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開展,要求在現代教學實踐過程中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特別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拓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通過分析當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探究如何才能夠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在當下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程開展探究性不足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的角色還是教師,教師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設計教案,然后再按照教案為學生進行講解,整個過程中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無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大多數的小學語文知識都是針對字詞、組詞、造句、練習冊等內容的學習,教師所提出的課堂要求一般是死記硬背,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未知知識的探究性,從而使得小學語文課程機械而乏力,難以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其次是教學形式粗放,教學形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但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形式粗放,沒有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氛圍,教師單純地使用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展開課堂教學,沒有和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和語言的交流。并且對于每個教學內容都是采用同樣的流程,長期下來,學生難免覺得疲乏,不愿意學習。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積極與學生創(chuàng)建聯(lián)系,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21世紀的小學生,各個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因此在不正確的培養(yǎng)下極易養(yǎng)成驕縱的性格。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會盡量參與其中,為其鋪好一切道路。如果學生在上某位老師的課時覺得這位老師不“好”,或者是感覺他不親切,那么就會表現的很“叛逆”。為此,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緊跟教師的教學步驟,那么首先就要讓學生從心理上信賴、貼近教師,認為教師是一個很親切,值得交往的對象。因此,構建良好、和諧的師生環(huán)境,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建立有效的橋梁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的必要條件。
(二)積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意識
新時期的小學生在家長與學校的庇護下難以養(yǎng)成良好且正確的生活與學習習慣,這對其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都是極其不利的。而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展現出極大的弊端,不利于新課改語文學科的發(fā)展。那么教師就應該要根據這一點積極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鼓勵其自主學習,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質量。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鼓勵
對于小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較好的地方我們要不吝嗇語言上的褒獎,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定的虛榮心,來自老師的褒獎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具有很大的動力,對于那些出現錯誤的學生,老師要及時的對其進行正確引導糾正,并且給予一定的鼓勵,不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最后導致厭學、逃學現象的出現。對于褒獎一定要有度,不要讓學生產生驕傲的心里,從而影響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這些方面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所以相應的教育機構應該加大對教師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的教育隊伍,讓其成為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排頭兵。
(四)提高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普遍不大,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利用情景,來幫助他們更好地走入課堂,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效地開展了豐富的聯(lián)想,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構建有效的學習情景,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和諧輕松的氛圍,從而更加有效積極地幫助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構建生動、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例如,在對《黃河的主人》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先播放《黃河頌》,讓學生自然地處于一種偉大的樂曲氛圍中,然后再幫助學生學習課本知識,這樣就處于一種較為現場化的環(huán)境,在學習過程中適時提問,和學生進行巧妙的互動與交流。這樣,學習活動推向高潮,學習的情感也就更加充分和豐富了。此外,還應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課堂反饋,與教學的內容相適宜,深化教學的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的氛圍和內容。
(五)鍛煉學生合作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中心。只有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了,他們的語文水平才會得到提升。針對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引導他們積極的回答,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及時發(fā)現回答的問題,以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例如,在進行《小苗與人樹的對話》的課文教學時,針對重要的知識點以及文章的相關內容,就可以采用訪談以及分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進行回答,根據他們的回答積極地引導,回答最活躍的群體,可以適當給予紅旗徽章獎勵。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效果,值得廣大教師進行嘗試和學習。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高我們要制定一套健全的體系,為小學語文教育事業(yè)指出一個方向,為了完善這個體系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能力,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配合,最終達到小學生的語文教學能夠高效保值的進行。
參考文獻:
[1]賴國華.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實踐嘗試[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13(34):179-180.
[2]穆潤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09):10-11.
[3]劉乃境.針對語言素養(yǎng)的對課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張兵(1987—),女,漢族,河北人,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