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榮
傳感器技術在當代科學領域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所涉及的學科非常廣泛。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新材料、新工藝技術的應用,使傳感器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中等職業(yè)院校將傳感器教學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yè)的熱門課程進行推廣,目的在于讓學生知曉如何使用傳感器。社會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使企業(yè)對于人才的需求更注重專業(yè)技能與綜合素質。然而,中等職業(yè)院校在傳感器方面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略顯枯燥乏味,與當今時代不再適配。要想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人才的培養(yǎng)更加全面,就必須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研究。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傳感器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質,為社會培養(yǎng)所需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筆者對中等職業(yè)院校傳感器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并探索了教育方法,將項目式教學法與翻轉課堂融入到傳感器教學中,對傳感器的原理與教學進行闡述,對取得的成效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措施。
一、項目式教學法下的翻轉課堂
在中等職業(yè)院校中,項目式教學法是以不同的教學項目為基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明確教學中的任務,進行更有效的教學活動。中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在不斷的磨煉中,慢慢得到提高。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項目式教學法更注重理念的契合,在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后,關注教學環(huán)境和過程的創(chuàng)新,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這一方法著重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課堂作為輔助人員而存在,學習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將理論知識的講授轉移到課外。信息的快速發(fā)展使科技技術變得更加的個性化。教師將現代化科技知識融入到中等職業(yè)院校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中進行協(xié)調教育,與學生做好溝通,使學生對知識點有更深入的理解。這種著重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轉換的課堂教學方法稱為翻轉課堂,適用于項目式教學。
中等職業(yè)院校的翻轉課堂應對較易理解的知識點進行明確分類,讓學生有序地了解;對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則結合科技手段進行具體表現;對難以模仿的現場工作場景,則采用咨詢或實踐的方式達成課堂目標。
二、翻轉課堂在傳感器教學中的使用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與普及,中等職業(yè)院校的職業(yè)教育也隨之發(fā)生了改革變化。中等職業(yè)院校打破了傳統(tǒng)的學分制教育,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因此,翻轉課堂與項目式教學法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下面,筆者將結合中等職業(yè)院校傳感器的課堂教學,以熟悉翻轉課堂與項目式教學法的概念為前提,闡釋這種教學方法在具體實踐中的應用。
1.教學前的準備
傳感器的教學要求學生要對傳感器有清晰的認識,從基礎原理到如何維護都需要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將課程分為六個模塊,明確各個模塊的主要任務。以光電式傳感器為例,在制作教學課件時,要圖文并茂,相關原理與特性要標注準確,一目了然。對于傳感器的工作流程可以導入動畫,讓整個流程更加形象化。在對學生進行考試檢測時,要提前做好試題設計。可以將學生分組并指定傳感器,結合具體項目需求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測控電路的設計。在課后,可以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傳感器的使用要點以及其他相關電路的設計,進行擴展學習。
2.在課堂中的學習
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之前,可以用提前設計好的測試題對學生進行測試。結合各小組的相關成果進行評論。選擇典型成果進行講解并組織學生討論,在講解與討論中加深學生對自己作品的印象,進行再一次思考。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對相關問題進行調試,了解傳感器的使用。通過不斷地進行課堂演練促進中職學生學習的進步,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職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了中職院校的和諧發(fā)展。
3.學習成績的總結
中職院校的教學十分注重課堂的教學。中職學生在課堂學習、實驗設計和模式演練的過程中,進行了多次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并最終對自己的項目進行調試。每個模塊的完成都會使教師對學生產生進一步的了解,從而能在課程結束時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給出恰當的成績。中職院校的教師必須對學生多觀察、多關注、多溝通、多了解,培養(yǎng)并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情感,獲得學生的信任,對學生遇到的問題要及時發(fā)現、及時溝通、及時解決,并從中豐富對學生的評價總結。
三、翻轉課堂與傳感器教學結合的成效、挑戰(zhàn)及對策
1.取得的成效
首先,中職院校翻轉課堂讓教學變得更加靈活有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由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被動參與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討論,與教師的交流也明顯增加。在學生取得進步的同時,教師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形成和諧的“教與學”氛圍。
其次,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得到新教學方法的系統(tǒng)訓練。項目式教學方法的多元與靈活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第三,項目的靈活性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不斷的鍛煉與實踐中得到了開發(fā)。
2.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
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繁多,課程任務重。項目式教學包含許多專業(yè)的知識要點,中職院校的教師對于課程的安排必須科學,合理地分配能夠有效解決課程量繁多的問題。要將本課程教學內容做好規(guī)劃,抓住課程要點安排復習,讓學生既能對課程有深入的理解,也能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另一方面是課前的備課準備非常重要。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中職院校教師只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但新的教學模式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師需要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測試以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此,教師備課時不僅要對理論知識有細致的了解,也要依據實際情況設計相關測試題。此外,教師還要通過查閱資料獲得所需的知識要點,并對操作過程進行深入了解,做到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設備能充分掌控,從而推動整個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3.進行分組教學
項目教學中的每個項目都有各自的任務。以項目任務為實際出發(fā)點,確定組成員,合理地為學生分配任務,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人數較少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形成小組,但對于人數較多的班級則要分組來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均勻的搭配,這樣在項目的完成中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既要鼓勵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繼續(xù)加油,也要對學習能力偏弱的學生做好引導,促使他們取得進步。
四、小結
在中職院校中,項目式教學是理論結合實踐的典型代表,學生既可以從中學習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又可以對技能進行掌控。項目式教學內容繁多,翻轉課堂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促進了中職院校項目式教學法在傳感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這激發(fā)了中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翻轉課堂與項目式教學法在傳感器教學中的使用,從理論和實踐雙方面提升了學生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和中職院校整體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