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傳雷
(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農業(yè)局,山東 菏澤 274100)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yōu)良生態(tài)環(huán)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yōu)質的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隨著我國消費者健康和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食品逐漸成為消費者的首選[1]。
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西瓜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西瓜是定陶區(qū)的名牌產品,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與氣候條件造就了果皮薄脆,瓤色鮮艷,瓜瓤脆沙,甘甜多汁,纖維含量少,爽口的西瓜品質,被中國綠色食品發(fā)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費者歡迎[2]。文章對綠色食品西瓜生產的產地條件選擇、種子處理、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收獲及產品質量等方面要求進行了分析。
種植基地選擇遠離城鎮(zhèn)及交通主干道,四周無工礦企業(yè)及“三廢”污染源,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良好;空氣清新,土壤肥沃,土質優(yōu)良,土層深厚,水源豐富,水質優(yōu)良,水利設施配套齊全,具備生產綠色食品蔬菜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的地塊[3]。
西瓜喜高溫、強光、干燥的氣候。露地栽培多采用地膜覆蓋,一般2月上旬育苗,4月上旬定植[4]。
適宜選擇耐低溫、耐弱光、抗病性強、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目前比較好的品種有京欣1號、8424等。
根據(jù)種子的特性,按其大小、色澤、形狀、飽滿度等進行選種,剔除畸形、破碎的種子。為保證苗齊苗壯,播種前進行浸種,將種子放入 55~60℃溫水中不斷攪動,水溫降至30℃后停止攪拌,浸種10~12 h,中間換水并搓洗,將種子上附著的粘液洗凈[5]。
將腐熟的雞糞、田園土按1:7的比例混合過篩,每1 m3混入1.5 kg過磷酸鈣,混勻后加水調和。集約化穴盤育苗可選用商品西瓜基質。
播種時間在2月上旬為宜。一般選晴天上午播種,播種前澆足底水,水滲下后撒播或點播,播后覆蓋1 cm左右的細土。
3.4.1 溫度管理
從播種到子葉出土,苗床度溫保持在28~30℃,播后4~5 d,大部分種子頂土時,揭膜放風。當70%~80%種子破土出苗時,將床溫降至18~20℃,白天氣溫控制在20~23℃,夜間15℃左右,以抑制幼苗徒長。當?shù)谝黄嫒~展開,幼苗胚軸已健壯,白天再把氣溫提到25~27℃,夜間18~20℃。定植前10 d要降溫煉苗,白天床溫降至18~22℃,夜間12~15℃。
3.4.2 水分管理
苗期嚴格控制澆水,幼苗頂土后撒一層0.2 cm細潮土,助種皮脫落,彌縫保墑;若后期床土較干,可灑水,之后再撒一層細潮土,保持床土水分,降低空氣濕度[6]。
3.4.3 光照管理
西瓜是典型的喜光作物,光照不足,易徒長感病,為增加光照,一要保持薄膜清潔;二要早拉草苫,使瓜苗多見光;三要注意通風排濕,防止膜內結露,影響光照,最好采用無滴膜育苗,容器育苗可通過移動位置改善受光條件。
肥沃、灌溉方便的沙質壤土定植西瓜最為理想。選定的西瓜種植田,冬前深翻30 cm以上,進行曬垡,翻地前每667 m2撒施腐熟的雞糞1000 kg,早春土壤解凍后,及時趁墑耙地,如土壤墑情不足,應先灌水造墑再耙,耙后按行距在定植壟開溝施足基肥,即每隔1.4~1.5 m(單壟栽培)或 2.8~3.0 m(雙壟栽培),開挖一條寬 50~60 cm、深30~40 cm的施肥溝,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5000 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100 kg作基肥,與溝內土壤混勻。并在施肥溝上作寬50~60 cm,高10~15 cm的定植壟。
長勢弱的早熟品種一般雙蔓整枝,土壤肥力差的應該密植;長勢中等偏強的中晚熟品種三蔓或四蔓整枝,土壤肥力高的應適當稀植。西瓜的定植密度,早中熟品種為每800~1000株/667 m2,晚熟品種可適宜減少播種密度。
單壟栽培的西瓜,在定植壟中間定植一行西瓜苗,株距50~60 cm。雙壟栽培的西瓜,在定植壟兩側各定植一行西瓜苗,行距30 cm。定植前按定植行距開溝,溝內澆水,當水尚未滲入土壤時將西瓜苗坨按規(guī)定株距擺放溝內,向溝內填土,將栽培壟復原。隨定植隨蓋地膜,覆膜后對準瓜苗開十字形小口,將瓜苗莖葉輕輕引至膜外,然后將地膜鋪平使其緊貼壟面,四周及放苗口用細土封嚴[7]。
育苗移栽的西瓜除定植時澆水外,還要澆一次緩苗水,勤中耕,以防地溫下降。進入抽蔓期結合追肥,可在夾畦內澆大水一次,供抽蔓之需,同時也便于壓蔓。追肥可在苗兩側穴施或溝施,每667 m2施用餅肥或腐熟雞糞100 kg。待果實達4~5 cm時,即進入生長盛期,開始澆大水,結合澆水再追施20 kg復合肥,在果實達15 cm后,土壤易保持見干見濕,果實成熟前5~8 d停水,以促進糖分積累,增加甜度。
西瓜有單蔓、雙蔓、三蔓等幾種整枝方式。小型品種最好采用1.5~2條蔓長1個瓜,大型品種2~3條蔓長1個瓜,其余側枝全部打去。當瓜秧鋪滿行間,瓜已坐住,進入膨大期時,為防止營養(yǎng)生長與果實爭奪養(yǎng)分,瓜后留5~7葉時進行摘心,生長期間出現(xiàn)的側枝也應打掉。
為保證坐果,上午6~8時雌花盛開,應進行人工授粉,將雄花花粉抹在雌花的柱頭上。
西瓜果實前期要曬,后期要蓋。當果實長到一定大小,下午趁果柄水分少不易折斷時,將瓜輕輕轉動,使陰面見光,共進行2~3次。
西瓜生產中的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炭疽病、蔓枯病和蚜蟲等。防治上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生產上可針對當?shù)刂饕∠x控制對象及地片連茬種植情況,選用有針對性的高抗多抗品種。并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育環(huán)境。如采取嫁接育苗,培育適齡壯苗;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及時摘除病葉、病果,集中銷毀等。
在炭疽病、蔓枯病的防治上,可選用50%多菌靈,每667 m2為50 g,稀釋1000倍后于5月上旬噴霧防治一次。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 g稀釋1000倍于6月上旬噴霧。也可通過物理方法防治,選擇照明電燈或設置黑光燈捕殺或誘殺螻蛄成蟲。
西瓜產量一般每667 m2為3000 kg左右。成熟的西瓜皮色鮮艷,花紋清晰,果面發(fā)亮,果蒂附近茸毛脫落,果頂開始發(fā)軟,瓜面用手指彈時發(fā)出空濁音為熟瓜。形態(tài)完整,表面清潔,無擦傷,不開裂,無農殘,無病蟲害疤痕的西瓜品質較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