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風
語文單元內容的整合是指從篇轉移到單元組的一個過程,教師可以圍繞單元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并充分融入教師的智慧,優(yōu)化整合聽、說、讀、寫及綜合活動等。除了整合教學內容之外,教師還要注重整合語文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習慣。
總的來說,單元內容整合教學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一、整合課內資源,優(yōu)化課堂教學
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利用好教學資源,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是教師有效教學改革的重大課題。作為一名教師,正面臨著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教師只有改變傳統(tǒng)教學簡單化的灌輸和傳授,才能避免“篇”和“組”嚴重脫節(jié)、知識點零散的弊端。
教師通過整合單元知識,能使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如在一個整體目標的統(tǒng)領下,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思路與需要,打亂教材中課文與學習園地的排列順序,不僅可以逐一講解整組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主要知識點,還可以增加一些相關主題的文章,也可以刪減一些煩瑣的內容。這樣更能突出教學重點,做到以一篇帶多篇、以一組課文帶一本書。調整、重組后的教學內容,可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yōu)化的組合,實現(xiàn)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現(xiàn)狀
改變教學現(xiàn)狀,即改變語文教學中“繁、碎、少、慢”的現(xiàn)狀。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繁多,教學活動松散,語言知識零碎。單元內容整合教學可以將分散的、孤立的知識有效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構建整體知識體系,以便于學生增強記憶。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作者筆下的動物”,教材集中編排了中外作家寫的四篇文學作品,還設置了“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版塊,目的是讓學生抓住特點,說一說、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表達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教學這組課文的重點就是讓學生體會動物不同的特點,感悟作者各具特色的寫法,并且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不斷學習中進行語言的積累。
縱觀四篇課文、口語交際和習作,筆者分了以下幾個模塊進行教學:模塊一是生字詞(兩課時),模塊二是體會動物的不同特點(兩課時),模塊三是體會好詞好句(兩課時),模塊四是感悟作者的寫作手法(兩課時),模塊五是口語交際與習作(兩課時)。當學生體會了動物的不同特點和作者的寫作手法后,筆者要求他們把這些方法遷移到寫作中。這種模塊化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不僅使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清晰,也易于學生掌握,既減輕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知負擔,又促進了學生整體思維的發(fā)展。在模塊或整合教學中,學生獲得的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一個結構化的知識框架,這為學生的完整學習提供了新思路。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教師只需要用十個課時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而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大概需要十四個課時。這樣,就大大縮短了教學課時,有效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如果說傳統(tǒng)教學比較注重學生知識的“線性”,偏重掌握知識的“珍珠”,那么整合教學更注重學生素質的“樹狀”,偏向學生把握串起知識“珍珠”的本領。
三、轉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
單元內容整合教學在改變教師解讀教材思維模式和改變教學方法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它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并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盡可能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通過做預習表格,能培養(yǎng)學生整理知識內容的能力;通過調整、重組知識內容,能讓學生懂得合理地規(guī)劃學習;收集相關資料,可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歸納在同一模塊學習中的學習方法,能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比較的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較,單元內容整合教學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課內外有機整合,增加閱讀量
于漪說過:“文化是語言文字的命脈,語文教學站在文化的平臺上?!币虼耍Z文教師應該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必須認識到大量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讓學生多讀書,好讀書,在讀書中積累文化。單元內容整合教學,不僅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還大大縮短了課時,把省出的語文課時用來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達到課內外閱讀有機整合,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另外,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為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提供了方向,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和閱讀內容。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