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冉明會
(1岳池縣人民醫(yī)院 四川 廣安 638300)
(2岳池川東醫(yī)院 四川 廣安 638300)
糖尿病作為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波及范圍較廣,尤其中老年人和肥胖群體中發(fā)病率較高。糖尿病患者若不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導致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會誘發(fā)微血管病變,繼而產(chǎn)生糖尿病腎病,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必須及時診斷和治療糖尿病,以減輕糖尿病患者的腎功能損害。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作為近年來診斷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可通過檢測生理條件下尿液中的白蛋白,判斷患者的病情[1]。本次研究便對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對糖尿病診斷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同時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在本院接收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詳細內容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共選擇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接收,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均滿足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協(xié)會制定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相關診斷標準,男患者38例,女患者22例,年齡為45歲至68歲,平均年齡為(53.25±6.58)歲,病程1年至18年,平均病程為(8.95±2.55)年;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為42歲至68歲,平均年齡為(53.07±6.21)歲。排除嚴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肝功能不全患者、腎小球腎炎患者、近期腦血管事件、腎病綜合征、腎毒性藥物使用患者等。對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比較,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
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采用羅氏Cobas8000 c701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人微量白蛋白檢測試劑為羅氏原裝試劑,均嚴格依據(jù)說明書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向受試者講解標本采取方法,將晨尿的中段尿置入清潔容器中,快速送往檢驗科進行檢測。對標本離心10min,3000r/min,檢測上層清液。采用散射比濁法進行定量檢測。
記錄兩組研究對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值進行比較;陽性判斷標準為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值>200mg/L,分析糖尿病患者與健康體檢者的檢測結果和陽性率。比較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陽性率。
對于本次研究所記錄和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均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進行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s)進行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標準為P<0.05。
經(jīng)檢測,對照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值為(13.02±3.87)mg/L,觀察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值為(61.25±12.42)mg/L,觀察組明顯偏高,t=28.71,P<0.05;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率為56.67(34/60)%,對照組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率為0.00(0/60)%,觀察組明顯偏高,χ2=47.44,P<0.05。
60例糖尿病患者中,1年~5年病程共24例,陽性11例,陽性率為45.83%;6年~10年病程共18例,陽性10例,陽性率為55.56%;11年~15年病程共12例,陽性7例,陽性率為58.33%;16年~18年病程共6例,陽性6例,陽性率為100.00%。隨著病程延長,陽性率越高。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醫(yī)療事業(yè)的進步,雖然人們壽命明顯延長,但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導致糖尿病發(fā)病率明顯增加,成為廣受重視的社會問題。雖然糖尿病治療難度較大,但只要患者配合治療,嚴格依據(jù)醫(yī)囑指導用藥,控制飲食和適量運動等,利于穩(wěn)定病情。由于糖尿病病程較長,會隨著病情發(fā)展導致體內脂質代謝障礙,發(fā)生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及糖尿病腎病等并發(fā)癥,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其中糖尿病腎病作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屬于導致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原因,對其的治療必須重視盡早鑒別和診斷。臨床一般將糖尿病腎病分為感染性病變和血管性病變,均在疾病后期會表現(xiàn)出尿中蛋白增多,很容易引起浮腫,伴隨尿毒癥。糖尿病腎病是由多種因素導致,如血糖不穩(wěn)定、遺傳因素、高血壓、血小板功能亢進等,一般會表現(xiàn)出持續(xù)性蛋白尿,腎功能持續(xù)性減退,必須注重加強對其的預防,保證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由于糖尿病腎病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特征,若不進行針對性檢查,難以有效進行疾病的防范和治療,因此需要加強對可靠診斷方法的研究。傳統(tǒng)對糖尿病腎病主要采用實驗室檢測方式,包含尿素、肌酐、尿蛋白定性等,均無有效的診斷價值,只有當病情發(fā)展到第4期后才能夠檢測到一定的結果,但此時患者病情嚴重,難以有效控制[3]。過去還在用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進行診斷,但此過程很容易因為留取和保存標本過于繁瑣導致檢測結果收到影響,出現(xiàn)誤診漏診情況,不利于及時開展治療工作。雖然通過腎活檢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但存在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等問題,難以普及推廣。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主要是腎小球功能及腎小管功能受損,患病早期,腎小球濾過膜的電荷降低、基底膜其他成分關聯(lián)改變等導致尿中白蛋白增加,而尿中微量白蛋白又能夠反映腎小球功能受損情況。白蛋白在血漿中以游離態(tài)和結合態(tài)兩種形態(tài)存在,其中游離態(tài)能夠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幾乎全部被腎小管重吸收,因此健康人中的尿液游離態(tài)白蛋白含量很少,與糖尿病腎病早期患者存在明顯差異。而且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管也會因為各種因素受損,出現(xiàn)重吸收障礙情況,即可以將尿微量白蛋白作為診斷糖尿病患者中并發(fā)腎病的有效指標。在進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時需要注重標本的保存,避免受到應激、疾病、藥物等影響,選擇散射比濁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且可以隨時單個測定,應用價值較高。本次研究對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對糖尿病診斷的臨床價值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對照組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值為(13.02±3.87)mg/L顯著低于觀察組(61.25±12.42)mg/L,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可以將尿微量白蛋白作為診斷糖尿病的有效指標。觀察組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陽性率為56.67%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1年~5年病程陽性率為45.83%;6年~10年病程陽性率為55.56%;11年~15年病程陽性率為58.33%;16年~18年病程陽性率為100.00%,表明相對于健康群體,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血糖長期升高導致腎小球功能及腎小管功能受損,繼而增加尿微量白蛋白,而且隨著病程增加,腎小球功能及腎小管功能受損受損嚴重,發(fā)生糖尿病腎病的可能性越高。本次研究結果與楊秋蘭在《探討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中結果“糖尿病組100例患者的陽性率為42.00%,顯著高于對照組(0.00%),且糖尿病組100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為(63.85±11.74)mg/L,亦顯著高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具有意義(P<0.05)”基本一致,表明加強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對診斷糖尿病腎病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因為情緒、外界環(huán)境、飲食等因素導致血糖升高,尤其是沒有嚴格依據(jù)醫(yī)囑用藥的患者,血糖不穩(wěn)定,會導致糖化終產(chǎn)物增加,繼而引起細胞為基質的變化,影響腎臟合成細胞外基質水平,促使腎小球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毛細血管堵塞等,損害腎小球功能及腎小管功能。當患者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后,必須及時進行有效的治療,加強飲食控制、藥物指導等,可能會逆轉腎臟的損壞,修復腎小球,改善預后,而對于終末期糖尿病腎病病人只能接受透析治療,因此及時診斷具有必要性[4]。而未發(fā)生糖尿病腎病患者則需要重視預防,嚴格依據(jù)醫(yī)囑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確保良好控制血壓水平、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泌尿系統(tǒng)感染和控制蛋白質攝入量,并定期進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監(jiān)測[5]。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診斷中加強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利于實現(xiàn)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腎病,屬于可靠的檢測方法,且具有無害、簡單、影響因素干擾低等優(yōu)勢,實現(xiàn)對糖尿病腎病的盡早進行預防和治療,具有較高的臨床研究價值。但本次研究因樣本數(shù)量少,為進一步體現(xiàn)臨床意義,應加大樣本量進行研究。
[1]孫永華.尿糖與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驗對糖尿病早期腎損傷診斷價值探討[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6,10(3):21-22.
[2]陳勵勛,孫晶.糖化血紅蛋白與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20):99-102.
[3]楊秋蘭.探討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在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1):2061-2061.
[4]馬爽.糖尿病患者采用尿微量白蛋白生化檢測的臨床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6):722-724.
[5]程龍飛,章金燦,黃澤偉,等.糖化血紅蛋白聯(lián)合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對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16):2382-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