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立
【摘 要】傳統的美術教育只注重學生的學科知識培養(yǎng),以老師作為課堂的主要力量。但是新時期的教學形式下要求以學生為主,并且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課本知識,本文主要談談新形勢下中職教師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
【關鍵詞】中職美術 學生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186
我們都知道,美術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思想感知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傳統的美學教育中,過分的重視學科的知識傳遞性從而忽略了對于學生的興趣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人文素養(yǎng)的引導。但是現在,傳統的教學很明顯不適應新的形勢,所以我們需要做出一些調整,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樹立良好的愛好
美術教育對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開好美術課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中職生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大多數人在初中并沒受到過良好的美術教育,他們認為美術就是簡單的照著老師的示范去畫,有很多學生甚至認為學習美術需要天賦,沒有天賦怎么學也學不好,從而導致了對美術學習的生疏和畏懼。興趣是成功的基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后,就會出現一種動力,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說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對學生要求太嚴格。學生的水平不可能整體都很高,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很好的天賦,我們要善于引導,善于鼓勵,善于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善于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優(yōu)秀的地方,善于讓他們自己感知,并且大膽的把自己的想象力給描述出來,大大的開闊他們的思維。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們能夠從中感到快樂,有一些滿足感,自我勞動果實得到認可,他們會對美術越加的熱愛,更加的樂于去探索,因此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二、讓學生們做課堂的主人
美術課作為一種藝術學科類的科目,本身就應該是輕松愉悅,沒有任何壓力的,所以教師的課堂應該盡量的讓學生感受到放松。在教學內容上,由注重傳授單一,高深,繁難的知識技能,轉向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和信息,拓展美術視野,使學習更有趣更容易。在闡明一些美術理論知識時,教師應盡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語言陳述或者專業(yè)的學術語言,應當多跟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或者說是多用一些口語化幽默化的句子,加深學生的理解。力求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效果會更好。
在欣賞作品時可結合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講述一些相關的故事傳說和作者的趣聞軼事,把學生吸引到作品中來,也可以根據不同的作品,有感情的講述一些背景知識。學生會根據老師的情感變化,意識到作品中的情感寄托,繼而加深想要探究的愿望。所有的作品,只有經歷了靈魂的溝通,才能夠變活。同時,教師還可以應用一些其他的教學工具來使美術課堂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比如說幻燈片,電影,小視頻,音頻等,利用這些感官的刺激讓學生們能夠更專注,從而積極主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做課堂的主人。當然,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增加課堂的豐富性,即帶領學生去寫生,去實地的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去看一些博物館里的作品,甚至是一些民間的石刻,雕像等,都可以帶學生們參觀了解,不僅會使他們對這門科目更感興趣而且參與到了課堂活動中來。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
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關鍵,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地發(fā)展。在美術教育目的上,由重視美術知識技能的傳授,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的發(fā)展,注重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和鑒賞美的能力。因此,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自主參加的機會,使學生積極投入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淋漓盡致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去與他人互動,與環(huán)境互動,從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人格。
但是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他們的習作不可能完美和成熟。因此,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水平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不能對他們要求過高,不能對他們的作品求全責備。在教育實踐中,中職學生的作品往往表現出相似性。對這種情況,我們也無須緊張和失望。其實,與他們以前相比,他們的作品已經有了新的特點,有了新的進步。因此,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注意學生這種特點,多留心學生個體的這種變化和發(fā)展,必要時,應給予鼓勵和表彰。中職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一般表現為偶發(fā)性,突發(fā)奇想,但瞬時即變,待到動手操作時,可能又改變了想法,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完成,往往還需要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因材施教盡量讓學習主體獨立思考,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美術是藝術活動,學生應該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而不是一味的模仿。為此,在美術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許多美術教學目標的達成,必須通過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才可實現。繪畫構圖是美術教學的基本內容,我們要求在學生掌握基本法則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多角度、多方位去處理,鼓勵他們打破常規(guī)。教師在教學中應把美術與文學、戲劇、舞蹈、音樂等學科融會貫通、綜合一體,改變過去單兵作戰(zhàn)的習慣,將各學科綜合利用。要鼓勵學生在不斷嘗試各種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發(fā)現不同的材料運用會達到不同的效果。刺激學生產生一種探索未知領域的強烈欲望,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不拘一格大膽創(chuàng)作,除了利用水粉、鉛筆、油畫棒等常用的表現技法外,還可嘗試運用各種材料,或者多種材料結合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由于兩者不相溶的特點,會產生獨特的繪畫效果,或者粉筆在砂紙上進行作畫,產生粗糙質樸的紋理,畫面有種原始之美。由于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力求有新發(fā)現,因而作品便充滿著創(chuàng)新意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具有獨特個性的表現風格。
總而言之,中職的學生具有自己的一些個性特點,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點時候要注意個體的獨立性,并且要在新形勢教學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依舊沿襲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能動性,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學習的魅力,并且樂于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