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娜
摘 要: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中國法制性建設歷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法治建設的成敗。本文主要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原因,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途徑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
(一)維權意識淺薄
隨著國家法制化的建設,人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但維權意識相對來說比較淺薄,不能夠很好的平衡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所謂維權意識,即是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是,通過合乎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一種意識。按照黨中央關于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決議的要求,我國的普法教育不斷深入,已經(jīng)持續(xù)了三十年有余。但是大學生對于法律的權利與義務認識不足,強烈要求維權,卻回避個人對于社會應盡的義務,甚至根本不清楚自己應盡哪些法律義務,權利和義務發(fā)生了嚴重的偏差,導致了維權活動受到局限。部分大學生在遇到侵權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并不是運用正當合理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是采用一些極端的方式,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正當?shù)木S權活動變得被動起來。
《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基礎》這門公共基礎課程在各高校的廣泛開設,但對于非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原本掌握的法律知識就有限,再加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現(xiàn)在信息的復雜性和分析問題的不全面性,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違法犯罪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
現(xiàn)在的大學生,由于缺乏法律知識系統(tǒng)的學習,再加上沒有及時有效的法律指導,所以犯罪現(xiàn)象日益嚴重,大學生一方面享受著物質(zhì)生活的進步,但是也體會著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的價值觀扭曲等問題,近幾年,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數(shù)據(jù)令人痛心。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1.傳統(tǒng)法律觀念的影響
古代中國實行的是君主專制,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而且古代的法律制度是從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頒布的,賦予了皇親貴族、達官顯貴特權。所以說,古代法律制度是不平等的,平民百姓的權利很難得到維護,中國有五千余年的淵源歷史,這些都在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
2.現(xiàn)代法治建設不足
我國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監(jiān)督機制不夠完善。有些掌握權力的公民,自己可以逾越權力的約束,卻要求其他人遵守法律;有些公民對法律制度本身沒有充滿信心,而期盼制定制度或者執(zhí)行制度的人能夠公平公正;還有些公民當法律給他的結果對其自己不利時,就有可能通過各種手段去尋求權力的幫助,用權利來影響法律的執(zhí)行。這些現(xiàn)象都反映了法制建設的不足。
(二)學校因素
對于非法學專業(yè)的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主要是通過《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基礎》這門公共基礎課程,里面講述的內(nèi)容大都是一些淺顯的法律知識。老師的課程教學模式往往很單一,讓學生感到很無趣,起不到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作用。再加上我國高校在不斷的擴招,思政老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就很難對大學生進行專業(yè)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指導。
(三)家庭因素
大學生的三觀還未成熟,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往往對其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影響。家庭如果發(fā)生破裂就會對大學生健康成長有負面的影響。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下,容易讓大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扭曲。還有,如果家庭中父母本身有不良惡習,也會讓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這些負面的影響。所以說,家庭也是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個人因素
現(xiàn)在的大學生雖然大部分已經(jīng)年滿18歲,在法律意義上已經(jīng)成為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但是其心理的成熟程度還遠遠達不到,再加上一些游戲、各類網(wǎng)頁正在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會慢慢改變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現(xiàn)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在不斷增多,有些大學生選擇逃避。壓抑到最后就會使大學生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途徑
(一)堅持高校法治建設
首先,就要健全高校的法制制度。高校應全面修訂學校學生管理、教學管理中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對于有關法律法規(guī)方面存在的問題,應該及時進行修改。其次,要堅決執(zhí)行學校的法制制度,不把其當做擺設。在學校的法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違反即按照制度處理,不管是學生,老師還是校領導,都一視同仁。
(二)教育手段多樣化
對于非法學專業(yè)大學生法律知識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我們還應該在課堂之外,多開展一些有關法律知識方面的活動,比如說,可以舉辦法律知識方面的知識競賽,請一些法官或者經(jīng)常到學校開講座,還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學校官方網(wǎng)站等各種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和教育,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組織同學參觀看守所或者旁聽法庭,有利于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大學生只有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才能夠提高法律意識。
(三)家庭教育不容小覷
家庭教育是對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 有著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 特別是大學生在大學階段以前, 其成長過程中的大部分時間里是在家庭中度過的, 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父母有密切的聯(lián)系。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結構的復雜化,更突出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語言文字學習、心理、思想、行為舉止習慣的養(yǎng)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響作用是非常大的。從大學生的成長軌跡來看學校對于他們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也為其提供了良好的鍛煉環(huán)境,但是家庭給我們的影響卻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家庭教育父母是關鍵,那么我們的父母首先要用正能量去影響孩子,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通訊作者:周榮榮)
參考文獻:
[1]孫宏樽.大學生維權意識培育. [J]北方經(jīng)貿(mào),2014.
[2]張小燕.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及其培養(yǎng)研究.[D]山西財經(jīng)大學,2007.
[3]聶杜娟.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原因的探析. [J]教育與職業(yè),2010.
[4]朱魯英.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13.
[5]段孝剛.當代大學生犯罪之剖析. [J]法制博覽,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