 g、桃仁 3 g、紅花 3 g、赤芍 3 g、丹參 6 g、山楂 9 g、澤瀉 3 g以及當歸 6 g。
2.4 肝火上炎型 患者的中醫(yī)辨證為肝火上炎型, 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眩暈、口苦、口干、煩躁易怒、舌紅苔黃膩脈弦等,對于這種辨證分型的治療采取龍膽瀉肝湯加減, 主要使用的藥物為:柴胡 9 g、生地 9 g、澤瀉 12 g、銀花 50 g、板蘭根15 g、黃岑 9 g、龍膽草 9 g、焦梔 9 g、當歸 12 g、白木通 9 g、甘草 6 g、連翹 15 g。
2.5 氣血兩虛型 患者的中醫(yī)辨證為氣血兩虛型, 常見的臨床癥狀為耳鳴、面色晄白、疲乏無力、舌淡脈弱等, 對于這種辨證分型的治療采取十全大補湯, 主要使用的藥物為:黨參12 g、白術12 g、炙甘草6 g、熟地12 g、當歸 10 g、白芍 12 g、黃芪 10 g、半夏 9 g、天麻 9 g、川芎 6 g以及肉桂 3 g。
2.6 氣血不足型 患者的中醫(yī)辨證為氣血不足型, 常見的臨床癥狀為頭暈乏力、面色晄白、精神不振、舌淡脈弦細弱等,對于這種辨證分型的治療采取補中益氣湯, 主要使用的藥物為:黃芪15 g、白術10 g、當歸10 g、升麻6 g、生姜9片、陳皮6 g、人參(黨參)15 g、大棗6枚以及炙甘草15 g。
眩暈患者經過高海成醫(yī)師的藥物治療后, 頭暈乏力、面色晄白、精神不振、頭暈頭眩、口苦、耳鳴、煩躁易怒、失眠多夢以及其他的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 患者的病情也有所恢復, 且在治療后的6個月以及1年對眩暈患者進行隨訪,患者的病情均未出現反復的情況, 且所有患者均恢復了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并且沒有出現任何的不良反應以及并發(fā)癥等情況。
在我國中醫(yī)藥典籍《傷寒雜病論》中有記載:“若五臟元真通暢, 人即安和?!庇纱丝梢钥闯鲆3只颊叩年庩柶胶?氣血流通, 方能神氣安定, 緩解病情。而在我國另一部中醫(yī)典籍《靈樞·平人絕谷篇》中有記載:“血脈合利, 精神乃居[3]?!闭f出了中醫(yī)治療, 一定要注重“本”的治療, 醫(yī)師可以通過調整患者的陰陽氣血來達到身心調整的目的。根據大量數據顯示, 眩暈癥(高血壓)的發(fā)病人群多為中老年人, 此時患者的五臟漸見虛衰, 氣血功能以及水液的傳輸也已經衰弱, 由此導致血瘀病癥的出現。而根據患者的不同的中醫(yī)辨證分型采取不同的藥方來調節(jié)患者的氣血功能, 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效果顯著。
守者, 守法也;變者, 變通也。證不變, 法亦不變, 法不變則方不改;不同的眩暈癥的患者的病情有不同的緩重程度,緩則采取扶正氣治療, 而重則采取攻邪氣治療, 但是大多數的患者均是虛癥, 因此對于患者的治療不可以操之過急, 欲速則不達, 需要使用中醫(yī)藥物進行慢慢調理, 待到量變轉化為質變, 患者的正氣來復, 眩暈便可以自愈。
本文就中醫(yī)高海成治療眩暈經驗總結情況進行研究與分析, 結果顯示老中醫(yī)高海成通過對不同中醫(yī)辨證分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采取針對性的藥方進行治療, 可以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緩解患者的病情。故老中醫(yī)高海成對于眩暈的治療經驗較多,對于眩暈癥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 可以進一步地廣泛應用于中醫(yī)臨床治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