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香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小學語文課堂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課堂教學省時高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有些語文課堂只追求形式的熱鬧,而不是教學的實效,這樣的語文課堂便失去了原來的本色,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而新課標指導下的語文課堂,既要追求本色回歸,指導學生細品語文課堂的語言味,也要實現(xiàn)真學課堂的構(gòu)建。
一、多元誦讀,品味語言
在真學語文課堂上,為了讓學生體會文本的原滋味,須引導學生品味文本語言,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引導學生誦讀。在指導學生誦讀時,教師要注重讓學生真讀,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真實的體會,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在主動誦讀中獲得深刻感受。
例如,《望洞庭》這首詩寫得很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初步朗讀文本,然后談一談自己的體會。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對這首詩詞的理解不到位,誦讀也不盡如人意。接著,教師將圖片資料引入課堂,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獲得直觀形象的感受,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采用多元誦讀的方式激活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讀、齊讀的過程中感受。雖然學生對這首詩的體會有所深入,但還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同時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對湖面進行形象化的描述。在學生的表述過程中,教師重點抓住文本中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最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采用初讀、自讀、群讀以及配樂誦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體會文本語言特色,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激活,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思考,幫學生張揚了個性化的體驗。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語言有了深刻的感悟,體會到了詩詞的語言之美。
二、咬文嚼字,感悟語言
在真學課堂上學習語文,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咀嚼品味,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語言之美,要求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關(guān)鍵語句進行品味。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不僅能突破語文學習的重點、難點,還深入解讀了文本的內(nèi)涵,實現(xiàn)高效的閱讀目標。
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感人至深,在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設(shè)計的:首先鼓勵學生初讀文本,獲得整體感知,然后鼓勵學生找到文本中的關(guān)鍵詞句進行品味。大家討論交流之后,一致認為文本的主旨就是文章最后一句話,也是解讀文本的關(guān)鍵點,這句話中的關(guān)鍵詞是“了不起”。于是,我抓住這個詞,讓學生進行品味?!巴瑢W們,對于文中的‘了不起一詞你有什么樣的體會?文中的哪些句子能表現(xiàn)父親了不起的形象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走進文本,找到相關(guān)的語句,然后深入體會,對文中人物的語言以及動作描寫仔細琢磨,體會到了父親堅毅的精神及信守承諾的品質(zhì),還感受到了兒子的勇敢與堅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guān)鍵句、關(guān)鍵詞進行體會,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xiàn)了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同時讓學生在咬文嚼字的品味中,對文本的情感有了深刻的體會,從而激活了其獨特的情感價值。
三、讀說結(jié)合,鍛煉語言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同時也不能忽略對其“說”的能力的訓練,這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讓整個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使學生的閱讀由淺入深。
例如,在教《少年王冕》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這篇文章訓練學生說的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空白點進行有效補白,讓他們在說話的過程中進行語言訓練。比如文中有這樣一段:由于家庭生活的貧寒,母親只能作出讓王冕輟學放牛的決定。針對這樣的內(nèi)容,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面對母親的決定,王冕說自己喜歡放牛,不喜歡沉悶枯燥的課堂,這是他真實的想法嗎?”學生回答:“肯定不是,王冕這樣說是不想讓母親難受和擔心,王冕放牛的時候還帶著書去讀,可見王冕是喜歡讀書的。”于是,教師讓學生說一說這時王冕心中會怎樣想。學生們這樣回答:“我想王冕一定暗下決心,即便不能在學堂讀書,但也不能因為放牛耽誤學習,可見王冕是一個 多么懂事體貼的孩子啊!”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通過步步追問,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王冕的心理活動,還為他們搭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平臺。這樣,學生就能盡情展示自己的想法,其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追求課堂教學的本色,從不同角度引領(lǐng)學生品味語言,通過多元誦讀、咬文嚼字、讀說訓練等,讓學生在感悟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文本深刻的內(nèi)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