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倚靠著日新月異的大時代背景,我們身邊的事物也在不停地更新?lián)Q代,所有舊的事物也終將被取代。新媒體是近幾年不斷快速發(fā)展并且漸漸成為主流的產物,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引導著人們轉變生活、學習、工作的方式。而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是所有高校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它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人生觀,便于他們日后能夠更好地被社會所接納,本文主要探討當新媒體運用到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課程中,是否會帶來不同的體驗。
關鍵詞:新媒體;思政課程;高校學生
一、簡單介紹何為新媒體且其存在的意義和帶來的影響
人們常常提起新媒體,但對于它的定位與作用并不是十分了解。新媒體實則就是依靠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以及移動通訊等現代科技手段,向大眾提供和傳遞有效信息的新型媒體。它的種類是很齊全的,涵蓋了互聯(lián)網、手機短信等各個方面,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和開放性。新媒體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帶給了大眾全然不同的新體驗。而現在很多的學校也選擇將新媒體投入到日常教學當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如今新媒體已經被認為是除電視、廣播、紙媒之后的另一大媒體,它顛覆了大眾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和生產方式,可以說給當下人們的活動與思維方式帶來了巨變?!靶旅襟w”一詞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也成為了傳播學理論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
新媒體的作用有很多,當下大眾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吃飽喝足即可,大部分民眾是有休閑娛樂的需求的。而新媒體就填補了這一塊的空白滿足了人們的碎片化需求。其次,新媒體可以讓民眾的宣泄欲和表達與得到滿足,以“微博”為例,人們可以自由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甚至與陌生人進行交流和探討。人們早選擇新媒體的時候也是完全自主的,能夠選擇的軟件也有很多,總之新媒體的整體發(fā)展前景是頗為樂觀的。
二、大學生思政教育與新媒體存在怎樣的關聯(lián)和影響
新媒體的出現為高校的思政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之處,但隨之而來的也有挑戰(zhàn),可謂是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據研究表明,20歲到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七,而這一年齡段也集中了大學生的主要年齡。所以說大學生們幾乎都是忠實的網絡用戶。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們,大多涉世未深,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很容易受到誘導。紛雜的網絡信息真假難辨,也會令他們迷惑不解或是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大學生思政教育恰恰是在引導學生建立一個正確成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讓學生明白應該做些什么。
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受眾量廣泛、信息包容量大等特點。新媒體作為當下一個巨大的技術載體,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可能在眨眼之間,新媒體就可以把剛剛得到的信息傳遍五湖四海,只要通過連接網絡就可以實現對信息的使用和掌握。但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對它產生了質疑,認為網絡上真假難辨的信息很容易混淆視聽,給學生帶來錯誤的引導,有的學生甚至會樹立自己所認為很獨特的“個性”,給學校的管理帶來難度。這個問題并不新鮮,在互聯(lián)網和智能手機出現的時候就已經隨之產生,這些年來,社會各界人士也一直針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但是我們不可否認,新媒體已經在當下的校園生活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從一定程度上講,它擴寬了思政課程的授課方式。它不僅僅只是休閑娛樂的工具,也是上課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的知識媒介。首先,它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它也推動著高校不斷改進和完善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幾乎所有的高校都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門戶網站,通過這些網站,學生可以自由的進行網上選課,查詢期末成績,了解學校的最新動向等等。也就是說,新媒體增強了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互動性。其次,新媒體可以借助新媒體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將其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教師也可以通過一些專業(yè)的教育網站來不斷填補自己的知識,從而帶給學生更好的上課體驗。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之中,學生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往往支支吾吾不敢暢所欲言,并不利于學生思想行為的提升。但是接觸新媒體以后,很明顯學生的思想更加寬廣,課堂的積極性和趣味性變高。思政課程原本就有一些無聊與枯燥,利用新媒體,可以達到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的目的,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再結合相應的課堂教學活動,相信一定會帶來可喜的結果。同時,通過新媒體技術,能夠更加直觀的把教學內容傳達給學生,比如動態(tài)畫面,動畫效果等等,教學內容也會得到升華。
三、如何更好地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到高校思政課程之中
首先,高校應該為思政教育課程提供一些設備和平臺,確保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夠從這個平臺找到自己授課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和文檔。學校也可以在圖書館或者閱覽室等地方覆蓋免費無線網,讓老師和學生可以及時通過網絡查詢一些知識點,以便更高效的學習。學校也要根據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情況建立相應的機制和體系,隨時跟蹤監(jiān)督新媒體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的使用情況。也可以通過新媒體不斷基礎上開辦思政教育的交流活動,推動思政教育的整體質量提升。
如今大學生的生活離不開微博、微信、QQ等社交軟件,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一下當下的娛樂新聞、網絡流行語等等,便于更好的和學生“打成一片”。同時也可以針對學生們開設有關思政教育的QQ群,微博帳號等來吸引學生的關注,這樣一來對學生的動態(tài)也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也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最好能夠熟練地使用當下熱門的社交軟件,可以及時地了解到時事新聞,也可以知曉學生們的動向,這樣的話思政工作也可能事半功倍。同時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構建一個新媒體網絡思維,提升自己的幽默能力,用學生們更易于接受的方式來授課。同時學校也可以開展一些網絡教育課程,讓學生意識到新媒體并不是百無一失的,所有的信息也并不是重要且準確的,作為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成年人,要加強自己的辨識能力,思想政治覺悟并不是全靠老師和學校來完成的,更多是學生自己發(fā)自內心的認可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強加于他們的,而是必要的生存技能。
總之,利用新媒體開展完善我們當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但并不意味著需要舍棄我們原有的所有教育模式,而是在此基礎上更好地與時代接軌。任何形式的教學都不如在課堂上實打實、面對面的傳播知識。新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更好地讓學生意識到提升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任婷婷.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策教育的影響及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18期
[2]曹冬華.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路研究[J].現代交際
作者簡介:
劉銘樞(1982—),男,漢族,黑龍江克山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