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曉王 博周郁鴻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純紅再障)是由于骨髓紅系前體細胞增殖和分化選擇性再生障礙,引起單純紅系造血衰竭,而髓系、巨核系、淋系正常的一組少見貧血綜合征。根據(jù)其發(fā)病時間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臨床成人發(fā)病多屬慢性。周郁鴻教授是國家級名中醫(y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國家中醫(yī)臨床研究基地血液病學科學術帶頭人,長期從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病的臨床,尤善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各種血液系統(tǒng)疾病,療效頗佳。筆者有幸跟師,收益良多,現(xiàn)將其對于慢性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臨床治療經驗介紹如下。
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純紅再障的病因不甚明了,認為其發(fā)病多數(shù)與免疫機制引起幼紅細胞生成抑制相關[1]。純紅再障可歸于中醫(yī)“虛勞”、“血虛”范疇。其病因大多可歸于先天稟賦薄弱,瘀毒侵襲;或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或勞欲過度,情志不暢。《張氏醫(yī)通》云:“人之虛非氣即血,五臟六腑莫能外焉。而血之源在乎腎,氣之源頭在乎脾?!蹦I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化血;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相對于普通型慢性再障而言,慢性純紅再障的病機更注重氣血,氣血之源在于脾腎。腎虧則髓骨枯,脾虛則氣血竭,故周老師將慢性純紅再障的中醫(yī)發(fā)病機制歸納為脾腎俱虛,氣血俱虧,陰陽俱損以腎虛為根本。
慢性純紅再障以腎虛為本,脾胃生化亦虧,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失養(yǎng),而致氣血虧虛。相對于普通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慢性純紅再障患者由于白細胞及血小板水平大致正常,故臨床發(fā)熱及出血癥狀相對較少,多見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納差等脾腎不足等貧血癥候。《醫(yī)宗金鑒·雜病八法要訣》謂:“后天之治本氣血,先天之治法陰陽。”周老師認為此病因于脾腎虧虛,治療當從脾腎論治,以補腎益髓為本,同時健脾益氣,調和陰陽,共資生化之源。補腎中藥可以明顯刺激骨髓干細胞的增殖[2],扶正中藥可調節(jié)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3],活血化瘀中藥可抑制異常的免疫[4],這為中醫(yī)藥治療純紅再障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2.1 補腎為本 平補陰陽 慢性純紅再障的中醫(yī)治療以補腎為本,重在調節(jié)陰陽偏勝,藥物治療當以益氣補腎之品為主,刺激骨髓造血。周老師長期臨床發(fā)現(xiàn),慢性純紅再障患者不應過用溫陽或滋陰之品,當以平補為主,對于陰陽偏衰的治療亦當輕取,不斷調整其陰陽,以求陰平陽秘?!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疲骸靶尾蛔阏邷刂詺猓蛔阏哐a之以味?!睂τ陉庩柺д{明顯的患者,臨床常予左右歸丸為主方加減,取其陰中求陽,陽中求陰之效,避免重陰、重陽之品。溫陽藥物中,周老師常以菟絲子、巴戟天等溫而不熱的藥物,對于陽虛相對較甚的患者,周老師會在方中加入肉桂6~9g,肉桂可補命門之不足,導引陽氣、宣通血脈,從而調和營衛(wèi)之氣,使氣血同行。對于滋陰之品,周老師在患者血虛明顯的階段甚少投以大量阿膠、鱉甲等血肉有情之品,而常以女貞子、枸杞子等性味平和的藥物為主,循序漸進,逐漸恢復腎陰。
2.2 益氣生血 氣盛血充 氣血虧虛為純紅再障發(fā)病的重要病機,臨床多用氣血雙補之法。周老師長期臨床發(fā)現(xiàn),對于純紅再障的患者,若在疾病初期即投以大量補血之品,其生血之療效不甚明顯?!镀⑽咐碚撆c臨床》提到“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周老師認為,對于貧血嚴重的患者,早期在用藥方面應以黃芪、黨參、白術等補氣藥物為主,“氣為血之帥”,通過補益脾胃之氣,以資生化之源。周老師臨床對黃芪的用量非常重視,黃芪補氣升陽,長于升舉之力,為上中下內外三焦之藥,若非熱象較重之患者,臨床常重用黃芪20~30g,同時配伍當歸8~10g,取當歸補血湯之意,使氣旺則血生,氣盛則血充。
2.3 顧護脾胃 生化有源 對于慢性純紅再障的治療,周老師十分強調顧護脾胃,并且認為顧護脾胃之法應貫穿治療之始終。一方面,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薄端氖バ脑础吩唬骸皻庠谖福居谄??!奔兗t再障患者以貧血為主要臨床癥狀,相對于普通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氣血不足之病機更為重要。另一方面,生血滋補藥物多滋膩,易妨礙脾胃運化,同時慢性純紅再障患者長時間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亦會對脾胃功能產生影響。周老師臨床在補腎的同時,亦注重脾胃氣血的化生,在治療方中加入白術、陳皮、山藥、薏苡仁、木香等健脾理氣化濕之品,以助脾胃運化。對于胃脘部不適癥狀明顯的患者,周老師有時會以健脾和胃之藥味為底方,在方中加入適量益氣養(yǎng)血之品,待患者胃納好轉、脾胃功能恢復后再逐步增加生血藥物的用量。
2.4 防治痰瘀 祛瘀生新 慢性純紅再障患者病程較長,骨髓生血不足加之久病耗傷氣血,則臟腑失養(yǎng)。脾主運化及統(tǒng)血,運化無力則痰濕內生,統(tǒng)血無權則血溢脈外,離經之血則為瘀,痰瘀互結則進一步導致骨髓生血受阻。對此周老師指出,單行瘀則痰不消,獨豁痰則瘀難除,臨床上多以痰瘀同治之法。對于化痰藥物的應用,周老師多選擇陳皮、薏苡仁、茯苓等相對溫和而兼有健脾之效者,避免使用過于猛烈的滌痰之品。純紅再障患者常合并有胸腺瘤、肝脾腫大等瘀血之候,加之其“血虛”的重要病機,故此病之瘀多為“因虛致瘀”。周老師注重養(yǎng)血活血,臨床常用功善活血補血之雞血藤,《飲片新參》言雞血藤“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經脈”,具有祛瘀而不傷正的特點。除此以外,周老師臨床常用的活血藥物還有川芎、當歸、丹參、赤芍、丹皮等,若非瘀血癥狀非常明顯,一般不選擇三棱、莪術等破血消癥之品。在補腎的基礎上輔以痰瘀同治之法,痰瘀除則新血生,對于很多病情遷延難愈的患者收獲了較好的療效。
葉某,男性,36歲,2015年6月因頭暈乏力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經骨髓穿刺及活檢病理確診為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后予激素、雄激素、促紅細胞生成素對癥治療。期間多次輸注懸浮紅細胞,血紅蛋白波動于40~65g/L,癥狀無明顯改善。2016年2月15日首診,就診時患者治療方案為口服強的松10mg,1天2次,十一酸睪丸素80mg,1天2次,聯(lián)合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EPO)10 000U,1天1次,皮下注射。病來患者頭暈乏力明顯,動則加重,面色淡白,時感心悸,動則氣促汗出,腰膝酸軟,胃納不佳,夜寐欠安,二便尚調。唇舌色淡,苔薄白,脈沉細。診時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計數(shù)(WBC)3.6×109/L,血紅蛋白(Hb)45g/L,血小板計數(shù)(PLT)179×1012/L,網織紅細胞(Ret)1.02%。周老師首診治以補腎健脾益氣,平補陰陽之法,兼以顧護中焦,方予:炙黃芪30g,黨參15g,熟地 9g,茯苓、炒白術各 12g,當歸、炒白芍各9g,菟絲子12g,補骨脂、六神曲、陳皮各9g,炒棗仁15g,防風9g。上藥14劑,每天1劑,水煎服,分2次服。周老師考慮患者夜寐欠佳與傍晚服用激素有關,改強的松為美卓樂16mg早餐后頓服,其余西藥繼續(xù)治療。囑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忌食辛辣油膩之品。2周后(2016年2月28日)復診,測Hb 63g/L,近半月期間患者共輸血2次,每次輸注懸浮紅細胞1.5U,末次輸血時間為2016年2月20日?;颊咦杂X腰酸乏力癥狀較前有所好轉,納寐較前改善。仍時感頭暈,午后至夜間自覺發(fā)熱,伴少量汗出,自測體溫無明顯升高,雙手久置自覺麻木不適。周老師考慮患者病程較長,“久病多瘀”,“久病入絡”,予前方增加炙黃芪用量至40g,補氣生血,并加鱉甲、女貞子、墨旱蓮各9g,取二至丸之意益氣滋陰,同時加入雞血藤9g,活血通絡,繼服21劑。2016年3月21日復診,患者訴頭暈乏力較前明顯好轉,汗出癥狀改善,面色較前紅潤,胃納欠佳,查Hb 87g/L,Ret 4.85%,減美卓樂為12mg,1天1次,口服,中藥予前方去滋陰之鱉甲,加薏苡仁15g,佛手9g,玫瑰花6g,健脾理氣,繼服1個月。1個月后(2016年4月18日)復診,查Hb 90g/L,自訴偶感乏力,程度較輕,余無明顯不適,胃納可,二便調,考慮患者目前脾運漸復,予前方去佛手,加山茱萸、枸杞子各9g,增加熟地劑量為12g,益腎填精生血。繼服1個月。此后患者自行當?shù)貜头?,定期復查血常?guī),Hb逐漸升高,多次復查Hb均>110g/L,遂囑患者停用EPO。2016年6月20日復診,查Hb 121g/L,Ret 1.57%,減量十一酸睪丸素為40mg,1天 2次,美卓樂為 8mg,1天 1次,患者無明顯不適癥狀,守方以鞏固療效?;颊叨ㄆ陂T診復查血常規(guī),血三系均維持在正常范圍內。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相對難治的貧血。西醫(yī)治療首選激素、免疫抑制劑,但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消化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等副作用,為進一步的治療帶來了諸多障礙。周老師在治療過程中強調中西醫(yī)協(xié)同,采用益氣生血之法,平補腎之陰陽,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同時注重健脾理氣,避免過用滋膩之品而有礙胃氣,并適當佐以活血之法,通過緩和而持久的調理,逐步解除患者對激素、免疫抑制劑及輸血的依賴,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黃暢,覃瑤,林圣云.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6,37(8):707-709.
[2]華臻,楊俊鋒,潘婭嵐,等.補腎中藥促進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30(9):3222-3226.
[3]董敏,呂娜娜,范方田.益氣扶正中藥影響免疫系統(tǒng)的新進展[J].江蘇科技信息,2016,(16):76-78.
[4]張海琴.慢性盆腔炎的證候規(guī)律調查及活血化瘀法調節(jié)T細胞亞群和紅細胞免疫的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