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本順
(無錫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 江蘇 無錫 214000)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臨床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手術類型,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范圍,手術過程比較復雜、時間也比較長,手術創(chuàng)傷大、吻合口多,對患者的體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且并發(fā)癥也比較多[1]。為了對臨床治療提供指導意見,本文選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之間收治的90例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這3種吻合方式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之間收治的90例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齡在50~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9.3±3.8)歲,原發(fā)病有十二指腸腺癌32例,壺腹周圍癌18例,胰頭癌15例,膽總管下段癌16例,慢性胰腺炎9例,患者均臨床表現為黃疸、腹痛腹脹等,且均經影像學及腫瘤取樣病理檢驗確診。
1.2.1 端端胰腸套入式吻合 切斷患者胰腺之后在胰管內進行插管,將硅膠管插入主胰管進行固定,胰腺斷端游離止血,將胰腺斷端與空腸進行縫合[2]。
1.2.2 端側胰管空腸黏膜吻合 在進行胰頸離斷時將部分胰管保留,對胰斷面游離止血,將硅膠管放入胰管之中,遠端則放置在術中后期膽腸吻合品的腸腔中,縫合空腸漿肌層與胰腺后緣包膜,空腸黏膜切開尺寸與胰管直徑相似,與胰管進行縫合,再進行胰腺斷面前緣與空腸漿肌層的縫合,然后縫合包膜[3]。
1.2.3 胰腸一層連續(xù)降落傘吻合 使用電刀對胰頸進行離斷,使用0號絲線對胰腺斷面出血點進行縫扎止血,遠端胰管內插入腦室引流管,外露2厘米左右,縫合固定腦室引流管和周圍胰腺組織,將胰腺導管放入腸內。使用電刀縱向切開空腸對系膜緣,使用4-Oprolene線先進針行胰腺斷端與空腸切口后,降落傘法一層縫合,從胰腺一側開始縫合,確保胰腸縫合的準確性,先對后壁進行縫合,然后連續(xù)縫合前壁,兩縫線匯合之后收緊縫線打結即可完成。
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端端吻合組及端側吻合組、降落傘吻合組胰腸吻合平均時間分別為(30.5±5.4)分鐘、(35.2±5.1)分鐘、(10.3±3.5)分鐘,降落傘吻合組胰腸吻合平均時間顯著短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端端吻合組出現胰漏1例,膽漏1例,消化系出血0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7%,端側吻合組胰漏1例,膽漏1例,消化系出血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降落傘吻合組沒有出現胰漏、膽漏、消化系出血等并發(fā)癥。降落傘吻合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主要是用于治療慢性胰腺炎伴隨嚴重疼痛或其他并發(fā)癥的情況,而在實施切除手術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胰腸吻合術式,以確保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胰腺疾病對于患者的危害較大,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容易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造成威脅,甚至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當前,隨著現代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的致死率已經有了很大的降低,但是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還是非常高的,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樣有著嚴重的威脅,這也成為了臨床術式重要的指導因素之一。端端胰腸套入式吻合、端側胰管空腸黏膜吻合、胰腸一層連續(xù)降落傘吻合是常用的3種胰腸吻合方式,均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對于治療胰十二指腸疾病具有顯著作用。而對于這三種治療方式,哪一種更符合患者的治療需求,則要根據具體的臨床研究來得出結果。
通過本文研究,降落傘吻合組胰腸吻合平均時間顯著短于其他兩組,降落傘吻合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0%顯著低于端端吻合組的6.7%及端側吻合組的1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不同胰腸吻合術式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應用價值不同,胰腸一層連續(xù)降落傘吻合術式具有更短的胰腸吻合時間以及更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1]項楠.胰頭和壺腹周圍腫瘤三維可視化診治平合構建及臨床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
[2]李學春,何文聰,魯成軍,何靜波,彭小偉,田育森.胰腸吻合方法改進與應用的臨床研究(附38例報告)[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4,25(03):293-295.
[3]俞凱華,王上忠,程明.不同胰腸吻合術式對胰腺十二指腸切除術圍術期并發(fā)癥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2016,22(12):36-37.
[4]張文宇.改良胰管空腸端側吻合術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04):84.
[5]李學春,何文聰,魯成軍,何靜波,彭小偉,田育森.胰腸吻合方法改進與應用的臨床研究(附38例報告)[J].分子影像學雜志,2014,37(0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