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艷 蔣茜 何霞 左冠超(通訊作者)
(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四川省康復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1135)
腦卒中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情持續(xù)發(fā)展下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上大多數(shù)腦卒中患者經(jīng)積極治療后,亦遺留相應的后遺癥,比如患者存在偏癱以及面癱、吞咽困難等不良情況,對患者的臨床治療與預后造成很大的影響[1]。本次研究中納入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診治的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60例,將患者分組后予以不同的方式治療,現(xiàn)將報道如下。
此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診治的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60例分組為: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為17:13;年齡為60~82歲,平均年齡為(75.17±3.89)歲。觀察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為18:12;年齡為63~80歲,平均年齡為(76.04±3.6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方法 依據(jù)患者病情以抗膽堿藥物+鼻飼+靜脈補液為患者治療[2]。
1.2.2 觀察組方法 抗膽堿藥物+鼻飼+靜脈補液治療與對照組相同;綜合康復訓練治療:(1)舌部訓練:要指導患者盡量將舌頭伸出嘴并縮回,之后再將舌尖向上用力,用壓舌板將患者的舌頭往下壓;舌尖經(jīng)抵下齒轉(zhuǎn)上齒,經(jīng)此鍛煉患者的發(fā)音;1個訓練動作都持續(xù)8s后再放松,并重復訓練10次[3]。(2)唇部訓練:指導患者發(fā)“wu”、“yi”等音,1個音持續(xù)5s、連續(xù)10次,每天2次;對患者的唇部運動量逐漸增強,并依據(jù)患者病情改善情況進行控制、協(xié)調(diào),用冰塊進行唇、面部摩擦運動,1次運動10min、1天4次。(3)感覺訓練:指導患者將手指放在訓練者的甲狀軟骨上邊,同時訓練者做吞咽動作,感到甲狀軟骨往上運動后,再引導患者將手指放于自己的甲狀軟骨上邊模仿吞咽動作20下、1天2次;(4)咽部冰刺激:以冰凍棉棒沾水,對患者軟腭、腭弓以及舌根與咽喉壁進行刺激,1次保持2s、1天3次;(5)吞咽反射訓練:引導并指導患者做空吞咽、側(cè)方吞咽與點頭輔助吞咽,再讓患者嘗試著吞咽食物,選擇米糊狀食物或者稀粥輔助患者訓練,1次10min、1天2次;(6)低頻電刺激:以Vitalstim電刺激治療儀為患者行低頻電刺激,將表面電極置于患者吞咽肌肉表面,設置雙向方波、波寬為700Us、頻率為80Hz、刺激電流為25mA;(7)吞咽生物反饋治療:選擇吞咽生物反饋治療儀為患者治療,將電極置于舌骨周圍肌肉上進行吞咽治療,1次20min、1天1次;(8)進食訓練:患者咳嗽后指導其做進食訓練,讓患者以半臥位、頭略微向前傾姿勢食容易吞咽的食物,待吞咽功能改善后再食米糊類食物,同時叮囑患者食物要多次咀嚼后吞咽。
全面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Burke、GQOLI-74評分變化情況,將所獲相關(guān)數(shù)據(jù)作對比分析。
神經(jīng)功能缺損以(NIHSS)量表評分評估:總分值為45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
吞咽障礙以(Burke)量表評分評價:總分值為10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吞咽障礙越嚴重;為患者行咽水實驗3次,1次咽水量5ml,觀察患者的喉動及重復吞咽、咽水時喘鳴、咽水后喉功能;若未見異常,則將咽水量增加至1次60ml,觀察患者的咽水時間、吞咽時咳嗽。
生活質(zhì)量以(GQOLI-74)量表評分評價:共為五個維度:軀體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活動、社會功能;各維度分值20分,總分值為100分,得分越高者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
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Burke、GQOLI-74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NIHSS、Burke、GQOLI-74評分變化比對照組優(yōu)(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Burke評分變化比較 [±s,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NIHSSBurkeGQOLI-74觀察組30治療前25.17±3.385.27±1.5153.18±10.20治療后11.25±4.220.42±0.1685.06±11.42對照組30治療前25.20±3.645.65±1.3870.68±14.52治療后19.11±4.293.15±1.0752.95±10.43 t值治療后--4.309112.72569.7183 P值--<0.05<0.05<0.05
觀察組30例患者中出現(xiàn)拔管者3例(10.0%)、對照組30例患者中出現(xiàn)拔管者9例(30.0%);觀察組患者拔管率比對照組低(P<0.05)。
人口老齡化的持續(xù)加深,患有腦卒中的人數(shù)不斷增多。腦卒中是因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致使血管阻塞/破裂,導致患者突然發(fā)病,病勢重、進展快,臨床上多見患者驟然昏倒并失去意識。臨床上腦卒中患者治療后,極易遺留后遺癥,比如偏癱、語言不利或吞咽困難等不良情況,對患者的臨床治療與預后造成很大的影響。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以抗膽堿藥物+鼻飼+靜脈補液+綜合康復訓練治療,其中抗膽堿藥物+鼻飼+靜脈補液治療為臨床基礎(chǔ)治療,用以改善患者腦循環(huán)、維持身體狀況;綜合康復訓練主要舌部訓練、唇部訓練、進食訓練、針灸與低頻電刺激等項內(nèi)容,可經(jīng)此有效預防患者咽下肌群出現(xiàn)萎縮,加強舌部、咀嚼肌按摩及運動后,可增強機體對吞咽反射的靈活性。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NIHSS、Burke評分變化比治療前與對照組優(yōu)、患者GQOLI-74評分比對照組優(yōu),拔管率為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將綜合康復訓練用于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治療中的效果顯著,可充分改善患者神經(jīng)功能障礙及吞咽障礙,并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1]陳國強,胡延林,宋玉佩,等.綜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7,29(08):52-54.
[2]曹光菊.對腦卒中所致吞咽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訓練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07):68-69.
[3]潘林花,李妍.綜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吞咽障礙臨床觀察[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4,21(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