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對于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應實現(xiàn)全面的提升,因此對課文的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師范讀則正是進行朗讀教學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本文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對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范讀的方法與途徑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范讀;教學方法
朗讀一直是小學語文課文學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需要通過朗讀示范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
一、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范讀的教學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語感
培養(yǎng)學生語感是語文課文教學中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而教師范讀則是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比較少,在剛接觸課文時,很容易遇到不認識的字、詞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對于字詞的讀音以及句子的斷句等都不夠明確,從而給課文閱讀帶來阻礙,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這時,教師范讀的重要作用就顯現(xiàn)了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閱讀,了解文章大概內(nèi)容與主旨,并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或者難以理解的句子找出來,之后由教師對課文進行范讀,學生則需要帶著問題進行仔細的傾聽,在這一過程中找到生字、生詞的正確讀音,并結(jié)合前后語境、語調(diào)、語速和斷句特點等多種因素來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句子的含義[1]。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范讀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來,對課文中的世界進行真實而深刻的體驗,通過長期的教師范讀,學生會在傾聽與感受的過程中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文章中語言文字的理解與表達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二)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興趣使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語文課文教學中,學生能夠通過朗讀練習來深入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掌握課文中的知識以及其他有利于課文學習的效果,可以說,朗讀是學習課文的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通過范讀來激發(fā)學生對朗讀課文的興趣,從而主動進行朗讀練習,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在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朗讀的理解只是將文字讀出聲來,這樣的朗讀會使課文在讀出來后顯得平白無力,學生感受不到朗讀課文的意義,對于朗讀自然也就缺乏動力,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為進行有感情、語速有節(jié)奏、語調(diào)抑揚頓挫的朗讀示范,將自己帶入到課文角色之中。例如在課文《軍神》的學習中,教師在范讀過程中需要注意用聲音塑造人物形象,在朗讀時的語氣、語調(diào)以及節(jié)奏應該伴隨描寫情景、氣氛的變化而適當變化。例如在讀劉伯承的話時,語氣應比較鎮(zhèn)定、沉著,而語調(diào)和聲音則應略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劉伯承的沉著冷靜、堅毅勇敢,以及鋼鐵般的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課文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并對課文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朗讀起來自然也就會更有動力。
(三)幫助學生掌握朗讀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將知識運用起來,而課文的朗讀就是學生“說”這項能力的體現(xiàn)。簡單的“說”很簡單,但想要說好,將情感與思想準確、清晰、恰當?shù)耐ㄟ^語言表達出來卻并不簡單,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還要通過范讀向?qū)W生傳授朗讀方法,使其掌握“說”的技巧[2]。朗讀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對于不同的表達符號,在朗讀時要做出不同時間的停頓,而對于不同情感的表達,則需要對語速、語調(diào)以及朗讀節(jié)奏進行調(diào)整,這些只是大體上的把握,在實際朗讀中還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具體把握,僅在語調(diào)這一點上,就有輕重、緩急、高低之分,與其他因素結(jié)合起來,也能夠起到不同的朗讀表達效果。
二、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的范讀方法
(一)在范讀中滲透美感教育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美感教育的滲透是教師范讀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小學生對于缺乏親身經(jīng)歷的課文內(nèi)容無法產(chǎn)生共鳴,而教師在范讀過程中的人物之一就是將文章的美感通過語言、體態(tài)、表情等形式傳達給學生,使朗讀更具感染力,從而感受到文章的美與魅力,繼而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發(fā)對于課文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做好課前范讀準備
教師想要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范讀,并通過課文的范讀對學生起到引導的作用,就必須在課前進行充分內(nèi)的準備,保證對課文的內(nèi)容、內(nèi)涵、背景等具有足夠的了解。例如在古詩《望天門山》的學習中,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就需要事先對這首詩進行仔細而充分的閱讀,并結(jié)合相關資料了解詩的背景與內(nèi)容。在這首詩屬于典型的七言律詩,韻腳為十一隊,教師需要對平仄聲進行明確,才能在課上進行正確的朗讀,以詩中“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一句為例,其中“天門”、“東流”、“江”、“開”等字為平聲,“碧水”、“斷”、“楚”、“至此”等為仄聲,而“中”字可平可仄,“回”字則為平韻。此外,此詩為作者李白從水路趕赴江東中途經(jīng)過天門山時所作,全詩的風格充滿了李白所特有的豪邁、奔放、自由灑脫之感,表達了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而教師在范讀時則需要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如果在課前的準備不夠充分,在范讀時不僅有可能出現(xiàn)韻律上的錯誤,還會影響情感的表達。
(三)準確把握范讀時機
范讀是對學生朗讀的引導和示范,在語文課文教學中,教師只有準確的把握住范讀的時機,才能夠?qū)⒎蹲x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3]。教師進行范讀的時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但總體上需要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標準,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因此教師范讀也需要圍繞學生來展開。例如在學生進行可問的初讀時,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字詞,這是教師進行范讀就能夠起到讀音示范的租用,使學生正確的朗讀朗讀練習。而在講解課文內(nèi)容時,學生對文中某個人物的語言會產(chǎn)生困惑,教師就可以對文中角色進行身份代入,之后進行范讀,讓學生理解這些句子,這些情況下進行范讀都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課堂時間比較有限,因此教師需要對范讀時間加以控制,將多個問題通過范讀一同解決。
(四)注重教學評價
在教師進行范讀的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朗讀結(jié)合起來,并在其中穿插一些評價,這樣能夠在教學中起到更好的效果[4]。在進行范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示范進行朗讀,通過這一過程,教師可以找出學生的錯誤,并在評價時明確指出,這樣學生找到自身不足之處,從而進行改正和自我提升。同時,其他同學也可以通過同學朗讀與教師范讀間的區(qū)別,明確朗讀方法,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此外,在學生朗讀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谋頁P,肯定學生的朗讀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夠建立起對朗讀課文的自信心,并在之后的課文學習中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
三、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范讀應注意的問題
(一)保證范讀的正確性
小學生正屬于各項能力的發(fā)展階段,而這些能力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對身邊事物的模仿與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與生活中對學生起到的榜樣作用更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在進行課文教學時,教師必須保證自身范讀在發(fā)音、斷句等各方面的準確性,以免給學生傳輸錯誤的知識。一旦學生由于教師錯誤的范讀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了錯誤的記憶,想要改正是非常困難的。例如在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中,詞牌名的清平樂取自漢樂府中樂調(diào)的清樂與平樂,因此是樂曲的意思,應讀為“yuè”。
(二)注意對文章情感的表現(xiàn)
感情表達是教師范讀中最為重要且最需要注意的一點,只有在范讀過程中準確的表達出課文所蘊含的情感,范讀在教學中的很多作用才能夠發(fā)揮出來,因此,教師在范讀時必須注意對文章情感的表現(xiàn)。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所蘊含的情感不同,所需要的表達方式也有很多差異,教師首先需要調(diào)整好自身的心態(tài)與情感狀態(tài),將身心投入到文章內(nèi)容中,是自己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文章的抗毒才能夠更具感染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一些教學輔助設備進行配合,例如在范讀時進行配樂,播放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影像等,從而達到更好的范讀效果。
(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
在小學語文課文教學中,教師范讀的方式與方法多種多樣,但具體的范讀教學還需要對實際情況進行考慮。不同題材的課文在范讀時的側(cè)重點不同,如散文應重視情感的抒發(fā)與傳遞,而文言文的生僻字較多,語言結(jié)構(gòu)也與現(xiàn)代漢語有所差異,因此在讀音、斷句上需要重點注意。另外,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自我提升較快,變化也會比較大,因此在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范讀時,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四、結(jié)束語
總之,教師范讀雖然能夠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想要實現(xiàn)高效的示范朗讀,教師還應結(jié)合自身的特點和課文內(nèi)容,采取正確教學策略與朗讀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文研.小學語文朗讀興趣培養(yǎng)的方法探究——教師范讀[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01:23.
[2]王秀敏.談談小學教師范讀課文的必要性[J].才智,2010,23:71-72.
[3]林丹丹.小學教師范讀在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J].考試周刊,2017,32:3.
[4]黃潤嫦.淺談教師范讀課文的重要性[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論文精選(下)[C].2005:2.
作者簡介:
王榮霞(1967—),女,漢族,安徽金寨人,大專,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