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瑩
在整個學習階段,小學是基礎,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因此,小學教師必須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制定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確保教學質量。語文在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分析。合作學習是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滿足學生心理需求。
一、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心智發(fā)育都處于萌芽階段,對于學習的認識相對模糊,玩心很重。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用板書講解知識,學生用筆記錄,這種填鴨式教學法容易使學生產生一種厭煩的學習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將班級學生安排成小組,由組內成員進行相互討論,并且總結出問題答案。然后要求每個小組派出代表上臺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討論成果,由教師進行點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確保課堂教學質量。
(二)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課堂的主體是教師,而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能鍛煉自主學生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可以改善這種情況。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有教學意義的實踐活動。比如:默寫詞句、猜字謎等。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提高團結合作意識,加強學習思維能力。與其他的教學方式相比,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可以有效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二、合作學習的具體方法
(一)整個學習過程加強合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新型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應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合作的重要性。教師需要布置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反復訓練中了解合作學習的具體模式以及合作學習的方法。語文學習的整個過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預習過程、練習過程以及課堂演示。一般來說,預習質量的好壞,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預習的時候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共同收集整理相關教學資料,避免有些學生出現(xiàn)不預習的情況。練習過程中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在小組間進行比賽的形式,選出成績最好的小組,給予適當?shù)墓膭?,有助于增加學生自信心。課堂演示中進行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豐富自己的情感,充分展現(xiàn)自我,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講解《一張美麗的紅楓葉》時,教師在預習中要求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查閱一些生僻的詞句,朗讀課文,了解楓葉變紅的具體原因。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句的記憶。課堂演示時,可以安排小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分工,完成一幅美麗的楓葉圖。
(二)展現(xiàn)學生個性,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臺上講解,學生在座位上聽,容易忽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必須要善于抓住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創(chuàng)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主動舉手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符合學生心理特點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其教學內容必須要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因此,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舉辦一些有趣的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確保教學質量。
(四)完成合作學習后的教學評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每次活動結束后,教師需要進行適當?shù)慕虒W評價,不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檢查自身的教學效果。通常,教師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需要評價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評價小組整體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是評價學生個體學習效果。其中,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當注重檢查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小組進行評價時,主要是檢查其整體學習效果,以及團隊合作的水平。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從而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和缺點,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應采用新型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教學質量。(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紅旗大道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陳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