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瑤
(昆明市兒童醫(yī)院急診前興科 云南 昆明 650100)
心肺復蘇是心臟或呼吸停止的最有效急救手段,有效的心肺復蘇干預有助于腦部和重要組織器官恢復供氧,從而有效降低呼吸和心跳停止患者的死亡率。小兒呼吸和心跳停止的風險更高,這主要源于兒童身體機能發(fā)育不全,出現(xiàn)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死亡率更高,因此早期介入心肺復蘇對于患兒康復有積極意義[1]。為進一步提高兒科急診的療效,規(guī)避心肺復蘇中存在的風險點,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兒科急診心肺復蘇患兒的臨床資料,現(xiàn)匯報如下。
選擇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來我院兒科急診心肺復蘇的49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男27例,女22例,年齡在25d至11歲之間,其中0~1歲患兒34例,1~3歲患兒10例,3歲以上患兒5例,平均年齡(3.9±0.5)歲。31例患兒發(fā)病時無現(xiàn)場目擊者,18例患兒發(fā)病時有現(xiàn)場目擊者,其中目擊者為家長者15例,目擊者為其他人員者3例,患兒發(fā)病類型中呼吸停止28例,心跳停止21例,誘發(fā)因素中意外性疾病23例,心血管疾病15例,感染性疾病11例,入院轉(zhuǎn)運工具中救護車33例,警車6例,其他交通工具10例,急診心肺復蘇時間在8~79min之間,平均時間(43.2±2.5)min。
為贏得寶貴的急救時間,我院開辟了兒科急診綠色通道,確保患兒第一時間能接受心肺復蘇干預,根據(jù)我院制定的心肺復蘇急救流程,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并迅速成立急救工作小組,介入心肺復蘇干預期間密切監(jiān)測患兒各項生命體征指標[2]。患兒進入急救室后采取平臥位,及時清除口鼻部位的分泌物,為保障呼吸道通暢,可在患兒頸部墊一軟枕,使患兒頭部適當后仰,建立靜脈通道,給予復蘇囊加壓給氧,同時進行氣管插管,出現(xiàn)心跳停止患兒進行胸外按壓,通過靜脈通道給予復蘇藥物腎上腺素 。
采用SPSS17.0軟件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患兒急診心肺復蘇的誘因中意外性疾病23例,其中溺水3倒,窒息7例,中毒2例,嚴重創(chuàng)傷9例,藥物過敏性休克2例,占比為46.9%(23/49);心血管疾病15例,其中嚴重心律紊亂4例,先天性心臟病6例,急性心肌炎2例,心肌病3例,占比為30.6%(15/49);感染性疾病11例,其中重癥肺炎3例,嚴重膿毒癥6例,腸道感染1例,腦脊髓膜炎1例,占比為22.5%(11/49);意外性傷害相比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都更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9例患兒中0~1周歲者34例,1~3歲患兒10例,3歲以上患兒5例,0~1周歲患兒比例高達69.4%(34/49),此年齡段患兒比例相比其他年齡段患兒更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9例患兒中18例患兒發(fā)病時有現(xiàn)場目擊者,心肺復蘇成功15例,成功率為83.3%(15/18),31例患兒發(fā)病時無現(xiàn)場目擊者,心肺復蘇成功16例,成功率為51.6%(16/31),有現(xiàn)場目擊者患兒的心肺復蘇成功率高于后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9例患兒中呼吸停止患兒28例,心跳停止患兒21例,所有患兒的急診心肺復蘇成功31例,成功率為63.3%(31/49),其中呼吸停止患兒急診心肺復蘇成功20例,成功率為78.6%(22/28),心跳停止患兒急診心肺復蘇成功9例,成功率為42.9%(9/21),呼吸停止患兒的心肺復蘇成功率相比心跳停止患兒的成功率更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心肺復蘇是兒科臨床急救措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于心跳和呼吸停止患兒而言,心肺復蘇能給患兒基本的生命支持,降低患兒臨床死亡率。心肺復蘇效果與患兒年齡、病史、體質(zhì)及急救時機等因素相關,探尋患兒心肺復蘇的臨床特點和預后影響因素,對于提高急救效果和成功率有重要意義 。本文實驗結(jié)果顯示,意外傷害是誘發(fā)患兒心跳和呼吸停止的重要誘因,因此就要求監(jiān)護人加強安全意識,提前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傷害。患兒年齡低于1周歲者,心肺復蘇成功率明顯更低,發(fā)病時有現(xiàn)場目擊者的急救成功率也更高,且呼吸停止相比心跳停止的患者急救成功率更高,上述調(diào)查結(jié)果說明,要提高患兒心肺復蘇效果,應從上述幾個方面提前介入干預手段 。綜上所述,提前介入心肺復蘇有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加強監(jiān)護人的安全監(jiān)護意識和急救知識宣教,亦有助于降低臨床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