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燕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2醫(yī)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精神科作為特殊科室極其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自殺、傷人以及自傷等不良情況,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以及不穩(wěn)定的情緒,在臨床上容易出現(xiàn)幻覺與幻想[1]。這就導致精神科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容易產(chǎn)生危險性與風險性,阻礙其臨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會對患者治療效果造成影響,也會影響醫(yī)護人員的安全及醫(yī)院效益。鑒于此,本次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發(fā)生護理風險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根據(jù)此實施安全管理措施?,F(xiàn)將具體研究內(nèi)容報告如下。
本次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發(fā)生護理風險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23例女性患者,37例男性患者;年齡18~66歲,平均年齡(38.46±10.28)歲;住院時間10~208d,平均住院時間(106.24±26.41)d。所有患者均符合精神病診斷標準。
取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其中包括管理體制、護理人員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醫(yī)院環(huán)境與設施建設等。
在本次研究調查中,60例精神科患者發(fā)生不安全因素中占比最高的為護理人員的心理因素61.67%,其次為患者自身疾病(56.67%)與護理人員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51.67%)。具體情況如下:(1)患者因素。自身疾病34例(56.67%);不當遵醫(yī)行為20例(33.33%)。(2)醫(yī)院環(huán)境及設施建設因素,5例(8.33%)。(3)社會因素。不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9例(15.00%);社會偏見8例(13.33%);管理模式陳舊13例(21.67%)。(4)管理體制因素。缺乏質量監(jiān)控措施23例(38.33%);無人力資源28例(46.67%)。(5)護理人員自身因素。無責任心14例(23.33%);缺乏規(guī)范文書12例(20.00%);業(yè)務水平不高20例(33.33%);無自我保護意識31例(51.67%);缺乏護患溝通26例(43.33%)。
對于精神科的臨床護理工作而言,其最為重要的是安全管理問題,在對醫(yī)院管理水平及醫(yī)療質量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其重要的參考指標為安全管理質量,而該項指標與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具有非常重要的關系[2]。因此,為了能夠確保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人身財產(chǎn)安全,就需要實施安全可靠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時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由于精神科和粟裕一個較為特殊的科室,患者具有病情變化快特點,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極其容易出現(xiàn)不可預測的事故。對于精神科的護理安全管理中,除了如缺乏護理經(jīng)驗、技術水平以及設備條件等技術性的安全問題外,還包括非技術性安全問題,如護理不當與環(huán)境因素等。這就表明對于精神科的護理人員而言,其在安全管理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具較高的風險性[3]。因此,護理管理人員需要對臨床上護理不安全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以確保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人身安全。安全管理措施如下。
在精神科護理工作實施的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對不安全因素中的常見問題作為管理的重點對象,并且根據(jù)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措施,對護理緩解中的護理行為應該進行嚴格的規(guī)范[4]。因此,在臨床護理的過程中可以由高級技術人員以及各個科室的護士長、護理人員組成可以質量控制領導小組,對小組成員的責任進行明確分配與定期檢查,定期對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探討相應的解決措施。
精神科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需要不斷地加強其相關技能的培訓工作,需要具備較強的基本專業(yè)知識,對護理技術進行熟練地掌握,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個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與心理素質。
對于護理管理人員而言,其應該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關心,確保護理人員具備一個耐心、開朗以及大度的良好品質。同時還需要為護理人員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確保護理人員具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5]。除此之外,護理管理人員還需要對當前人力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配置,盡可能地發(fā)揮組織成員的聰明才智,根據(jù)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資歷與性格等因素合合理排班。
綜上所述,需要加強對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對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措施,確保護患安全,降低護理缺陷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程俊,張瑜,李彥等.精神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風險管理措施探討[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5,(4):80-81.
[2]顧康瑩,李嬰慧,錢一平等.精神科住院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干預方法的探討[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12):1747-1750,1751.
[3]吳佩.護理安全等級標識卡在精神科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