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春騰 何奎元
【摘 要】職業(y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具有高等教育的特點,還具有其他教育不具備的特許:一是培養(yǎng)目標以實踐能力為主;二是培養(yǎng)模式以“能力”為中心,強調(diào)職業(yè)性和適應性;三是課程設置針對性強,針對崗位群而設的,注重實踐能力培養(yǎng);四是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要全面、系統(tǒng)、公正地評價教學效果,就要從考核內(nèi)容、形式、管理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制定相對完整、切實可行的能充分發(fā)揮考試功能和實現(xiàn)高職教育教學目的的考核制度。
【關鍵詞】考核方式;改革;原則;高職教育
一、現(xiàn)狀分析
中國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考試大國,考試種類之多、涉及面之廣,居世界首位。高校的各種學科期末考試成績還可能直接和學生的榮譽、利益掛鉤,甚至影響到他們的就業(yè)、擇業(yè)。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課程主要都采取僵化的考試模式,以60分為標準,作為評價學生對所學課程的掌握程度,而忽視樂學生的能力和素質(zhì)。
1.考試方式單一,且欠缺合理性
對于考試課程,學校實行閉卷考試,按照傳統(tǒng)試卷的填空、簡答等題型出題,實行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其中考試卷面成績與平時成績各占50%;對于考察課程,學校則實行開卷考試,每位學生期末寫一篇論文或總結,教師根據(jù)文章質(zhì)量給出該科成績,一文定乾坤;這種方法雖然相對合理些,但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平時成績?nèi)狈茖W、合理的評分標準,實際操作中常常由任課教師按印象隨意打分,或者按考勤情況直接定奪。這樣一來,很難令學生信服。
2.試卷過于依附教材
高??荚?考察課程考試的80%~90%的試題都可以在書本或筆記中找到原封不動的答案。教師在試題設計上沒有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導致試卷“死題”多,“活題”少;客觀題多,主觀題少,這樣一來,很難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
二、原因分析
1.教師缺乏使命感
有的高校存在半路出家的教師的情況,這些教師的業(yè)務根基本來就很淺,更無法研究探索出考試新方案;也有的教師受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負面影響,自身就不重視所講課程的重要性。心理上的“無所謂”態(tài)度很快會表現(xiàn)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最終導致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難以適應學生求知需求。還有部分教師只顧埋頭搞科研、評職稱,也忽視了教學與考核方法的改進。
2.學生思想上不重視
大學生畢業(yè)后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在未來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過級(外語、計算機)、考證(各種資格證書)已成為很多大學生的主攻方向,而忽視了基本課程的學習。加之受到社會上不良思潮的影響,一些大學生認為大學里面所學的知識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用到的不多,而教師在此時若沒有給予及時地引導,無疑會助長這種風氣??记皠澐秶?、考試形式化也就在所難免了。
3.應試教育和教育產(chǎn)業(yè)化的惡劣影響
在當今中國特定的國情下,考試作為一種選拔制度在目前和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是不會被取消的。這是由中國的現(xiàn)實國情所決定的。學者徐友漁指出:只要中國城鄉(xiāng)二元對立的局面不結束,農(nóng)村學生對應試教育的肯定就不會讓位于更高明的教育理念。很多人羨慕西方開放式的教育模式,唾棄國內(nèi)“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其實,“應試教育”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考試”本身,考試不過是一種手段而已。“應試教育”是人們對考試的內(nèi)容、方式和管理,在理解和操作中出現(xiàn)了偏差導致的,這不能歸咎于考試本身。目前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擺正考試的地位,認清考試的作用,從而研究出更能反映學生實際操作水平的考試方案。
三、舊的考試模式的弊端
1.過分夸大分數(shù)的功能。尤其是將成績與獎學金、評先進相掛鉤,高校的考試也在方方面面左右著學生,成為影響他們評先進、入黨、當選班干部等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學習和考試的功利化。
2.以往種種考試模式陳舊,很難真正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被教材束縛的試卷不但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還容易助長其惰性,使學生產(chǎn)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只要在考前“臨陣抱佛腳”的思想。
3.考試內(nèi)容重理論,輕應用。目前考試內(nèi)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論考試多,應用測試少;標準答案試題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試題少,記憶性成份所占比重較大。這樣的考試僅僅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考核,應用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仍得不到驗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強調(diào)學科的嚴密性,思維的嚴謹性,應用性不能受到足夠的重視。
四、新方法的探索
以轉變觀念為先導,樹立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和素質(zhì)考核為中心的考試觀念,突出能力本位,積極探索建立新型的課程考試考核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考核評價的引導和激勵作用,促進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強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徹底改變存在的“會考試”而“不會做事”的“高分低能”和“有分無能”的現(xiàn)象。
結合大專院校的特點,我院提出以下幾點改革方法:
1.開閉卷相結合
開卷、閉卷作為考試的兩種方式,各有所長。將二者相結合,必將趨利避害,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建議做法:試卷的前50~60%為閉卷部分,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卷面主要以考察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為主,時間到即收卷;試卷的后半部分,占總分40~50%部分為開卷考試,試題以考查學生能否靈活運用基本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為主,題目力求貼近生活事例,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根據(jù)我系專業(yè)特點,建議將理論知識考核與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考察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3.民主評議
具體操作時,可以將整個班級分成若干小組,每組10人左右。由各組成員按照聽課情況、課下表現(xiàn)互相綜合評分。學生的課堂聽課情況老師比較容易掌握,但是課下的表現(xiàn)如何,同學之間是最清楚的了。建筑專業(yè)的特色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不是為了背一些知識,而是要把書本中所學的運用到實踐中。小組先評,讓評分充分體現(xiàn)全面考察的目的,體現(xiàn)學生參與,也容易讓學生接受。小組評分后由教師總評,教師可根據(jù)自己日常觀察情況,向輔導員或其他科任教師了解情況,結合小組評分,適當調(diào)整分數(shù),避免學生之間的“人情分”。這種方法對教師要求相對較高,需要教師在學期初開始就注意觀察每位同學的表現(xiàn),記錄下他們的點滴變化,同時還要及時與其他老師溝通,以掌握更為全面的信息,才能使分數(shù)真實而有說服力。設計出的加減分項目要具有可測性、可比性、全面性和公平性,這樣的加減分項目至關重要,能夠避免評分時的隨意性。
五、結論
總之,加強和改進高??荚嚳己宿k法是一項意義深遠的重要課題,需要群策群力,以培養(yǎng)大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論證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導向,積極探索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試考核方式,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安排一些帶有探討性質(zhì)的熱點、難點分析題,為教學改革的整體效果提供真實的信息反饋,使考試服從并服務于教學。