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思
【摘要】本文論述群文閱讀教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進行分析和反思,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旨在改變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yǎng),最終提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群文閱讀 議題 利益相關者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9A-0008-03
當代語文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大量閱讀,重視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課程總目標和內容”中指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1]。”2007年8月,臺灣教師陳易志在南京上了一節(jié)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課。2008年10月,臺灣學者趙鏡中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了“群文閱讀”,并對“群文閱讀”進行了理論上的研究。此后,群文閱讀教學開始進入廣大教育研究者及教育者的視野,多種形式的面向小學語文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培訓席卷全國,多位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者產生,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各種“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課例。前人在群文閱讀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上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一、概念界定
(一)群文閱讀教學
2008年10月,趙鏡中先生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了“群文閱讀”,即“在政府大力推動兒童閱讀運動的影響下,學生的閱讀量開始增加,雖然教師還是習慣于單篇課文的教學,但隨著統整課程的概念推廣,教師也開始嘗試群文的閱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2]。這是“群文閱讀”的首次亮相。于元澤先生把“群文閱讀教學”的概念界定為“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3],他認為,“議題”“集體建構”“共識”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理念,也是對群文閱讀教學概念的深刻把握。
(二)利益相關者理論
1.利益相關者
弗里曼(1984)對利益相關者的解釋是:“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影響一個單位發(fā)展目標實現的人或組織?!盵4]這是被普遍接受的關于利益相關者概念的解釋。起初,利益相關者理論僅用于企業(yè)管理,隨后,利益相關者理論開始被用于土地管理、林業(yè)管理、醫(yī)療、績效、旅游、文化遺產保護、教育等方方面面。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當中,包含有多方利益相關者,如教師、學生、學校。
2.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依據
教師是學校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主要實施者。“對利益相關者要求的漠視會影響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例如,不考慮客戶對產品質量及安全考量,必然將客戶讓于競爭對手,導致企業(yè)難以存活。因此,片面強調股東利益,忽視各有關方的利益關切,容易導致企業(yè)面臨寸步難行的窘境?!盵5]鑒于此,本文將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依據運用于群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權利訴求,探討群文閱讀教學之下教師的困境及在此困境之下對群文閱讀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影響。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及思考
困境一:學生在課堂上顯得更加被動
自從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以來,出現了以蔣軍晶老師為代表的群文閱讀教學大家。蔣老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上有多方面的貢獻,如在《彌補而不是取代:群文閱讀的操作取向》中提出了群文閱讀教學的三種模式:一是課內一篇帶課外多篇,二是課內一篇精讀與多篇略讀整合,三是課外多篇。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這些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借鑒價值。再如,蔣老師還貢獻了不少經典的群文閱讀教學課例,如“創(chuàng)世神話”“最后一句詩”“新美南吉的童話”和《去年的樹》。蔣老師做到了“多文本”,也充分考慮了“議題”的可議性和開放性。蔣老師在群文閱讀教學方面的貢獻有目共睹,但也存在忽略群文閱讀教學圍繞“議題”進行“集體建構”的問題,忽略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問題。
思考:應通過小組合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新課標出臺以來,教育界一致呼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育界也一直在為之努力。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蔣軍晶老師在《不只是多讀了幾篇文章——“群文閱讀”推廣中出現的問題分析》中明確指出,“首先,教師的‘應試能力要強”[5],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有“應試能力”,更要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將大打折扣。那么,蔣老師的這一觀點會不會過于極端?教育界一直以來都在呼吁素質教育,教育部門也在課標、課程、教科書方面做努力,例如,部編本教材已經在小學一、二年級投入使用,2019年,部編本教材將涵蓋九年義務教育。最能直接反映問題的是蔣老師《橋》的群文閱讀教學實錄,實錄中,學生更多的是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通過師問生答的形式展現出來,圍繞“議題”進行“集體建構”的成分少之又少,這樣的教學沒有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群文閱讀教學是不是應該通過“議題”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群文閱讀教學是不是應該通過小組合作來“集體建構”?筆者認為,為了不再讓學生顯得過于被動,至少應該加強小組合作,把課堂時間還一些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閱讀、思考、交流;至少應該有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并讓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和反思。群文閱讀教學不應該是流于形式的“淺閱讀”,應該是基于不同“議題”的充分顯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深度學習。
困境二:教師壓力大幅度增強
“長沙市育才二小的群文閱讀實踐在實踐了兩年左右后,又回歸了原始狀態(tài)?!盵6]2007年至今,教育家們對群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已有十一個年頭,不乏各種對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培訓,為什么群文閱讀教學無法持續(xù)在長沙市育才二小發(fā)展?從教師的角度分析,也許是教師的閱讀教學理念沒有轉變,也許是教師的閱讀素養(yǎng)和閱讀教學素養(yǎng)沒有跟上,也許是群文閱讀教學給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工作強度上的壓力。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有更大的閱讀量,有更強的文本解讀能力,能夠尊重學生學習成果的差異,并且持有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但實際上,很多語文教師同時兼任班主任,工作強度大,教師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備課。同時,教師還要照顧家庭,因而對于群文閱讀的高要求,很多教師感到壓力倍增。
思考:關注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群文閱讀教學不僅在素養(yǎng)上,還在工作強度上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新要求。用利益相關者理論來說,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當中,包含有多方利益相關者,如教師、學生、學校。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出現,給小學語文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年輕教師可能更樂于嘗試群文閱讀教學,因為作為新手教師,他們對群文閱讀教學的好奇心會更強,同時,他們需要通過良好的表現得到肯定與發(fā)展;而老教師則有可能排斥這一教學方式,因為老教師已經在崗多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加之接受群文閱讀教學就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老教師可能更不想改變。當然,也不排除有新教師排斥群文閱讀教學,或有老教師喜愛群文閱讀教學的情況。
對利益相關者要求的漠視會影響群文閱讀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當中,群文閱讀教學研究者及學校應該充分考慮新、老教師的不同訴求。此外,學校更要致力于教師的在職培訓,以提升在職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素養(yǎng)。
困境三:課堂教學超時
當前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普遍存在課堂教學超時的問題。以長沙市育才二小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為例,一節(jié)課45分鐘,議題為“寓言故事中的對比”的課堂費時57分鐘,超時12分鐘;議題為“民俗民風”的課堂費時50分鐘22秒,超時5分鐘22秒。李瑤曾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反思》中以45分鐘一節(jié)課為標準,對40節(jié)群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視頻進行了統計。統計顯示,40節(jié)群文閱讀教學課里有29節(jié)課超時,其中,超時3分鐘以內的有12節(jié)課,超時3分鐘以上的有17節(jié)課,有11節(jié)課未超時。課堂教學超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學生課前閱讀準備不足,學生閱讀速度跟不上,教學文本選擇過多,議題過多,不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等。
思考:選擇合適的文本數量
由于群文閱讀需要學習多個文本,需要給學生閱讀、思考、交流討論、展示學習成果、反思的時間,需要給教師主導的時間,45分鐘怕是遠遠不夠用的。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嘗試用兩個辦法解決。第一個辦法是增加一節(jié)課的時間,例如,把一節(jié)課的時間增至60分鐘。但是,把一節(jié)課的時間增至60分鐘也有不利的地方,原因有兩個,一是不利于學生視力的發(fā)展,二是會使學生過于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進而影響課堂質量。所以,增加一節(jié)課的時間不可行。第二個辦法是減少文本,如蔣軍晶老師在《橋》的群文閱讀教學中用了6個文本,其中,《橋》《諾曼底號遇難記》作為詳細解讀的文本,《在柏林》《窗》《雪夜》《最后一只烏鴉的最后一句壞話》作為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猜測結尾的文本,最后由于時間關系,后兩個文本只能留待課后探究。那么,蔣老師可以將6個文本降至4個文本,這樣一來,課堂時間也就足夠了。在平時的群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文本數量,數量在3至5個較為適宜。文本多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文本少了,又達不到群文閱讀的效果。
針對學生課前閱讀準備不足,學生閱讀速度跟不上的問題,應該請家長幫助教師督促學生預習,教師及家長平時可以適當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針對議題過多的問題,教師應該統觀多個文本,尋找適當數量的“議題”,并指導學生根據“議題”開展小組合作,從而提高“集體建構”的能力。針對教師不注重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的問題,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群文閱讀教學素養(yǎng),注重問題設計的有效性,精簡課堂環(huán)節(jié),節(jié)省課堂時間。
群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不只是“學生在課堂上顯得更加被動”“教師壓力大幅度增加”“課堂教學超時”,還包括學生壓力上升,因為群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識字量、閱讀速度、閱讀方法、閱讀能力、交流能力、集體建構能力。但總的來說,閱讀素養(yǎng)是現代人所必備的重要素養(yǎng)。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價值和意義是存在的,發(fā)展其優(yōu)點,面對出現的問題,找出癥結所在,就可以真正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最終促進學生、甚至教師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祖文.關于“群文閱讀”教學的一些冷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5(3)
[3]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
[4]周剛.H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問題研究[D].安徽大學,2017
[5]蔣軍晶.不只是多讀了幾篇文章——“群文閱讀”推廣中出現的問題分析[J].小學語文教學,2016(4)
[6]谷瑤蓮.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