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
【摘要】 目的 探討加味解痙祛風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風哮證的臨床療效。方法 76例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風哮證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8例。對照組采用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加味解痙祛風湯治療, 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后,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及中醫(yī)證候積分。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37%, 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味解痙祛風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風哮證臨床療效佳, 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改善,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加味解痙祛風湯;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風哮證;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6.071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 屬于一種由多類細胞如氣道炎性細胞以及結構細胞、細胞組分等共同作用的炎性、慢性病癥, 患者發(fā)病后會導致其氣道表現出現高反應性, 且常常以多變、廣泛、可逆性的氣流受限為主, 最后使得患者出現了一系列的氣急、喘息以及咳嗽、胸悶等臨床癥狀, 且這些癥狀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征, 一般情況下, 早晨和夜間反復發(fā)作加劇[1-3]。對于支氣管哮喘患者, 一部分患者的臨床癥狀會自行緩解, 另一部分則需要接受治療才能緩解,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的影響。近些年來, 隨著哮喘疾病患病率的不斷升高, 支氣管哮喘疾病發(fā)病率也隨之增加, 死亡率也呈現出了不斷增加的趨勢。對于該疾病的治療, 臨床中往往會采取西藥進行治療, 但是由于疾病反復發(fā)作, 療效并不十分滿意。本院采用加味解痙祛風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風哮證, 其臨床療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入住本院治療的76例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風哮證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8例。觀察組中男25例, 女13例;年齡32~50歲, 平均年齡(43.87±4.93)歲;病程2~14年, 平均病程(5.28±2.95)年;哮喘控制測試評分(15.77±5.27)分;呼氣流量峰值(241.55±9.98)L/min。對照組中男24例, 女14例;年齡32~51歲, 平均年齡(43.55±4.67)歲;病程2~13年, 平均病程(5.55±3.48)年;哮喘控制測試評分(15.69±5.33)分;呼氣流量峰值(241.18±9.01)L/min。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選標準 所有患者均滿足《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標準, 均有反復咳嗽、喘息以及胸悶等癥狀出現;患者發(fā)作時雙肺有哮鳴音;上述癥狀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后緩解。中醫(yī)風哮證診斷標準參考《ZYYXH/T5-2008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癥部分》。哮喘時發(fā)時止, 發(fā)作時喉中有哮鳴音;發(fā)病前有鼻癢、噴嚏等癥狀。
1. 3 排除標準 排除處于急性發(fā)作期的患者;排除因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氣管腫瘤及擴張、肺結核等所致的哮喘及咳嗽患者;排除合并有嚴重肺部疾病以及心臟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女性;排除合并有嚴重造血、內分泌等系統(tǒng)疾病所引起的原發(fā)病, 如艾滋病、腫瘤疾病;排除對本次研究用藥過敏的患者等。
1. 4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沙美特羅替卡松治療, 2次/d, 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加味解痙祛風湯治療。中藥組方:灸麻黃15 g, 冬花10 g, 僵蠶12 g, 全蝎3 g, 桃仁12 g, 黨參15 g, 黃芪15 g, 炙甘草6 g,
1劑/d, 隔天服用1次, 水煎服, 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臨床療效。
1. 5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兩組患者均接受1個療程的治療后, 采取《ZYYXH/T5-2008 中醫(y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yī)病證部分》對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進行評價。治療后, 患者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基本消失, 或者完全消失, 且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95%, 可視為治愈;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以及體征較治療前顯著改善, 且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70%~94%, 可視未治療顯效;患者經過治療后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均獲得明顯的好轉, 且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30%~69%, 可視為治療有效;若患者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和體征等均無明顯變化, 或者并且加重, 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30%, 可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
1. 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37%, 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往往引起反復性的喘息、胸悶、咳嗽等情況, 患者在夜間或清晨病癥加劇[4]。隨著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 哮喘的治療和預防均有了很大的進展。風哮證是支氣管哮喘常見病證之一, 而風盛痰阻與氣道攣急均屬于風哮病機, 患者疾病發(fā)作時往往會有肺管不利而痰鳴、痰壅以及氣道壅急等表現, 這是由于風邪入侵患者機體所產生的病理結果[5, 6]。患重病后患者風痰入絡對絡脈造成損傷, 使其氣血運行遭受瘀阻, 進而臟腑失濡養(yǎng), 患者的肺脾及腎功能出現失調后加重了伏痰血瘀, 最終以惡性循環(huán)的模式嚴重損害患者機體健康。所以, 對該疾病的治療可提倡祛風化痰、活血化瘀為主[7-9]。本文選取方劑中, 蜈蚣、全蝎入肝經可充分發(fā)揮搜風通絡、解痙緩急之功效, 兩者同為君藥;僵蠶能除外風、散風熱, 又可熄內風而解痙, 與灸麻黃聯(lián)合運用之后可達到祛風散邪、化痰平喘之效, 兩者同為臣藥物;桃仁則可以活血化瘀, 黨參肺經、歸脾可補中益氣、補肺健脾;黃芪歸肺、脾肝、腎經可補中益氣、固表斂汗;黨參與黃芪合用可扶正補虛;將上述諸藥聯(lián)合應用后則可以發(fā)揮標本兼顧和扶正祛邪之功效[10]。endprint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37%, 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加味解痙祛風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風哮證臨床療效佳, 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改善,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小娟, 廉富, 朱海燕. 麻芩咳喘合劑對哮喘慢性持續(xù)期呼出氣一氧化氮水平的影響. 吉林中醫(yī)藥, 2014, 34(5):456-459.
[2] 穆穎, 倪偉, 鄒煜明. 咳喘六味合劑結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哮喘慢性持續(xù)期臨床觀察.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2014, 48(6):51-52.
[3] 曹祥, 王家勝, 馮俠. 背肌四聯(lián)針穴位注射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隨機平行對照研究. 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 2014, 29(4): 146-149.
[4] 陳文智, 盧偉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輕中度慢性持續(xù)期哮喘的療效觀察. 中醫(yī)藥導報, 2014, 20(6):58-60.
[5] 李海燕, 顧超, 湯杰, 等. 加味解痙祛風湯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風哮證臨床觀察. 新中醫(yī), 2013(1):26-29.
[6] 姚亮, 湯杰, 楊佩蘭, 等. 解痙祛風扶正法結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臨床觀察.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2013, 47(10):25-27.
[7] 王振偉, 顧超, 姚亮, 等. 加味解痙祛風湯聯(lián)合西藥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療效及呼出氣一氧化氮的影響.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3(12):
2492-2495.
[8] 周松晶, 李玉玲, 史佳. 加味苓甘五味姜辛湯對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xù)期痰哮證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7(4):198-202.
[9] 楊環(huán)瑋, 馮文杰, 王品. 三子養(yǎng)親湯加味聯(lián)合平喘方穴位貼敷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療效及FENO影響的臨床研究.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5, 24(3):518-520.
[10] 徐貴華, 史苗顏, 宋秀明, 等. 射干麻黃湯加味治療支氣管哮喘冷哮證的臨床觀察. 北京中醫(yī)藥, 2017(4):299-302.
[收稿日期:2017-09-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