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品課是不同于評課、議課的一種研究課堂的方式,它更發(fā)現(xiàn)課堂的真善美,并將其內(nèi)化成教師教學生命的給養(yǎng)。品課可以只關(guān)注同一教師的一堂課和多堂課,可以關(guān)注不同教師教授的同一內(nèi)容的課,也可以關(guān)注同一教師不同時期教授的相同教學內(nèi)容的課。也就是說,品課的時間跨度較大,教師不需要拘泥于固定的時間,只需品出課的原滋味,品出課的老味道,品出課堂教學中顯現(xiàn)出的生命質(zhì)感。
一、品咂師道:生成性的生命成就感
無論是品評哪一個學術(shù)層級教師的課,品課者都應該品咂出其思想理論,以及滲透、浸潤、融合其中的老味道。這種味道是什么?其實就是課堂生成后,讓教師獲得生命的成就感,包括教師在課堂上享受到的專業(yè)成就、理想成就、人際成就等。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是可以從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的。無論哪個層次的教師,都有其個性化特點,只不過有的成熟,有的稚嫩;有的清晰,有的模糊。因此,品課者要善于品評出授課教師的特色風格,如有的嚴謹,有的瀟灑,有的細膩,有的理論深厚,有的風趣幽默等。另外,品課者可以從教師的教學風格中看出該教師的“道”,真正的好課均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品課者應用慧眼去發(fā)現(xiàn),或者說發(fā)掘,從而品味出教師生命的成就感。
二、品酌生情:生長性的生命幸福感
無論是品析學生的投入度,還是參與度,抑或合作度,品課者都應該咀嚼品酌出收獲的味覺快感。品課時,品課者要關(guān)注學生是否在主動、愉快地學習,學生能否體驗到課堂生長、個人成長、知識生長、能力生長、素養(yǎng)生長等過程中含有生命幸福的感覺;品課者要品酌課堂的全過程,關(guān)注學生該興奮時是否興奮,該沉靜時是否沉靜,該合作時是否愉悅地合作,該自我思考時是否恬靜地思索。品課的本質(zhì)是要看到學生那種寫在臉上、烙在心中的生命幸福感。當然,這里的關(guān)注指的是關(guān)注不同的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習學慣、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全體學生的生命幸福感。這里所說的生命幸福感指完美的幸福、孤獨的幸福和缺憾的幸福。
三、品味事件:生活性的生命靈動感
在關(guān)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品課者要善于捕捉課堂事件及其細節(jié)。一堂課就是由一件件的事情組合在一起的,比如師生互動學習的事件、學生合作的事件、自主學習的事件、多媒體運用的事件、習慣養(yǎng)成的事件等。當然,除了這些常規(guī)課堂事件之外,還有課堂上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師生的反應,以及課前、課后的相關(guān)事件、課堂上與外界聯(lián)系的事件等。品課者要看到這些事件中每一個生命的表現(xiàn),看其是否具有自然的靈動感,是否具有生活化的特征。如果率性自然、水到渠成的話,那么就很可貴。因為只有生活化的課堂,才真正具有生命的靈動感,才真正彰顯出生命的共性與個性,品課者才能從事件中看出每一個生命體的質(zhì)感。
四、品嘗場景:生態(tài)性的生命溫度感
無論是品鑒課堂教學氛圍,還是學習秩序,或者學習習慣,品課者都應該能品嘗到一種直撲味蕾的味道。課堂情境氛圍是熱烈,還是冷清;是全員參與,還是個別學生參與;是教師主宰整體課堂流程,還是學生主導課堂,這都是判定課堂教學氛圍是否具有生態(tài)性的條件。在學生積極、主動、全員參與的課堂上,品課者能夠看到生命的溫度。因此,品課者不能忽略師生共同營造的課堂秩序是混亂,還是有序;是沉悶不堪,還是活躍有度,要從中看出生命體不同的態(tài)度。課堂秩序是指師生能夠自覺、自主地進行自我約束,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自我學習、合作學習等習慣。因此,品課者更應該瞄準課堂,看其是否具有溫度,才能看出課程是否具有生命的溫度感。
品課,就是要看出課堂的效度,而最明顯的效度主要表現(xiàn)在課堂是否具有生命的質(zhì)感,是否在生命的碰撞、激昂、沉淀過程中,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感覺到生命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快樂感。只有品出課堂的靈動感和溫度感,品課者才能品出課堂的真、善、美。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雞西市第九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