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沙怡辰 孫田燁
(1 青海欣怡醫(yī)學整形美容門診部 青海 西寧 810000)
(2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46)
疾病和外來傷害是導致耳廓受損的主要原因,由于耳廓的皮膚層相對較薄且皮下并無太多組織,皮膚和軟骨膜之間粘連程度緊密,在將病損切除后可能會因拉攏縫合難度而導致耳廓畸形[1]。有鑒于此,本院自近年來一直在探尋有效的耳廓缺損修復手段,用局部皮瓣方式治療,效果令人滿意。報道如下。
選本院2015年—2018年間收治因各種原因?qū)е露糠秩睋p患者為分析對象,抽取患者3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齡在22~64歲間,平均(44.8±5.1)歲。有16例患者為色素痣,有6例患者為基底細胞癌,有2例患者為鱗狀細胞癌,瘢痕疙瘩和日光性角化病各有患者4例。皮損范圍在(0.5×0.5)cm~(2.0~3.0)cm間。
所有患者麻醉方式均為局部麻醉。將患者病變組織切除后根據(jù)耳廓缺損面積情況,選擇對應皮瓣完成創(chuàng)面修復。
耳前局部皮瓣:針對耳廓前側皮膚缺損患者。皮瓣的設計以切除病灶后耳廓前側皮膚缺損范圍為準,皮瓣蒂部與耳輪耳旁、耳屏之前相接近,皮瓣蒂可選擇在上或者在下,皮瓣后緣和耳屏盡可能接近,長寬之間比例一般為4∶1。沿著皮下淺筋膜表面將皮瓣切除,不損及存在于真皮下的血管網(wǎng),旋轉(zhuǎn)皮瓣,完成對缺損區(qū)域的修復。
“風箏”皮下蒂皮瓣:以耳廓缺損位置為方向,做皮下蒂皮瓣,呈三角形,底邊與皮損側相接近。在皮瓣兩側將皮膚切開直到皮下層并往下潛行,完成皮下組織的分離,并形成側方蒂,從三角形的底邊使用剪刀往上前進并于頂端穿出,皮下組織蒂中央位置完成分離,不損及蒂的兩側,做出雙蒂皮瓣的狀態(tài),這有利于皮瓣的可移動性。往患者耳廓皮膚缺損方向推動皮瓣并完整將創(chuàng)面覆蓋。如皮損創(chuàng)面過大則以同樣方式再設計一個皮瓣蒂皮瓣,相向移動以覆蓋創(chuàng)面[2]。
耳后帶蒂皮瓣:這個不等于耳廓后軟組織缺損情況患者,在耳廓后面取下局部皮瓣完成創(chuàng)面的修復。在耳后乳突位置,將一塊和耳廓根部相平行的舌形皮瓣取下,在近心端將皮瓣蒂進行游離,直到軟組織缺損的位置,再完成皮下脂肪組織分離,耳廓軟組織缺損位置以及耳廓創(chuàng)緣用皮瓣游離端覆蓋然后縫合,加壓包扎。
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治療。術后隨訪提示傷口呈現(xiàn)I期愈合,無患者出現(xiàn)皮瓣壞死情況,皮膚質(zhì)量無異常,瘢痕隱蔽。所有患者對耳廓外形恢復情況表示滿意。
良性腫物或者惡性腫物都好發(fā)于外耳廓位置,通過游離皮片后進行創(chuàng)面覆蓋移植,在進行固定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不能建立正常的局部血管,移植皮片的成活率不能令人滿意,部分患者則愈合情況不良直接導致耳廓變形,降低美觀價值。
耳周帶蒂皮瓣的材料所得相對方便,且皮膚質(zhì)量如色澤、觸感等于耳廓并無太大差異,自身存在豐富血運,移植后有較高概率能夠順利成活,皮瓣的皮下組織較少,能夠使用的耳廓皮膚缺損修復類型眾多[3]。
本文研究當中可知接受局部皮瓣進行耳廓部分缺損修復治療后,患者的修復效果令人滿意,皮瓣均順利存活,且在隨訪過程中無發(fā)生皮瓣壞死的情況,修復后的外觀也與正常相接近,極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在進行皮瓣修復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患者耳廓缺損的原因、類型,選擇針對性的修復手段[4-5],如耳前局部皮瓣修復手段,在面對年齡較大或者皮膚松弛的患者,則取范圍較大的皮瓣,如面對年輕患者則應該控制皮瓣范圍,過大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兩側耳廓不對稱。
綜上所述,對耳廓部分缺損患者用局部皮瓣手段治療能夠得到理想的修復效果,安全性高且可滿足患者對外觀的要求,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